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本八上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1)

部编本八上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1)

来源:九壹网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 1.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生 2.在试卷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须 3.必须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 知 一、 基础·运用(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题。(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家小心些。 .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笔画判断正确的项是( )(2分) A.“颤”读“chàn”,共十九画;扒”读“pá”,共五画。 B.“颤”读“zhàn”,共十八画;“扒”读“pá”,共四画。 C.“颤”读“chàn”,共十九画;“扒”读“bā”,共五画。 D.“颤”读“zhàn”,共十八画;“扒”读“bā”,共四画。

(2)对语段中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掌故: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模胡:看不清。 B.掌故:掌握的历史典故。 模胡:马虎、不讲究

C.掌故: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模胡:马虎、不讲究。 D.掌故:掌握的历史典故。 模胡:看不清。

2.好家风如化雨春风,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下面四副对联体现了良好家风的一项是( )(2分)

A. 东海白鹤千秋寿 南岭青松万载春 B. 十年修得金榜名 百年化出人上人 C. 德勤孝义传家宝,和善信诚出世风 D.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1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4.对下列各句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她(冰心)敏锐地感到了这部分青年的危机:“不能,不甘入地”,他们被“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引用)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件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儿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他是“唐宋家”之一。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分)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1个字)

2

(二)默写(8分)

7.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9.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10.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11.京城三月,陶然亭公园不失为赏春佳处。园内和风送暖,阳光明媚,碧水微漾。湖边鲜花初绽,绿草新生。假如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想到哪两句古诗? , 。 二、诗词阅读(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 “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 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4.《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3分)

15.在写到时,有一段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样的高贵品质?(2分)

3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 (共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 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 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山川之美 但微颔之 B.相与步于中庭 非得一人于井中 ....C.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D.念无与为乐者 愿为市鞍马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是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2分)

4

五、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共8分)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

5

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20. 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2分)

21. 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的特点,以此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22. 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3分)

6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9分)

母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画面中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④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辞,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但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⑤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作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

7

⑥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重炮轰击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⑦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文摘报》2012年11月15日,有改动)

23.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记忆的?(3分)

24.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为何“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2分)

25. 文章题目为“母亲”,第六段作者为何宕开一笔描写了自己从电视上看到过的一个难忘的画面?(2分)

26.阅读最后一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2分)

六、写作(40分)

27. 写作

题目一: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知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 都让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8

答案:初二年级语文期中

一、基础运用(22分) (一)(每题2分 共14分)

1. 选择(1) A (2) C 2.C 3. A 4. C 5. D

6.①: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示例②:女排里约奥运写下新传奇(共2分.若不能体现“再次”扣1分,超字数不得分) (二) 默写(每句1分,共8分)

7.征蓬出汉塞 8.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清荣峻茂 1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古诗词阅读(共5分) 12.A(2分)

13.(2分)答:表现诗人厌後官场,決心归隐,不留千世俗的人生追求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 14. B (1分)

15. (每空1分,共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16. (每句2分,共4分)

①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 ②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7.(2分)

答: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四、名著阅读(共5分) 18.(3分,每空1分)《西行漫记》 埃德加• 中国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或中国党) 19.(2分)将生死置之度外,大无畏的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8分)

9

20. 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2分)

21. 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3分)

22. 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3分) (二)答案(9分)

23.第一问: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第二问: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美好的劳动场面,表现记忆中的母亲的勤劳。(3分)

24.面对困难和不幸,母亲选择乐观顽强地面对,唱小曲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强大的内心力量。(2分)

25.第六段所写老太太的形象,是对母亲形象的一个补充;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和痛苦面前,母亲和许多普通人一样,都表现出一种可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老太太的形象,丰富了文章内容,也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

26.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2分) 六、写作

27.(40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