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索・探微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12月 上旬刊 关于切割体的几种画图方法的探讨 郑慧玲邓群林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摘要】在工程制图中读组合体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其中线面分析法在分析切割体时较常用。针对在教学过 程中遇到的各类切割体模型。本文提出三种读图方法:线面分析法、刀痕法、点对正法和线拉伸法。 【关键词】切割体三等关系线面分析法刀痕法点对正法线拉伸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 ̄-g-]2095—3089(2014)12—0218—01 分析法攻克剩下部分虚线和粗实线构成的封闭线框为水平面.在 左视图上为高平齐宽相等的直线:封闭线框4为正平面.左视图 前言 对工程制图来说.组合体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本形 一、体组合而成的.也可看成是由机件抽象而成的几何形体。因此读 懂组合体是后续读懂零件图及其装配图的基础。组合体这一节的 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出 立体.也能根据立体画出三面投影。培养的手段通常为“二补一” 的形式.即根据两面投影补画出第三面投影。 组合体主视图一旦选定.组合体的大小、方位唯一确定。组 合体的三个视图必须满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 n n 亡 ] ●—一 由上图各空间直线和平面在三个基本投影面的投影可归纳 其投影规律为:投影面的平行线为“一条斜线两条直线”;投影面 的垂直线为“一点两直线”:投影面的平行面为“两直线一多边 形”:投影面的垂直面为“一斜线两类似多边形”。这里所谓的“直 线”就是与投影轴垂直或者平行的线 组合体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组合体画图时以形体分析法为主, 线面分析法为辅 切割体以线面分析法为主 本文以一个切割体 为例.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补画出切割体第三面投影 二、题目 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_1 I题目如下。 (一)线面分析法。线面分析法是运用线、面投影特性来分析 形体表面的投影.从而再构思出物体整体形状的一种方法。也可 以把切割体看成是由各个表面围成的 此方法比较适用于读投影 面的垂直面或一般位置平面m 从主视图入手.“分线框.对投影”主视图分为三个封闭线框, 俯视图分为两个封闭线框 三等关系对正后.封闭线框1是一个 正平面.根据投影规律。左视图为直线:封闭线框2为铅垂面,左 视图为类似形多边形:封闭线框3为正平面.左视图为直线.前后 对称分布:封闭线框4为正垂面.左视图为类似多边形:封闭线框 5为水平面.左视图为直线;解题过程如图5:根据上面分析出的 平面.相互相接拼出这个组合体 根据想象的立体与三个视图对 照,修正左视图。最后得到步骤6的结果。 兰 { ’I ^j 乏 圃 圜 团 图5线面分析法的解题过程 图6刀痕法的解题过程 f二)刀痕法 切割体一般可认为是由基本体切割而成.每 切一个平面.在三个投影面都留下痕迹.简称为刀痕法。根据主、 俯视图.可以看出是基本四棱柱切割而成 根据三等关系.作出左 视图轮廓 从主视图上看.第一刀左视图多出一直线刀痕,俯视图 也多出一道直线刀痕:从俯视图看.第二刀在左视图多两道直线 刀痕.主视图多一条刀痕:根据交点情况在相交处处理 利用线面 ・21 8. 上为高平齐宽想相等的直线 最后正垂面的类似形检查.铅垂面 类似形检查.加粗可见外轮廓线 解题步骤如图6 (三)点对正法 根据学生情况.有文科性质的学生学习工程 制图.想形体对他们来说有难度.为了辅助他们想出立体.只要知 道三等关系和怎么使用三等关系也可以把形体想出来.那就是把 组合体回归到点、线、面的投影来考虑 下面用点对正法求解同一 个题目,过程如图7。 图7点对正法的解题过程 从上而下点从右向左对正,长对正步骤1中对应两点.宽相 等,两点在宽度方向上连线;步骤2为左视图重影点;步骤3中, 直线2上两点,高度上连线;步骤4中.直线3上两点在俯视图是 重影点,直线4宽度方向连线,在左视图中也连线;步骤5中,直 线5上的点在,直线6上为重影点,高度方向连线;还有几个难点 没解决,利用线面分析法.和已经求出的几个封闭线框对照。想象 出立体.对左视图进行修正.最后得到求解 (四)线拉伸法 此种方法主要针对拉伸体t21 如下图已知主 视图和左视图.求俯视图 至上而下.在俯视图中上遮下.主左视图高平齐主视图不 变,左视图线上翻90 ̄沿长度拉伸,得到如下图所示:步骤4中利 用线面分析法最后类似形检查.就可以得到俯视图.解题过程如 图8 臼 : 霞 。 图8线拉伸法的解题过程 三 结论 对切割体来说.都要用线面分析法来对其进行检查.是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刀痕法主要用于刀痕在各个投影面上非常清 晰的情况下.点对正法主要针对想象不出形体的情况下.辅助想 象形体。线拉伸法主要针对拉伸体。熟练撑握这四种方法.可根据 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最后达到解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裕根,诸世敏等.现代工程图学(第3版)[M].北京:北京 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2]裘文言,瞿元赏.《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 作者简介: 郑 ̄-#4"(1985一),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 向:从事工程制图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