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密进场雷达航迹跟踪的算法研究

精密进场雷达航迹跟踪的算法研究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 2006年第二期 精密进场雷达航迹跟踪的算法研究 长岭电子科技公司研发部 焦慧思源 摘要:介绍了某雷达跟踪软件的a—p滤波算法的推导过程,此算法已成功应用在某型号雷达的跟踪显 示分机上。 关键词:精密进场雷达航迹跟踪a—p滤波算法 1.1航迹跟踪的a—p滤波算法 在边扫边跟(TWS)系统中,a~p滤波器以其 式中: 文(k)一第k个扫描周期的速度平滑值 文(k)一第k个扫描周期目标位置的平滑值 文 (k)一第(k一1)个扫描周期对第k个周期 目标位置的预测值 支(k一1)一第(k一1)个扫描周期的速度平滑 平滑值 计算量小、设备简单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体 结构形式有常参数、分段常参数、及自适应参数等 多种形式。 实际中被跟踪的目标总是有机动的(目标本 身的机动或由于坐标转换引起的伪机动),因此, 对于大小不同的机动,怎样确定最佳跟踪参数(a -文 (k+1)一第(k+1)个扫描周期目标位置 的预测值 1f),便成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本节先从理论角 度出发,对a—p滤波器的传递函数、稳态特性和 z(k)一第k个扫描周期的观测值 T一天线扫描周期 暂态特性进行分析,然后以二阶动态模型作为a p滤波器的目标模型,导出用目标信号的残差 a一目标坐标的平滑系数 p一目标速度平滑系数 以目标距离滤波为例来说明a—p滤波器滤 调整的自适应a—p跟踪滤波算法。 一、a—l3滤波方程 a--p算法的滤波和预测公式用下列方程式 波过程,由上面的滤波公式可用图1的曲线来表 示a—p滤波器的滤波过程。 列蠢+ll ” 表示 2 一1) i(t—l} .=I^ // ’ (1+1) .{Il+1) ll 式(1—1) 轰(k)一轰(k一1)+譬[z(k)一;【 (k)] 式(1—2) 式(1—3) —— (上 1) 图1 n—p滤波平滑与外推曲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二期 由图1—1可以看出,a是目标坐标修正量的 ・14・ [文P(k+1)一(2一a)文P(k)+(1一a)文P(k一 一 比例系数,B是目标速度修正量的比例系数。 同样,可由a—B滤波方程得到a—B滤波器 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1)一az(k)+az(k一1)] 由式(1—5)可得: 文P(k+1)一(2一a一13)文P(k)+(1一a)文P(k一 图2 a--p滤波器原理框图 二、系统稳定性分析 a—B滤波器的系统稳定性与a、B的取值密切 相关。因此,为了讨论系统稳定性与a、B的关系, 首先应求出系统函数,为此,不妨以观测值为输 人,可分别求出平滑值、外推值和速度估计值所对 应的传递函数。 由式(1—1)得: 曼(k)一 一[)一 文P(k+1)一文P(k)] 将(1—1)式代人上式得: 支(k)= [文P(k+1)一;【P(k)一az(k)+a;【P(k)] = [文P(k+1)一(1一a);【P(k)一az(k)] 式(1—4) 由式(1—2)得: 曼(k)一曼(k+1)一 [z(k)一文 (k)] 式(1—5) 由式(1—4)得: 支(k)一曼(k~1)一i1[kP(k+1)一文P(k)一az A(k)+a文P(k)]一 [文P(k)一文P(k一1)一az(k一 A 1)+a文P P(k一1)] 1)一(a+13)z(k)--az(k一1) 两边取z变换得: 文P(z)[z一(2一a—B)+(1--a)z ]一[(a+B) 一az一 z(z) 所以有: kp(z) (a+13)一az一 (Z) Z一(2一a—B)4-(1--a)z ±垒 二 Z。(2一a—B)z+(1--a) 即a—B滤波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一 式(1—6) 同理可求得平滑值所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z 一 苦离 式(1—7) 速度估计值所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 (z)一 1 A (z--1) 丽 式(1—8) 由离散信号与系统的理论可知,系统稳定的 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都在Z平 面的单位圆内,由式(1—6),式(1—7),式(1—8) 可得特征多项式为: D(z)一Z。