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21期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3 No.21 NOV.2017 2017年11月 无人机雷达SAR/GMTl技术探讨 张成锋 (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SAR/GMTI技术同时具备对地面合成孔径(SAR)成像,和指示地面运动目标(GMTI)指示两种功能,被广泛 运用于无人机雷达,实现对地杂波的有效抑制和远距离目标探测能力。简述了SAR/GMTI一种实时处理方法。并给 出了仿真实验结果。 关键词::无人机雷达;SAR/GMTI;实时信号处理;DCPA 中图分类号:TN95 1 概述 SA GMTI雷达常常作为无人驾驶飞机重要传 感器。与空中运动平台、地面站,和雷达与地面站之 间的数据通过通信链路等一起.构成无人机SAR/ GMTI侦察系统。它能连续提供清晰的目标图像,通 过实时高分辨力成像.既可探测固定军事目标和火 力基地。又可远距离探测、跟踪地面固定/运动目标。 是现代战争中实现连续和实时的战场监视和侦察, 获取战场控制信息权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SA GMTI功能是雷达同时具备地面合成孔径 成像和指示地面动目标两种功能 处理基本流程可 简单归纳为:杂波抑制,参数估计和运动目标的聚 焦成像。通过杂波抑制,可以提高SAR数据的信杂 比,它是参数估计和目标聚焦成像的基础;参数估 计首先应该进行的是运动目标回波的多普勒参数 估计.利用多普勒参数可以对目标的位置参数和运 动参数进行估计.不同的运动目标具备不同的参 数。所以。对每个不同的运动目标都需要做相应的 参数估计:确定目标的参数之后.就可以找到合适 的距离向和方位向参考函数.消除运动目标成像的 位置偏移,散焦和模糊,达到目标的清晰成像,最后 将其标注在静止场景的图像上。本文主要探讨在小 型无人机雷达上,如何应用简单、有效易于工程实 现的技术途径实现SAR/GMTI功能 2 SA GMTI雷达处理原理 SAR/GMTI雷达对地面运动目标的探测.依据 目标的速度和地杂波抑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扫 描法、STAP、DPCA等方案。 扫描法用雷达的波束对希望的侦察范围做扫 描.对扫描范围内的每--4,区域.使波束有一定的驻 留时间。驻留时间内有多个脉冲被发射和接收。扫 描法适用于探测快速运动目标.通过把接收的信号 变换到多普勒域.在多普勒域中把固定目标回波多 普勒频率内的信号全部滤除.若回波中没有动目 标。滤除后的信号就没有了回波能量.若回波中有动 目标。滤除后信号中的多普勒成分.可以用来估计运 动目标参数。扫描法的特点是实现简单,但对慢速 运动目标无效 空时自适应(STAP)法也是一种慢速运动目标 的探测方法。STAP实现的硬件基础是系统方位向 由N个分开一定距离放置的接收天线和相应的相 参接收通道组成。该方法是在由N个不同到达角和 M个不同多普勒频率构成的二维空间上,固定目标 的回波出现在二维平面的对角线上.运动目标的回 波则一定不在对角线上。速度越慢的动目标回波.越 靠近对角线。理论上可以用足够大的N和M,使靠 近对角线慢动目标的回波与固定目标分离 此方法 的核心就是在二维平面上分离动、静目标。 多通道对消法,分为相位中心转移偏置(DCPA) 法和方位向干涉(ATI)法 DCPA法的对消处理是依 据固定目标相位关系进行相减对消.在对消结果的 矢量图上远离原点的信号为动目标 ATI法对消是 依据固定目标的相位关系共轭相乘进行对消.在对 消结果的矢量图上远离正实轴的信号为动目标。 上述方法中.扫描法的特点是实现简单.但对慢 速运动目标无效:STAP方法要求的阵列天线和通道 l8 甘肃科技 第33卷 成为系统硬件结构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工程实 现难度最大的SAR/GMTI技术.至今人们对STAP =. 经过主杂波归一化后的目标多普勒频率为: 的实践经验还相当欠缺。对消法是理论探讨很多、 系统的技术复杂性适中、可实现的指数较高、工程 实现难度适中、目前实践积累最丰富的一种方法。 