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题库1
一、单选题(40题)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2.对《将进酒》诗句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B)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
“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3. 对《将进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抒写了渴望施展抱负的愿望。
B.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给人浮夸之感。
D.这首诗属古体诗 ,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
4.对《将进酒》中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A)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5.对《将进酒》中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A)
A.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6.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人生得意需进欢 B.天生我才毕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你同消万古愁
7.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莫使/金樽/空对/月
D.千金/散尽/还/复来
8.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9.《琵琶行》中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10.以下句子中,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是(B)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1.下列词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B)
A.湓(pén)浦口 琵琶(pá)
B.贾(jiǎ)人 迁谪(dí)
C.悯(mǐn)然 转徒(xǐ)
D.恬(tián)然 遂(suì)命酒
12. 下列语句划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陈王昔时宴平乐 B )
铁皮琵琶,高唱大江东去 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杜 甫 辛弃疾 欧阳修
B.白居易 曹 植 苏 轼 司马迁
C.白居易 杜 甫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 植 苏 轼 司马迁
13. \"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14. 下列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
A.湓浦口(pén) 贾人(jiǎ )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xiā)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15.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
A. 《师说》,“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推他为唐宋家之首。
C. 唐宋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D.《师说》用了六个字——传道授业解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给概括出来了。
16. 《琵琶行》中“行”属“歌行体”,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B)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 ④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 ⑤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7.《将进酒》的体裁属于是(A)
A.诗歌
B.词
C.曲
D.小令
18.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故磊 酒遵 罗网 安份守己
19. 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B)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20.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21. 对《赤壁怀古》中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是概括写。概括写了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22. 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C)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23.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D)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24.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A)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是诸葛亮指挥赤壁之战的情景。
25.下列词语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凄切(qiè)执拗(niù) 良辰美景(chén)
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
C.辑录(jí) 恪守(gè) 数见不鲜(xiān)
D.血液(xuè)脑髓(suǐ) 兰舟催发 (fà)
2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今宵 矍铄 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
B.寒蝉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暮蔼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27.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28.关于对《雨霖铃》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29.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C)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0. 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渲染功业无成的伤感。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31. 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写作技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C.运用人物心理,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3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描绘的“景”和“情”分别是(C)
A.幽静的 恬淡的
B.清凉的 空虚的
C.凄冷的 凄苦的
D.明丽的 烦恼的
33.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郯子(tán) 苌弘(chánɡ) 老聃(dān) B.句读(dú) 渎职(dú) 穷兵黩武(dú) C.六艺经传(chuán) 传记(zhuàn) 传说(chuán) D.贻之(yí) 春风骀荡(yí) 心旷神怡(yí) 34. 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D)
A.古之学者必有师
李蟠(pán)
买椟还珠(dú)
传宗接代(chuán)
甘之如饴(yí)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35.《琵琶行》中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C)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3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7.下面对文章《师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中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38. 对下列句子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9.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C)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0.下列划横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二、多选题(30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项是(C、D)
A.谥号(shì) 齑粉(jī) 戕害(qiāng) 户牖(yǒu) ....
B.脖颈(gěng) 攻讦(jié) 数落(shǔ) 湮没(yān) ....
C.悖逆(bài) 蹙缩(cù) 纶巾(lún) 将进酒((jiāng)) ....
D.酹(luō) 愧怍(zhuò) 凝噎(yè) 鬈发(quán) ....
2.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是(A、B)
A.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怡。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倍焉。
C.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A、D)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B.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C.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 ....
