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总第3差 盈圜82期—■■_-■Il 对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张帅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语言迁移作为学习迁移的一种,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语言迁移理论研究进行 回顾并对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综合前人的研究,将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 段,即行为主义理论时期、对比分析假说时期、标记理论与语言迁移研究、 ̄X-i=理论与语言迁移研究。 【关键词】语言迁移发展阶段回顾思考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5549(201 4)05—0027—02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 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周流溪,1995:78)。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应用语言 学家意识到迁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当前的问题不是迁移 是否与语言学习有关,而是迁移的条件有哪些,这些条件怎 样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陈万 会,2008:188)语言迁移作为学习迁移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 的一个术语,特指“外语学习的一种过程,即学习者将其已知 的关于第一语言(母语)的知识转移到新语言的使用中”(戴 维・克里斯特尔,1992)。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会使用包括母 语在内的所有已有知识来发展自己的中介语。中国学生在学习 外语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对语言迁移现象的 认识和研究直接涉及到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有必要对语 言迁移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与思考。 国内很多学者对语言迁移现象研究进行了回顾,如王 文字(1999)回顾并思考了近五十年关于语言迁移现象的研 究;李锡江、刘永兵(2013)将语言迁移研究分成了大致三个 阶段,即对比分析假说框架下的研究时期,先天论视角下的 研究时期,以及概念迁移假说为代表的新时期。笔者认为语 言迁移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二语言的学习,后者则不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也就是对第 二语言的学习起到干扰的作用。(王菊全,2011:144—145) 由此看来,外语学习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便是两种语言的 差异。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中 的对比分析得到许多学者的提倡。他们认为,通过比较外语 和母语,可以促进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正迁移,克服和纠正有 害于外语学习的负迁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对比分析 假说,语言差异造成学习困难,通过语言对比可以预测外语 学习中的难点。然后问题就在于,语言对比是运用语言学的 方法,而困难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运用语言学的方法解决心 理学的问题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实验也表明,预测的 困难和实际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没有太大联系。 三、标记理论与语言迁移研究 20世纪3O年代标记理论诞生,并在70年代被引入语言迁 移研究。根据标记理论,语言系统中存在着有标记的成分和 无标记的成分,这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语言形式。研究发现, “语言中有标记成分比无标记成分更难习得,标记程度和习 得难度成正比”(李锡江、刘永兵,2013)。在对比分析假 说时期,研究者将语言差异与学习困难等同起来,而在标记 理论时期,研究者认为不是所有二语和母语有差异的地方都 会发生迁移,只有在所学习的外语成分标记性更强时的语言 差异才会导致迁移。 、行为主义理论时期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我们知道学习者的母语是外语学习 的主要障碍,外语学习的困难以及产生的错误多是由于母语 与外语之间存在差异造成。于是,克服母语习惯,形成新的 外语习惯成了学好外语的关键所在,而习惯的养成必须用强 化训练的手段。刺激——反应论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即 四、认知理论与语言迁移研究 很多关于母语习得的研究都表明,儿童不仅能听懂无限 多的句子,而且能创造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很显然, 这种语言能力无法靠单纯模仿得来。基于此,乔姆斯基提出 行为是某种刺激引起的某种反应。“如果某种特定的反应与. 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行为。产生于心理学领域中的认知概 某种特定的刺激之间具有某种规律的联系,那么便形成一种 念是功能主义对人类智能在大脑中的组织方式和工作原理的 种理论概括。 (王文字,1999)根据认知理论,语言学习 习惯”(许余龙,1992:308),模仿和强化便形成了习惯。 涉及到语言学习这种人类行为,模仿和强化语言便形成了语 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假设验证 言习惯,比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时,先模仿自己周围的语 的过程。外语学习者不是消极的、机械的知识接受者,而是 言,如果说对了,其语言行为会得到周围成年人的微笑、点 直在根据输入的语言信息,对目的语进行假设和验证,积 头或者口头赞扬而得到强化。外语学习通过反复模仿和强化 极地创建目的语体系。从此,认知理论成了外语教学研究的 语言输入建立起新的刺激——反应联想,只有学习者的母语 主流理论。习惯被打破,才能形成新的外语语言习惯。在语言学习的过 五、总结 程中,旧的语言习惯以不同的形式迁移到新的语言习惯当 语言迁移研究初期,行为主义的衰落导致了对迁移研 中。