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时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请保存好试卷。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作文卷,并请将答题卡和作文卷分开交。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震悚(sǒng) 荒谬(miào)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ǎng) ....
B.要塞(sài)   瞥见(piē)  惊骇 (hài)   歼灭(qiān) ....C.俨然(yǎn)  幽咽(yàn)   诘问(jié)   差使(chāi)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 疮疤 鸿儒 穷愁撩倒      B.烦躁 狼籍 蹒跚 缭绕不绝 C.琐屑 皇急 杀戮 臭名昭著      D.簌簌 颓唐 案牍 黄发垂髫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第一等奖。 ....
B.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也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在《老王》一文中,以善良的情怀赞颂了虽清苦卑微、但依然朴实善良的老王,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愧怍。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骆驼祥子》讲述了旧北京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展现了富于魅
1
力的老北京风情。作品的语言传神、流畅、通俗,老舍说它“可以朗读,它的语言是活的”。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2)相顾无相识,                    。《野望》
(3)《春望》中移情于物的句子是:                ,               。 (4)《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             。 (5)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的“               ,                ”一句对此作了印证。 7.名著阅读 (每空1分,共3分)
《朝花夕拾》是        (作者)1921年所作的        散文集,记述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不同生活经历。全书共十篇文章,请你写出其中一篇文章的名称《          》。(课本上学过的课文除外) 8. 综合性学习(4分)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央视“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使“幸福”成为媒体热门词汇。这个简单问句引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在渴求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感受。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按照常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幸福指数应该上升。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很有钱,却不快乐;有人居无定所,但照样幸福。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材料二】不同人群的幸福观   农民   幸福=五谷丰登   教师   幸福=桃李满天下   学生   幸福=友谊+亲情+学业成绩   【材料三】      中国民生幸福指数课题组日前对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四千多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十九个因素中,排列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家庭和谐度、健康状况、子女教育、生活安全度和医疗服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2分)
(2)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幸福的独特感受。(2分) 幸福就是听到一首久违的老歌,脑海中就浮现出许多美好的回忆。 幸福就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1分)
2
用善良的心做底色
松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农村小伙子,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制止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
“哦,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堆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母亲端上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啊。”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都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内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肯再吃。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和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这几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袋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3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说:“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走了,我家院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当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摘自《慧语》)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0.年轻人说干点儿活再走,母亲要劝阻,父亲却说“让他干吧”。父亲为什么没有阻止年轻人干活?(2分)
11.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2.“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2分)
13.文章结尾句“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意?(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0分)
4
挤在七条短信里
江泽涵
1 漂流了一下午,浑身疲乏,我在溪边找了家小摊,先填饱肚子再说。摊主是一位跛足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笑着,没有言语。他满面沧桑,额头上的惨淡尤为深刻,似是年逾古稀。
2我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吃了起来。天气转凉,游客明显少了,老人的生意很冷清。他坐在另一块石头上,从上衣口袋摸出一款崭新的诺基亚手机,小心或者说笨拙地按着键,按几下,想一会儿,时不时憨笑一声,难道是玩小游戏胜了?
3老人忽然怔怔地看着我,说:“我能问你个字吗?”一听他开口说话才知他并没有那么老,他讪讪地说:“明年才入花甲呢!”
4 “你想问什么字?”我的余光看见,他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发短信。    5 老人说:“熬,熬夜的熬。”他不会普通话,认识几个字,能用笔画输入法。
6 都是石头,没处可写,我就直接帮他在手机上按了出来。瞟了一眼屏幕上的字,看说话的口气,应该是发给孩子的。
7 老人憨憨一笑,说:“我就是笨呢,村里一个小伙子,手把手教了我好几天都还不会用呢。”
8 老人没有生意,我也不急着回家,两个人就闲聊起来。
9 老人的老伴很早就过世了,有七个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也都还没成家,老人觉得很对不起他们。而他们没有丝毫怨言,每人每月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六十元给老人。
10老人没有花过一毛钱,都存在银行,天真地想用这点儿钱给儿女们买房结婚。春天忙于耕种,夏秋两季就推着三轮车来漂流区,卖些烤芋头、玉米、荸荠、茶蛋。游客虽多,摊贩也多,所以收入并不丰厚,不过老人看起来似乎很满足。
11手机不是老人买的,也不是别人送的,是人家漂流时掉的。手机里没有保存号码,他等了一个月,失主也没打电话来,就起了“坏心”。    12 “我老旱就想要买个手机。去年中秋,我在院子里累晕倒了,二闺女回来才发现。儿子就说要接我出去,不然伤了病了,都没人知道。我不肯。女儿说至少要给我买个手机,每天报一次平安。手机多贵啊!我告诉他们我有事会托邻居到村委会给他们打电话的。”
13 老人怯生生地缩了一下身子,说:“捡的不算偷,不犯法,对吧?”    14我提醒老人,如果捡到数额巨大或是价值高的,不报警上交,也是违法的。不过,这款手机七八百就可封顶,人家也没来电询问,那就是根
5
本不在乎了。
15老人在保存短信时,又遇到困难了。他把要发给七个子女的短信都保存在草稿箱里,每条短信都两页多,内容也差不多:第一句都是说“我今天很开心,很健康”;第二句都是问“你今天情况怎么样”;第三句开始各不相同,是零零碎碎的家常,还有一些城里乡间的趣事;最后一句又是一致相同:“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做好人,有事不怕,还有老爹!”
16我心底涌上一股暖流,问他为什么不发出。他说:“我怕等会儿又想起什么,还有话要说。”
17 我笑了:“那可以再发呀!”
18老人摇摇头:“要一毛钱一条呢,多发一回就是两毛,我还是等天黑后再发出去吧。”
19短信本是多么微小的栽体,而老人却把对七个儿女的爱都浓缩在七条短信里,这又是多么广阔啊!
14.在和跛足老人的攀谈中,“我”了解到他的哪些情况?请写出两个方面。(2分)
15.如果把第1段中的加方框的词语“惨淡”改为“皱纹”,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分)
16.第2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有何妙处?(2分)
17.第3段中的“坏心”为什么加引号?(2分)
18.本文的题目生动、别致,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2分)
四、古诗文阅读 (14分)
6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9-21题(共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9.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 (1) 选贤与(         )能           (2) 故人不独亲..(         )其亲 (3) 豁(        ) 然开朗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共4分) (1)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分)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分)  21. [乙] 段文字划线句子中“黄发”和“垂髫”分别指什么?这句话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阅读《望岳》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3.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2分)
7
五、作文(40分)
24.请以“转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地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