D.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C)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升职
B.予出官二年 出官:(京官)外调
C.谪居卧病浔阳城 谪居:选择居室
D.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平时
5.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解说不当的项是(A、C 、D)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诸葛亮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侧面多角度赞美诸葛亮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小乔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6. 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无误的项是(A、B)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起千堆雪”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听觉感受。
7.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理解错误的是(A、B、A.“寒蝉”指冬季的蝉。
B.“对长亭晚”说明离别的时间在深夜。
C.交代离别时间、地点、渲染离别气氛。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A、B)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9.对《将进酒》中诗句的解说,错误的是(A、C)
)
D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渺小脆弱衬托生命的伟大永恒。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10.对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D) A.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指示代词,这些) C.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的”) D.作《师说》以贻之。(代词,韩愈)
11.下列作家、朝代、称号、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B) A.李白——唐代——“诗仙”——《将进酒》 B.韩愈——唐代——“唐宋家之首”——《马说》 C.苏轼——宋代——“苏黄”——《青玉案.元夕》 D.柳永——宋代——“婉约词”——《武陵春》 12.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B、D )
A.暮霭(è) 憔悴(q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馔玉(zhuàn) 嘈杂(cáo) 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13.下列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是(B、C、D)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是心非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14.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是(A、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字。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B)
1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是(B、C、D)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1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是(A、C、D)
A.铁骑突出刀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17.下列语句、作家、篇目对应有误的是(B、C)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静女》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劝学》
D.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18.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错误的是(B、C、D)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B、C)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有益 ..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不相同的是(A、C)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C.小学而大遗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21.下列语句与作家对应有误的一项是(B、D)
A.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韩愈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清照
22.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B、C、D) ..
A.《师说》作者荀子。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C.四书五经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是(B、C)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于是 .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
24.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是(A、B、C)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25.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错误的组是(A、B、D)
A.凄切(qiè) 罗绮(qí) 处(chù)之泰然 适逢其会(huì) B.相(xiāng)看 凝噎(yē) 间不容发(fā) 参(shēn)差不齐 C.应(yīng)届 暮霭(ǎi) 良辰(chén)美景 乍破(zhà) D.与(yǔ)会 千骑(jì) 字字珠玑(jī) 荷(hè)实弹 2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组是(B、D) A.催促 军帐 噤若寒蝉 胜券在握 B.暮霭 竟然 不勘入目 不屈不挠 C.馔玉 浔阳 寥若晨星 九霄云外 D.嘉宾 夜暮 嘻笑怒骂 童叟无欺 27.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是( A、D ) A.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换复来。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折面。
28.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没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A、B、D)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2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是(A、C)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首。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被称为“六义”。
B.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将进酒》是其饮酒诗的代表作。
C.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位居“唐宋家”之首。他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称“苏大学士”。
D.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其散文以清隽、沉郁、语言洗练著称。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0.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是(A、D )
A.最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D.享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三、判断题(30题)
1.“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2.“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3.“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
4.《将进酒》中,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5.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6.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7.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8.“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9.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10.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
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1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1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13.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14.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15.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16.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17.文学史上“三苏”的文学成就都很高,美中不足的是苏辙不是“唐宋家”(×)
18. 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19. 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同时其词作语言又很通俗,据说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作品流布之广。(√)
20.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一对恋人分别之时心心相印,只需以眼神示意,已不必用言语道别。(×)
21. 《雨霖铃》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22. 《雨霖铃》先写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然后写分手时难舍难分的痛苦和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无心赏”的极度孤独。(√)
2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念”字,在结构上是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贯通;在内容上,“念”是眼前景与别后情的分水岭,它把实与虚巧妙地联结起来。(√)
24.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25.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26.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27.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
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8. 《师说》中作者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纵向对比,说明圣愚之别就在于是否从师学习,将“士大夫之族”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横向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恶果。(√)
29.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意思是: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3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均不含通假字。(×)
四、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曾经有人看到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同情蝴蝶的痛苦,不想让它们经历艰难和苦苦挣脱,便拿起剪刀帮蝴蝶出茧,结果这只被人工破茧而出的蝶却不会飞翔。殊不知蝴蝶正是在挣扎破茧的时候 ,使翅膀充血、强大、有力,从而获得了自由飞翔的本领。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
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少于600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奖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结果一个接着一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贫穷小孩,为了那笔巨额奖金,仍不死心地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杂沓人声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诺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四、马克吐温与朋友赫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逢大雨。赫威尔见到大雨,不禁郁郁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说:“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会天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题目具体鲜明;扣紧材料,内容充实;事例典型,论述深刻;语言流畅;结构严谨。30~40分
二类卷:题目较鲜明;内容具体,能扣紧材料;语言流畅;结构严谨。24~29分
三类卷:题目较切合材料;内容不太充实,但不跑题;语言不够通顺;结构基本完整。20~23分
四类卷:题目不合要求;内容没有扣住材料的实质;语言不通顺。15~19分
五类卷:题目不合要求;内容完全脱离材料;语言不通,错别字较多。14分以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