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Web的快递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快递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九壹网
Software Development・软件开发 基于Web的快递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 法,阐述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在物 流快速企业的运作中所能发挥的 作用以及占据的地位。基于现代 物流信息技术给出三层结构的设 计思想,实现了运输快递公共信 息管理系统平台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 简便,界面清晰,实现了系统设 计之初的各项功能,提高了信息 技术在快递运输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快递运输B/S结构UML建模Web 1引言 随着 {I圈经济的快发发展, 联网购物 的b速增加,各地I)<对快递业的需求越来越旺 盛,许逐渐发展成为J 小企业刨、I 投资的热点。 新《邮》认为将包括信件、包裹和印刷品 内的物品在给定的时问内,快速实现由 发件人到收件人的传递过程就是快递的定义。 本文日的是通过对快递运输行、l 经营特 点、市场特征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分析.发现快 递物流企业箭 中邮 的问题,分析快递企、 竞 优势的具体所 ,并基j f尖递运输管理系 统 求分析进行蛙J Web的快递运输管理系 统的没计 j实现 国外对伙递物流行业奉身的研究非常少, 快递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传统物流、 I的发展栩 比,/f:仅有有} 犬的棚似性也存 很多的不同。 他们郝是物流服务类型的一种, 此,对物流 服好行业的其体研究完全可以体 埘快递物流 、j 的研究。对物流服务能力以及物流服务质萤 的研究是主要内容。 2相关技术 Browser/Server结构简称为B/S结构,该 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该结构是随着 Internet技术的兴起而 断发展的,通过对C/S 纳构的不断变化或 结构的改进。通过www 浏览器实现用户1:作界面的管理.}{在前端 (Browser)实 极少部分的事务逻辑处理, 但是主要的事务 辑是在服务器端(Server) ,由此形成J 所谓的三层3-tier结构 UML是 种建模语言而不足 种方法。 其lI】:方法包括丧爪符号和开发过程的指导原 !J!lJ,而UML仪提供r建模使用的表示符号及 辽/下辉 J、 用规则,4 依赖于特定的软件 发过程。 这也是它能够做人众接受的‘个原 。 3系统需求 对于快递竹理系统,它 耍实现的功能 是:首先,快件投递人需要与快递公司进行货 运合同(货运单)的签署,投递人将货物交给 怏递公司进行运送.并实现依捌货运合同的付 鐾 霪 ]广 一 {  {款方式进行付款。 次,根据货物运输的具体 线路和时间,快递公司为货物分配卡『]应的乍辆, 分配完相应的1i辆后,快递公司 机进行运 图i:快递运输管理系统总体业务流程图 输合同(【叫执 )的签署,并按fl({相应的结算 方式结算 司机运送获取安全到达日的地后,需要 泉r{对货物进行验收,在验收通过之后,需要 进行司机 执单的填写,此时,快递公司ur以 对发货的客厂]和货物接收单位 时进行货物送 剑通知。假设货物没有安全送到,或货物送到 之后,未通过安全验收,则进行筹错记录的填 写。在该货物 需要中转的情况卜,可以直接 通尖¨收货窖, 前_柬进行货物的提取:在客户收 到货物并验收通过之后,可以进}, 户回执孽 的填写,此时快递公司才能通知发货客户:所 投递的货物已被埘疗提走。若需要【f]转,则需 受填写一份货物・扣转信息表。图1足流程 。 4系统设计与开发 ■ ㈠一一 图2:系统体系结构图 ◇ 有8个模块组成了本文所波 的快递运 输倚理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包括:票据信息 箭理模块,接货信息管理模块, 嘧一1|信息管理 一 模块,到货信息符 模块,中转信息管理模块,、  客7 信息服务模块,应用信息竹列!模块,用户t 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的体系结卡勾如 2所示。 系统管理j 耍包括:登录箭理、权限管 等功能。罔3为登录界面。 5结论 图3:系统登录主界面 课题中对j B/S结构和基J Web的开发 [2]浅析世界物流快递行业的盈利模式.来源: 技术做出的研究,眩系统已经成功心用到某快 博锐管理在线、20O 5(08). 递企业。系统的成功实施对应『fl勺卡¨荚功能模块 [3]孙德岳.开放后的中国快递业前瞻…. 可』、 用到其他类似的项目-}l,实现uJ重用 , 中国国际物流,2 0O4(08). 许l彩重复 动 此l J.以避免,使得系统的具体 [4]郑人杰,殷人昆.软件工程概论[M].北京: 实 过程变得方便 }夹捷.系统的开发效率大 清华大学出版社,2 004:65—70. 大的得到提高。实践表明r本文开发系统的有 【5】李和平.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研 效性。 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06).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 [1]李和平.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研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北京 [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市1 00041 Electronic Technology&Software Engineering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