浅析幼儿数概念的培养
一、培养观察力是幼儿学数的基础
在兴趣中,玩中比是培养幼儿学数的观察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幼儿在学习数字3时,最容易使这一概念模糊的是幼
儿总是认为只有完全一样的3个物体才是3,而对形态、颜色稍有差异的3个物体,就不能确定它的数量,这说明,在建立数概念时,数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比较,确实符合数学规律。如为幼儿设计几组数量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画面生动的动物,这几组分别是:“五只鸡,四只鸟,五只狗,三只兔子。”我们先让幼儿点数每组里有几只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哪群小动物和哪群小动物一样多?”“为什么?”“哪两群小动物不一样多?”“为什么?”这样幼儿的感知过程就很明显地反映出目的性和概括性,在这种观察的基础上。很顺利地完成了难度很大的不对应比较,并得出鸡和狗一样多,鸡和鸟,鸡和兔,鸟和狗,狗和兔,鸟和兔不一样多的结论。这些结论体现了幼儿真正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二、与幼儿脑发育的时间相结合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在两岁至两岁半时能给、拿或要求比X多,在三岁半时能进行相对多少的判断,大约在两至三岁半间,可以以视觉辨别小数目的形式。既一个点是一个,两个点形成一条直线,三个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四个点形成一个四边形,在三岁五个月可以完成记数历程,大约在四岁两个月可以了解一一对应及基数法则。
三、培养注意力是幼儿学数的保证
培养幼儿注意力特别要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人的心理品质之一,也叫注意的保持性,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对幼儿来说,要培养这种能力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一定在兴趣教学中,突出玩,玩中记,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数学是抽象的,幼儿又最喜爱游戏,幼儿学数借助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记的快乐自主中,建构数的知识。
四、有效进行感官训练
在家庭中利用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有机会去辨别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的粗滑、重量、温度、味道等,让幼儿的心智能更敏锐地辨别物体。每个幼儿都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充分利用他们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去对物体做一个直观的了解,而在此基础上,会很自然地形成分类与集合。在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时应先进行区别明显的再逐步转化为相差细微的,可遵循下列顺序:①相同性的辨别。如寻找三角形的日用品、都是红色的、会发声的等。②对比性的辨别。
如冷和热、长与短、粗糙与光滑等。③辨别彼此间极为相似的物体。幼儿通过感官训练可以将外部的信息通过感官经验存储于大脑,对世界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锻炼心智。
五、培养记忆力是幼儿学数的关键
记忆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的记忆为主。在兴趣中,玩中动是培养幼儿学数的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幼儿学习按大小排序时,我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树(树上有大小鸟窝)和鸟。指导幼儿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鸟窝。然后帮助小鸟按不同大小。一一对应地找到树上的“家”。幼儿通过操作,积累经验,再通过语言表达关于动作结果的经验。在感性经验基础上获得知识,规律。这样顺应幼儿身心发展情况,既有利于幼儿在增多接触外界实物基础上理解数学逻辑结构,又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探究性,还有利于不同幼儿的数学天赋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幼儿双手的操作活动能激发大脑相应的积极活动,所以通过操作活动,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方法。
六、在童话中让孩子快乐学习
只要有故事可听,每个孩子都会乐不可支,但讲故事不能只讲故事,在童话中有许多与数有关的知识,可以引导幼儿去分析。在讲故事时还可穿插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今晚要讲三个故事,已经讲了一个,还要再讲几个故事?通过多次的重复后,幼儿也可以理解加、减的含义。
七、注重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维形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家长应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记住数学知识和题目答案,而忽视或忘却了发展幼儿的思维。要注意思维的发展比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
如果尝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游戏、记忆、快乐等兴趣活动,从中感知数、量、形的数学内容,这样幼儿将会愉快地步入奇妙无穷的数学世界。其实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对数学产生好感,培养幼儿学数的能力。如果刻意强迫幼儿去面对数学,势必会使他见“数”生畏。事实上,幼儿数概念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家务活动中、娱乐中、游戏中都可以进行。家长只要做到早重视,早起步,多关心,多关注,相信每个幼儿都可以轻松的学习数学,掌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