语言对比可以有助于我们弄清楚母语中哪些习惯会帮助 究的冷落,因为早期的语言迁移研究把行为主义理论作为理 外语学习,哪些习惯会干扰外语学习,于是语言迁移研究进 论基础。如今,研究者们从语言学、学习心理学以及社会学 入了对比分析假说框架下的研究时期。 的角度去探讨外语学习的过程,开拓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视 角,语言迁移研究再度引起关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二、对比分析假说时期 是人们重新审视了语言迁移的本质,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且受 “与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语言成分易学,不同的难学” (王初明,1990:63)。正迁移发生在外语与母语结构相同 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二是重新定位了母语迁移的 时,负迁移会发生在外语与母语结构不同时,前者有利于第 (转26页) 一一张帅(1988一),男,辽宁凌源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Ol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瓣囫赛嘬 囚暖圈 差 nicht geben sollte,ist der Abbruch des Gespr ̄chs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在哪个语 miteinander. 言区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礼貌也存在 (c)Wir hoffen immer noch.dasS Sie sich die 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基于德语的特殊性,在写作时要充分 Unannehmlichkeiten und betrfichtlichen Kosten eines 考虑到德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切忌由中文直译成德语。 Prozesses ersparen werden. 语言得体,尊重对方,不卑不亢,认真写作,才能完成一封 (a)句用于第一次提醒对方付款,口气友好,首先感 合格的德语商务信函。 谢对方已支付部分的货款,再通过使用第二虚拟式的情态动 【参考文献】 词“mSchten”,礼貌地提醒对方仍有余款未结清。如果第 一次催款无效,第二封催款函的语气可以稍微强烈一些,但 【1】(德)Dr.Sester F,Sester E.杜九仙,王芳,石联芳(译).商界 也要客气,以求说服负债人尽快结清款项。如(b)句,在 德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996:494. 信件的开头部分对再次催促对方付款表示遗憾,并且表示理 【2】李忠民.德语商务信函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解生意上可能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但无论如何不应该中断 出版社,2010:9. 相互问的交谈。通过这样迂回的方式保留了对方的面子,减 【31s.Davies,J.P ̄ohrmann,M.d.Matteis.Zweisprachiges Handbuch 少对方可能产生的反感,符合“尽量减少双方反感”的同情 f n r Handelsk0rresp0ndenz und KommunikationlM1.Hertfordshire:Prentice 准则。(C)句用于第三封催款函,经过两次催促对方仍未 Hall lnternational(uK)Ltd.,1 989:1 50-1 45. 结清账单,可以说明准备进行法律诉讼收回欠款,但为了尽 【41A.Hering,M.Matussek.Gesch ̄ftskommunikation--Besser 量维持合作关系,仍旧以心平气和的方式要求付款,表示无 Schreiben[M】.Ismaning:Hueber Verlag,2007:67 论是己方或是对方都不愿意经由法律程序来解决这次事件, 【5]俞东明.什么是语用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浪费彼此的人力物力,.符合“尽量增加双方一致”的一致准 社,20I I:1 5O. 则。 【6】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三、结论 社,2006:6j一67. 德语商务信函是一种格式化程度很高的文体,除了注意 【7】秦晓杰.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合作”和“礼貌”【J】.西 基本的信函格式外,选词造句也有别于日用语,具有一定的 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O1 1,9(4). 专业性。在写作中还要注意遵循礼貌原则,以减少交际双方 的摩擦,促进彼此利益的最大化,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丽 (上接27页) 作用。(王蔷,2003)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迁移的条件、制 [5】王菊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约因素、迁移的内容以及迁移量,而不是迁移是否发生。 版社,2011. 【参考文献】 【6】王蔷.英语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 版社,2005. 【1】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从认知心 【7】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 理学的视角【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学,1 990(01). 【2】戴维・克里斯特尔编.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方立 【8】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等译【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社,1 992. 【5】李锡江,刘永兵.从对比分析到概念迁移——语言迁移 【9】周流溪.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M].沈阳:东北大 研究理论的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3(01). 学出版社,1995. 【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 990. 责任编辑:张丽 躲田爨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