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行业标准 TD/SYGC—2010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规程
(试行)
2011-01-01试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TD/SYGC—2010
目 次
前 言 ............................................................................. IV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规程 ................................................... 5 1 范围 ................................................................................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3 总则 ................................................................................ 5 4 综合说明 ............................................................................ 6 4.1 项目概述 .......................................................................... 6 4.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 6 4.3 综合结论 .......................................................................... 6 5 项目背景 ............................................................................ 6 5.1 项目来由 .......................................................................... 6 5.2 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 6 5.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6 5.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6 6 项目区概况 .......................................................................... 6 6.1 自然条件 .......................................................................... 6 6.2 社会经济状况 ...................................................................... 7 6.3 自然灾害 .......................................................................... 7 6.4 土地利用现状 ...................................................................... 7 6.5 基础设施条件 ...................................................................... 7 7 项目分析 ............................................................................ 7 7.1 项目合法性分析 .................................................................... 7 7.2 土地利用因素分析 .............................................................. 7 7.3 土地适宜性评价 .................................................................... 7 7.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 7 7.5 水资源分析 ........................................................................ 7 7.6 公众参与分析 ...................................................................... 8 8 项目规划方案 ........................................................................ 8 8.1 规划原则 .......................................................................... 8 8.2 建设标准 .......................................................................... 8 8.3 规划方案比选 ...................................................................... 8 8.4 总体布局 .......................................................................... 8 8.5 整治后土地利用结构 ................................................................ 8 9 项目建设内容 ........................................................................ 8 9.1 土地平整工程 ...................................................................... 9 9.2 农田水利工程 ...................................................................... 9 9.3 田间道路工程 ...................................................................... 9 9.4 农田防护工程 ...................................................................... 9 9.5 村庄整治工程 ...................................................................... 9 10 土地权属调整 ....................................................................... 9 10.1 土地权属现状 ..................................................................... 9 10.2 权属调整原则 ..................................................................... 9
II
TD/SYGC—2010
11 施工条件分析 ....................................................................... 9 11.1 施工条件 ......................................................................... 9 11.2 施工进度 ......................................................................... 9 12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 ................................................................. 9 12.1 实施措施 ......................................................................... 9 12.2 工程管护 ......................................................................... 9 13 投资估算 .......................................................................... 10 13.1 编制说明 ........................................................................ 10 13.2 投资估算 ........................................................................ 10 13.3 资金筹措 ........................................................................ 10 13.4 投资进度计划 .................................................................... 10 14 效益分析 .......................................................................... 10 14.1 社会效益分析 .................................................................... 10 14.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 10 14.3 经济效益分析 .................................................................... 10 14.4 耕地质量分析 .................................................................... 10 15 综合结论 .......................................................................... 10 16 附件 ..............................................................................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表格 .................................................... 1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报告编排格式 .................................................. 16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要求格式 ...................................................... 19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项目特性表 .................................................... 23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供需水平衡分析 ................................................ 25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条文说明 ..................................... 27
III
TD/SYGC—2010
前 言
为了加强对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特制定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提出。 本规程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本规程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IV