本文提出了通过图像域DCPA对消来实现SAR/ { e^ os( + )cI)s +亏I丸 一{I ’cosOcos),≈一{}^ ’ sni0cos;/+ ̄l 九 (2) 由A--A得 GMTI处理方法 3 DCPA原理分析 DCPA是针对慢速运动目标的检测方法 DCPA 对消法要求在平台的运动方向上有数个分开一定 距离放置的接收天线和相应的接收通道.工作时这 些通道地接收目标的回波.然后这些通道的回 波将被相干处理 依据雷达在方位向分开放置的天 线和接收通道的数量.对消分为两通道对消和三通 道对消。三通道比两通道更好的动目标检测性能。 目标运动参数的估计精度也更高 此外.在处理对 消的盲速问题时,三通道比两通道有更多的选择余 地 DCPA具体技术处理原理如下 假设雷达平台的 运动速度V,目标的径向速度为Vt:雷达天线的方 位指向与平台运动方向的夹角为0.天线俯仰角为 ,雷达接收为两个子天线,相位中心间距为d;目标 偏离天线的方位指向角为0t.与目标处在同一距离 门、多普勒门的杂波偏离天线的方位指向角为0c. 并且满足,l I≤I耐;I l≤I耐;目标和杂波均有 相同的俯仰角 。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满足主杂波 在距离维和多普勒频率维不重叠 目标、杂波和雷 达的几何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目标、杂波和雷达的几何关系 令 为杂波多普勒频率 为目标多普勒频 率,那么经过主杂波归一化后的杂波多普勒为: 1 1 々  ̄V cos(0 )。。 以 。删。 一 sn1ocos (\1-)/ = 一—F smm 0C 08.. (3) 而杂波和目标的回波信号到两子天线的相位差 分别为: 2// : (4) = et su (5)\一/ 在时刻t,两子天线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率为 ( )的回波信号分别为 it)=I 鹏g + 。 P +”1(, 】ll+ (6) 20 =[ e 崩+。4 鹏窖 。 e觑4-112( 】(_l十△ 2)e 疤(7) 式中:A , ,A ,/3c,分别为目标信号、杂波的幅度 和初始; 和 。为两通道的噪声;△A ,△ ,,△A , △ 分别为两路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偏离标准的程 度。 DCPA技术的原理是.子天线l的输出经延迟 后与子天线2的输出相消.相消后的输出 ,t- 2(£) (8) 式中:T为脉冲重复周期,为达到对消杂波的目 的.需满足 +2dDCr=o (9) 于是可得 : 一 2 sin0cos^, (10) 由于d和V是固定的.所以T必须随扫描角变 化。10I 0。I时,T ∞,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满 足的。 同时.根据式(1o)估计重复周期T也存在误差 AT.其均方根为 听=1 +( ]+ ] ] ㈣ 式中, 为主杂波的多普勒频率估计误差,它 与多普勒滤波器的宽度直接相关;叮。为天线指向与 平台实际运动方位向夹角的估计误差,盯 为天线指 第21期 张成锋:无人机雷达SAR/GMTI技术探讨 19 向与平台实际运动方向在俯仰向夹角的估计误差, 为平台运动速度估计误差.这3个参数估计误差是 由惯性导航系统引起的.由此而产生的相位差为 2 ̄L/xT。由式(8)和(9)可得相消后的输出信号为 x≈4 J砗 J IgJ 一8J舜I+A e:geJ × ( 41+.,△ +.,2 △ 一△ 一 △ )+ (t)+n2(t) 输出信号与杂波加噪声之比 r1 1 4( / slf ̄2f点AV sialOcos7』. 丽+Ⅳ/ D /Ⅳ)l2 + —2A0 +—(2 ̄f dco'r) +2l(1( )2) 4利用图像域DCPA理论实现SAR/ GMTI的处理方法 4.1 原理介绍 本文主要讨论一种易于工程实现.对平台要求不高 的DPCA算法一图像域DPCA方法 在SAR图像域检 测动目标时.主要通过对图像插值和配准消去杂波,所以 对雷达平台速度 ,天线中心问距d和脉冲重复频率 PRF之间不必严格满足上述DPCA条件的关系.扩大 了DPCA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 同时由于在图像域动目 标得到部分聚焦,提高了信杂比,更加有利于信号检测, 所以本文将讨论图像域DPCA方法进行动目标检测。检 测流程图如图2所示 首先对两个通道回波数据分别进 7 6 6 1 O O 4 1 O l 6 0 ∞ 胍 % 9 6 行SAR成像处理,得到两幅图像。