~(2一a一13)z+(1一a) 令D(z)一0得: Z。一(2一a—B)z+(1一a)一0 解之得系统稳定时a、13应满足的条件是: f >0 13>o 【4—2a—B>o 根据这些条件,可得如下稳定三角形,其稳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5・ 区为: f2a+ <4 I 0<a<2 【0<B<4 只要a、 的值选在这个区内,系统就是稳定 的。 三、系统暂态特性分析 对于a— 滤波器来说,由上面的讨论可知它 的特征方程为: Z。(2一a—B)z+(1一a)一0 解之得: 7 一 “ 呈二竺二 ± 二竺二 !二 二 ’ 2 (2一a— )±√(a+B)。一4 —————— ——一一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情况,参见图3所示 的系统稳定区划分图: 图3系统稳定区域划分 1、若a+ >2,并满足稳定性条件,也即在稳 定三角形内直线a+ 一2的上部取a、 值时,极 点Z 、Z。中至少有一个位于负实轴上,或者Z 、Zz 是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极点,这种情况下的 暂态过程都是阻尼振荡型的,且有较高的振荡频 率。 2、若a+ ≤2,且满足(a+ )。一4 时,也即在 2006年第二期 稳定三角形内直线a+ 一2的下部的(a+ )。===4 上取a、 值,这时可得Z 一Z。,即特征方程有两个 相等的实根,且都位于实轴上,这时的暂态过程为 临界阻尼状态。 3、若a+ ≤2,且满足(a+ ) >4 时,也即在 稳定三角形内直线a+ 一2的下部,曲线(a+ )。 一4 的右边区域内取a、 值,这时可得Z 、Z。为一 对一正一负,或都是正的实根。若要求Z 、Z 都是 位于正实轴上的正实根,就要求: [2一(a+B)]>√(a+ )。一4 解之得: 0<a<1 这就是说若在临界阻尼曲线的右边,a一1直 线的左边取a、 ,才可能使Z 、Zz都位于单位圆的 正实轴上,这种取值下得到的暂态过程为过阻尼 状态。 4、若在稳定三角形内(a+ )。一4 临界阻尼 线的左边取a、 值,即满足(a+ )。<4 的条件, 这时Z 、Zz将含有虚部而构成一对共轨极点,对于 这种情况其暂态过程一定是阻尼振荡型的。 综上所述,对于系统的暂态过程,可归纳如 下: ①a≤1, <1且(a+ ) > 时,系统暂态过 程为过阻尼状态。 ②a<1, ≤1且(a+ ) < 时,系统暂态过 程为欠阻尼状态。 ③a≤1,B≤1且(a+ ) 一 时,系统暂态过 程为临界阻尼状态。 四、噪声滤波特性 在满足系统稳定的条件下,还需要系统对模 型和观测噪声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a— 滤波器 可以看作具有噪声化输入的动态系统,用递推法 计算得到在稳态时,滤波位置和速度的方差与a 和 的关系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二期 ——— ・醒 ●—一=——————— ————一 a(4—2a—p) 一 一 ・16・ 式(1_9)fu  l—U l 其中: —————醒—● a——一::———(—4———2—朵丽 ——— a———p—————)—T—一0 =式({‘f、 I-10)l 根据系统暂态特性的要求,在最优值情况下, 可以得到滤波参数a和p的关系为: p一—2 a -X㈤一(k)一I L 文(k)JI L, 一l[  ,O 1 JI , rT。/27 一lT j,H一[ o] ∞(k)、n(k)分别是均值为零,方差为d。、 的 随机扰动高斯白噪声和观测高斯白噪声,且互不 式(1—11) 由式(1—9)~(1—11)可得到目标位置和速 度均方差与参数a的关系如图4所示。 口 图4稳态位置、速度均方差与a的关系 图中实线为目标位置均方差,虚线为目标速 度均方差,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增益分量a越小, 观测噪声的滤除就越好。 以上讨论了a和p为常数的情况,它可以作 为匀速或缓慢机动目标的跟踪滤波算法,但是如 果在雷达天线的一次扫描中,目标的随机扰动噪 声很大,那么用这种滤波器来跟踪目标将会产生 很大的误差,甚至目标丢失。因此,在跟踪过程中 必须根据目标机动和噪声环境对a和p的值进行 自适应修正。 