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情的舍小为大的材料
1、钟南山是一名院士,17年前站在那里的人,17年后还站在那里。从花甲到耄耋, 他依旧义无反顾的冲上这生死未知的战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他有院士的专业 ,有战士的勇猛 ,更有国士的担当。 但面对外界的盛赞, 他却轻描淡写:“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如此气度, 如此格局 ,无怪乎他成了全民的偶像。 因为这张面孔,连没多少文化的老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感叹:“ 终南山是一座名山,钟南山是一个伟人!”
2、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遇到危难的时刻 ,我们总能看到一群勇者:在抗疫中,那些年轻的90后女医护人员,为了工作毅然剪掉心爱的长发而患上厚重的防护服; 在洪灾之中, 我们总能看到那些义无反顾的消防员的身影,扛起肩上的责任而投身险情;在边境守护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更是让我们感动不已……
3、舍半生给忙茫大漠 ,为了保护敦煌,她与丈夫彭金章长期异地分居,两个儿子在敦煌度过童年后也只能分别送到上海 河北的亲戚家寄养。“敦煌是我的命,我要去守护。”樊锦诗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在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中倾尽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华优秀文化的新火相传,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在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画卷上,有深入骨髓的热爱,有经年累月的坚守,有利用现代科技重现丝绸路辉煌的创举, 而这些都是他用光阴书写下的最宝贵的答案。当时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的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的称号 时,她把获得的奖章、奖金全部交给了敦煌研究院。她谈到:
她仅仅是作为一个代表把奖项给领了回来,荣誉属于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 一腔热爱,一洞壁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4、转蓬万里,情牵华夏。当叶嘉莹在报纸上看到内地的学校需要教师时,她立刻放弃了国外大学的高薪聘请,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她希望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并且捐出三千五百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曾谈到自己钻研诗词并非出于追求名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于诗词的热爱。从教七十余年辗转多所大学 把自己对于诗词的理解传递给更多的人,桃李满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