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来源:九壹网
浅谈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北碚区东阳小学 张迎春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孩子有惊人的记忆力,如果语言只在一个十分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进行训练,语言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孩子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而面对当今一个多元的社会,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静下心来真正走进阅读,变“阅读”为“悦读”呢?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2011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我也一直坚信,广泛的阅读一定会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但我们常常又发现有很多孩子是不喜欢阅读的,他们更多的被动画片、电子游戏、手机等深深吸引,没有阅读习惯,家里、社会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们如此的阅读状况,很令人堪忧。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成为悦读?这成了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根据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从教师的阅读观、阅读内容、阅读要求、阅读方式、阅读评价等方面入手,就能很好地变孩子们的“阅读”为“悦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大家一定要坚信,孩子语文水平的提高,一定与广泛的阅读分不开。如果一个孩子爱上了阅读,他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会自然随之提高,同时还会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良好的品格,使孩子终生受益。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工程,教师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抛开浮躁,潜心、静心、专心于学生的阅读工作中。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有部分老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认识不够,只专注于完成课本教学任务,教学还只是围绕考试指挥棒转动。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我们的教师就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坚持,一以贯之。

二 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关键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必须从“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的做法是:

(一)根据不同年段,向孩子提供或推荐不同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就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的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就可以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一年级:一(上)以老师讲童话故事为主;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此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向往。只要老师一开口讲故事,教室里顿时便会鸦雀无声。故事完毕,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也发现好多孩子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像力有时竟在老师的预料之外。一(下)就可以推荐读一些图文并茂注音本简短童话书或绘本。

二年级:注音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浅显的寓言故事等。我向孩子们推荐《安徒生童话》《笨狼的故事》《小猪西里呼噜》《鼠小弟的小背心》,我也和他们一起阅读。我们还会全班一起阅读欣赏,说说笨狼,说说鼠小弟,孩子们的兴致都非常高。

三四年级:以童话小说、动物小说为主。《笑猫日记》《马小跳系列》《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鼹鼠的月亮河》《小狗钱钱》等都是孩子们热捧的书籍,班级阅读已蔚然成风,多数孩子已尝到了阅读的快乐。我也非常享受孩子们静静阅读的状态。

五六年级:以动物小说、校园童年题材的小说、科学探秘、侦探小说、游记探险、人文历史小说、结合教材拓展的小说或散文集等。《水浒传》《三国演义》《沈石溪动物小说集》《狼图腾》《小狼,小狼》《福尔摩斯侦探集》《荒野求生》等成了男同学的热捧,女同学们喜欢读曹文轩,读冰心,读萧红,读林清玄,读毕淑敏,读林海音,读唯美的校园故事,读励志的人物传记等等,他们是一本未读完,又有了下一本的阅读计划。此时的孩子阅读水平正在突飞猛进,阅读兴趣越来越广,阅读胃口已越来越大,只要是向上有益的书都可以读。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同学阅读已成习惯,他们快乐地徜徉在书的海洋,静静聆听书里的声音,书已成为他们的朋友,阅读成为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作为一个主要教学内容,把营造阅读氛围当做一件大事。

1.争取家长的支持。教师要把阅读思想通过家长会或其他平台传达给家长,提高家长对孩子阅读的认识,争取他们的支持。一方面是购书的支持,一方面是阅读初期能与孩子陪读或共同阅读。教师要在每次家长会上反复讲阅读的重要,班级阅读的情况,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支持或做法,也为家长们推荐好的文章或好的家庭教育的书籍。久而久之,总有些家长会跟着行动起来。在这方面,老师不要要求过高,也不强求,能有家长慢慢跟上来,你的功劳就不可磨灭。从我带过的一届一到六年级的农村家长来看,有少数家长从开始的购书都不支持,到后来没有一位不支持孩子买书了;还有少部分家长能主动购买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书;还有三分之一的家长为孩子购书时主动打电话征求老师的意见。家长们的这些变化都是可喜的。有了家长的支持,阅读活动的开展就会更顺利,孩子们就会越快进入阅读佳境。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1)教室布置,要有浓郁的书香气息。教室两旁由读书标语;教室后面有名副其实的书柜,书柜里有家长、同学捐书,有班级购书,有学校借书,同学可以随借阅;教室的板报有阅读专版:有好书推荐,有阅读成果展示等。(2)在班里,给出