针对本系统所跟踪的目标是匀速直线或慢机 动,并带有随机扰动的特点,根据式(5.1.1)和(5. 1.4)建立目标的二阶信号模型为: X(k+1)一 X(k)+ w(k) 式(1—12) 雷达最测方程为: z(k)一HX(k)+n(k) 式(1—13) 相关。 滤波方程和预测方程同式(1—1)、(1—2), (1—3) 同样设噪声一信号比为: r= 口T 2 式(1—14)\ w 则系统进入稳态以后,利用上节推导的结果 得: 归一化目标位置和速度预测均方误差为: — 一— 一 一 ^( 、/l十z 十l+1)2 J‘ 式(1—15) Pp(2,2) (√1+2r+1) —-:--・-------—一:= ・——・-----------・------・-・----一 《 r I 式(1—16) 归一化目标位置和速度滤波均方差为:  ̄'1-+-2r— 一— 一丁一 ^(厕、/l十 一1)‘一1)。 式(1—17) ( ̄/l+2r--1) 一 ——口2 。 r0T‘ 式(1—18) 目标位置增益为: (k)一 (√再 一1)。 式(1—19) 目标速度增益为: p(k)一2[2一a(k)]一4√F 式(1—20) 在式(1—17)的定义中,要实时获得目标随机 扰动噪声的方差 是不可能的,采用上一节同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瞧■叠苴霸默麓方麓 ・17・ 的方法,用目标信号残差方差来作为随机扰动噪 声方差的近似。 则有: N--1 口 ≈口2(k)=N V (k--1)=口 ̄(k--i)--[-1i=o l [-V (k)一v (k—N)] 式(1—21) 其中残差为:v(k)一z(k)一文P(k) 七 图5稳态时位置增益和残差方差曲线 图6稳态时速度增益与残差方差曲线 根据上面所推得的公式,就可以实现在跟踪 过程中对滤波参数进行自适应修正。仍以作匀速 直线运动的目标受到随机扰动为例,初始条件同 前,则在系统稳定后,目标位置、速度增益与信号 残差方差随天线扫描次数的变化关系如图5和图 6所示。 2006年第二期 图中虚线为目标信号残差方差,实线为目标 位置和速度增益。由图可、见,系统进入稳态后,当 信号残差增大,随机扰动噪声增强时,相应的位置 和速度增益也随之增大;当信号残差减小,随机扰 动减弱时,相应的位置和速度增益也随之减小。因 此信号残差在目标跟踪过程中起到了对位置和速 度增益进行自适应修正的功能,实现自适应跟踪 的目的,跟踪仿真的结果如图7所示。 图7航迹跟踪仿真结果 图中实线为真实航迹,星线为滤波航迹,由图 可见,跟踪滤波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特性。与卡尔 曼自适应方法相比,仿真结果如图8。 其中,图(a)、图(b)分别是自适应a—p滤波 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位置增益与信号残差的关 系,比较可以看出,前者的反应速度要快,对于速 度增益的变化也有相似的情况,如图(c)和(d)所 示。 通过以上的讨论,对于本系统而言,选用自适 应a—p滤波算法比较合适,为了减小运算量,提 高运算速度,事先可根据要跟踪目标的运动情况 (速度高低及机动范围等),按o:/o:的估计值由小 到大,脱机求得所对应的a(k)和p(k)/T的值,存 于计算机内存(表)中,跟踪滤波时,实时求得o:/ o:按其大小查表得到对应的滤波增益a(k)和 (k)/T,以实现快速自适应a—p滤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二期 ・18・ 圈(c) 圈(d) 图8稳态时自适应a—p滤波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性能比较 参考文献 E13丁鹭飞.《雷达原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4 E23吴兆雄.《数字信号处理》.下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3]中科院计算中心概率统计组.《概率统计计算》.科学出版社.1981 [4]A.费利那.F.A斯塔德.《雷达数据处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E53朱华、黄辉宁、梅文博等.《随机信号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63[美3M.1.斯科尔尼克.《雷达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