对图像1和图像2分 别进行插值处理然后对两幅图像进行配准 配准后对两 幅图像进行时间校准将图像1时移一定时间Ta,然后将 二者相减消去杂波。使图像仅有噪声和动目标信号 此时 就可通过设置一定的门限进行动目标检测 检测精度 与图像插值、配准精度有关,插值和配准的精度越高,杂 波消去程度越好。动目标检测效果越好 图2 DPCA检测方法流程图 4.2理论仿真 以下将基于SAR仿真数据.通过图像域DPCA 方法进行动目标检测。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目标检测参数 名称 数值 载频/Hz 采样频率/Hz 带宽/Hz PRF/Hz 脉冲时间宽度,s 斜视角/o 通道间隔/m 距离采样点数 最近距离/kin 天线孔径/m 载机速度/m/s ∞ 0 如 载机高度,m 仿真实验中总共布设15个目标.其中9个位静 止目标,如图3所示,在静止目标的两侧布设6个动 目标,其初始位置如图中位置。这6个目标的速度 如下图所示。其中Vx表示沿X轴方向速度,Vy表 示沿Y轴方向速度。。 詈 3 91、静止目 厂————』—] 动目标l ・ ・ ・ 动目标4 动目标2 ・ ・ ・ 动目标5 动目标3 ・ ・ It, 动目标6 60 —30 0 30 60 Y/ 图3 目标仿真布局图 动目标1动目标2动目标3动目标4动目标5动目标6 Vx=1m/s Vx=2m/s Vx=l rv/s Vy=lm/s Vx=2m/s Vy=2/s Vy=1 m/s Vy=2m/s 首先通过成像域算法对仿真数据进行成像, 两个通道的成像结果如图4所示 其中9个静止 目标都很好的聚焦在仿真位置上,而动目标2、3、 5、6则偏离了其初始位置,动目标I、4虽然还在 原来位置上.但是也出现了散焦 因为目标径向速 度会造成动目标位置偏离.目标的方位向速度会 造成目标散焦 X 朋 如 曼20 甘肃科技 第33卷 3、5、6则突显出来。6个动目标DPCA检测前后的信 杂比见表2。可见具有径向速度的动目标信杂比都 得到很大的提高,静止目标得到很好的抑制,证明了 图像域DPCA方法的有效性。 表2 DPCA处理前后信杂比 ∞ 瑚 ∞ 0 Rm ,m ∞ ∞ ∞ 图4仿真数据成像图 图5 图像域DPCA处理结果图 【5] 朱岱寅,朱兆达.机载干涉SAR/ISAR对地面慢速目标成 ,从上 中可以看到,图像域DPCA处理后,静止 目标被对消掉,同时只有方位向速度的动目标1和 动目标4也被对消掉,而具有径向速度的动目标2、 ~ 像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05. [61 杨垒王彤,邢盂道,等.机载多通道SAR—GMTI的杂波抑 制方法f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12. .”●…・●…・●…・●…・●…・●…・●…・●…・●…t●…・●…・●…・●…・●…・●…-●…-●…・●…-●…・●…・●…・●…・●…・●…・●…・●…・●…・●…-●…・●…-●…・●…・●…・●…・●…・●…・●…・●…・●…・●…・●…・●…・●…・●…-●・一 (上接第43页) 将出峰时问延迟,使鞣酸小檗碱与干扰成分达到良 好的分离效果。 参考文献: [11 ws—l(】(】Ol一(HD—l046卜2O02.鞣酸小檗碱【s】.2002,141. 檗碱含量[J】.河北中医,2012,34(2):272—273,279. 【4】 姜丽霞,张如松,郑元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烧伤止痛 膏中小檗碱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1,21(5):337—339. [51 蔡清字,张沂,郝特,等・HPLC法测定舒利通颗粒中巴马 f2】 E其宁.无味数连素合成的工艺条件研 【 .安徽化工, 201 1 4:16-17. ,丁和小檗碱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l0,16(2): 42—44・[31 钱伟.汪明志.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创舒洗剂中盐酸小 [61 孙光文瑚华明,杨先哲,等・HPLC测定黄连膏中小檗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