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师生共读。我们班,每天的早读课前,都是孩子们静静阅读的时间。从开始的有班级小干部管理秩序,到后来小干部几乎不用管,教室里绝对是静悄悄的。这是老师到校前的情况,到校后,老师也拿上一本书,静静地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现在,孩子们都舍不得去寝室午休,只想静静地在教室里读书。

3.同读一本书:寒暑假我们都会共读一本书,来到学校后,我们都会在语文课堂上再次共读共议这本书。《爱的教育》《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青铜葵花》《城南旧事》等都是我们共读过的书籍。有老师可能会说,一天就一节语文课,哪来的时间?老师们,你们的观念应该转变了: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无需深挖深讲,无需在课堂上逐句逐段地剖析,老师费了劲,学生还讨不好。语言文字不需要老师这样一层又一层地赤裸裸去剥开,那太没意思了。它的魅力在于读者本身去体味。进入高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和自学能力都大幅度提高,再加之教学的统整,一本教材最多在半期就能结束。语文课堂都成了阅读的课堂。

4.每月至少互换一本书:班级的书 、同学的书,每月至少互换一本,并做好登记,选择一本写读后感,做读书交流。我们每月都有一个阅读统计,每个同学诚实地填上自己的阅读书目,大家都能看到同学这个月读了哪些书,读了几本书,对自己是一个促进,也是一个借鉴。大家你追我赶,阅读势头特别足。

(三)做好阅读评价,更加激励孩子的阅读欲望。

1.做好每月一次的阅读展示活动:讲故事、好书推荐、读书体会、美文朗诵、读书卡、阅读小报、剧本表演等,评选优胜者和进步星。力争每学期,每名学生至少上台展示一次。我们的展示活动分小组和个人,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班级八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轮流上台;个人的活动,四人小组推荐一个小组优胜者,还推荐一个轮流上台的选手,人人参与活动,一半的同学在小组展示,一半的同学推选到班级展示。我们的评委每个小组推选一位,我们的主持由学习部安排。这样的活动我们已形成常态,老师在还是不在,他们都能够安排就绪,孩子们也乐在其中。进入五六年级,我们还开展了午间每天一人的《朗读者》活动,朗读者需要选择一篇自己很有感触的、充满正能量的美文,与大家共享,有简单的读者与听着的互动。表达很投入,听者也很专注,大家乐在其中,也受益匪浅。

2.每个同学,期末做好学期阅读总结,评选学期阅读之星。

3.每月做好阅读篇目登记,学期做好统计。根据阅读量,和平时的阅读表现,做好阅读等级评价,纳入期末综合评价。

(四)没有阅读要求的阅读,最能植入孩子们的心间。我为什么把这一点提出来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很多孩子不爱阅读,其实是我们老师或家长阻碍了他们的阅读。阅读本身一定是魅力无穷的,往往是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尝到其中的滋味,就被老师家长的各种阅读要求扼杀了。什么好词好句积累,什么背诵,什么旁批,什么读书笔记,什么阅读练习等等,面对如此的作业,他们很苦恼,他们怎能爱上阅读?要我说,孩子的阅读初期,一定要以“需要”为突破口,他们不喜欢作业,就没有阅读作业。这种纯粹阅读,没有任何负担的

阅读,不带任何功利的阅读,他们才能享受阅读,爱上阅读。随着年段的提升,阅读兴趣的浓厚,阅读水平的提高,慢慢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也不迟。可以先从讲故事开始,依序办阅读卡片,好书推荐,写读书心得,办阅读小报,精读旁批,改编剧本,剧本表演等,这些都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事情。老师切记要求过高,总以赞赏激励的眼光去看待,最后孩子们的发展,一定出乎你的预料。小学六年,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静心阅读,甚至痴迷阅读,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快乐读者。

最后,我想说,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功利、摒弃浮躁,坚持并坚守,在孩子的阅读道路上做一个快乐的引路人,让孩子从小就有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悦读”。

参考文献:

1.《2011新语文课程标准》 2.《阅读发展心理学》 闫国利著

3.《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陈英 上海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