TD/SYGC—2010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和报告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农村部分)》;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2007年修订稿);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TD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行业标准(试行); 《量和单位》GB3100~3102-1993;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1005-200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建[2005]169号);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2011年试用稿)。 3 总则
3.1.1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项目建设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和报告编写要求进行编制。
3.1.2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贯彻国家方针,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在调查、勘测、土地清查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3.1.3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选定项目区。
b)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c) 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d) 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因素。
e) 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等基本指标。 f) 简要说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项目建设条件。 g) 基本确定项目建设标准。
h) 选定项目规划方案,确定具体建设内容。 i) 基本确定权属调整方案。
5
TD/SYGC—2010
j) 提出主要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拟定投资进度计划。
k) 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耕地质量分析。 l) 提出综合结论。 3.1.4
可行性研究报告按本规程第4章至第15章内容编制,将“综合说明”
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按附录B的规程编制。
4 综合说明
4.1 项目概述
说明项目性质、类型,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
概述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土地权属状况、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 4.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期,概述项目估算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4.3 综合结论
简明扼要地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5 项目背景
5.1 项目来由
对项目来源、项目踏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简要说明项目前期工作结论、存在主要问题及处理建议。
5.2 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简述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土地利用情况。 5.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简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关、相关规划、技术规程和相关基础资料。 6 项目区概况
6.1 自然条件 6.1.1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高程。 6.1.2 气象
说明项目区气象主要特征。 6.1.3 土壤
说明项目区土壤的类型、分布和理化性状。 6.1.4 植被
简述项目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 6.1.5 水文与水文地质
简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水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6.1.6 工程地质
简述项目区地质背景概况及主要构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6.1.7 天然建筑材料
说明与项目工程建设相关的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
6
TD/SYGC—2010
6.2 社会经济状况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涉及各村委会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概述农业生产状况。
6.3 自然灾害
说明主要自然灾害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6.4 土地利用现状 6.4.1 土地权属
说明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等权属状况。 6.4.2 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按土地所有权属主体分别统计各类土地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表。 6.4.3 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复种率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6.5 基础设施条件 6.5.1 道路交通设施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和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6.5.2 灌溉排水设施
说明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状况;说明项目区内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状况。 6.5.3 电力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状况。 6.5.4 农田防护设施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6.6 待整治村庄基本状况
涉及村庄整治的项目,应说明待整治村庄的人口规模、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及建筑物现状,村庄基础设施状况。
7 项目分析
7.1 项目合法性分析 7.1.1 法律法规
分析项目建设与有关法律法规和的一致性。 7.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分析项目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一致性。 7.1.3 其它规划
分析项目建设与水利、农业、林业和交通等相关规划的一致性。 7.2 土地利用因素分析
分析土地利用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7.3 土地适宜性评价
选择适当的评价因子和评价方法,说明分析过程,提出评价结果,确定各适宜地类面积及其分布。 7.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性因素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本项目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分析计算新增耕地。 7.5 水资源分析 7.5.1 供水量分析
7
TD/SYGC—2010
说明可以利用的灌溉水源,确定各灌溉水源覆盖的灌溉范围,选定节水灌溉方式。计算不同保证率、不同时期的工程可供水量。 7.5.2 需水量预测
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供水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溉面积、农作物种植结构、轮作制度和耕地复种率。
确定灌溉保证率,制定灌溉制度,选定灌溉水利用系数,说明灌溉需水量和农村人畜饮水用水量。 7.5.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供、需水量计算结果,按不同保证率分区域进行平衡分析。 7.6 公众参与分析
说明公众参与的形式、过程、内容和结果。 8 项目规划方案
8.1 规划原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项目规划原则。 8.2 建设标准
依据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及相关建设工程标准,说明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保护等各项工程的建设要求。 8.3 规划方案比选
根据项目条件,提出土地利用布局和土地平整、灌溉水源、灌溉排水、骨干道路等重要工程可行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选定规划方案。 8.4 总体布局
8.4.1 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条件,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优化组合,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布局,确定各类用地位置和面积。 8.4.2 工程平面布局 8.4.2.1 土地平整
根据作物种植类型、灌排方式、地形、土壤条件、适宜机耕条件和农田防护等要求,确定田块的形状、规格和方向,确定土地平整区域。 8.4.2.2 农田水利
a)选定灌溉水源,根据水源条件和灌区的相对位置确定灌溉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的位置、走向和配置关系,明确渠系建(构)筑物的位置、 数量。
c)对需进行打井灌溉的区域,要根据实际条件进行井位选定和井型选择,确定其间距和数量。 d)基本确定输电线路接线方式、地点和路径。 8.4.2.3 田间道路
根据项目区内外道路交通状况,结合田块布置和农田水利工程布置,确定项目区道路位置、走向和配置关系。
8.4.2.4 农田防护
根据农田防护的需要,确定农田防护工程的类型和位置。 8.4.2.5 村庄整治工程
论述村庄整治工程的依据、必要性;说明村庄整治的整体规划。 8.5 整治后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统计、分析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9 项目建设内容
8
TD/SYGC—2010
9.1 土地平整工程
根据确定的土地平整区域的地形和灌溉排水对田块平整的要求,选择土地平整方式,确定主要技术参数,提出工程量计算方法,列出计算结果。
提出土壤改良措施,计算工程量。 9.2 农田水利工程
应按下列要求说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内容:
a)选定水源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的结构类型,基本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统计工 程量。
b)选定建(构)筑物结构型式,说明建(构)筑物的结构尺寸和基础处理措施;基本确定闸门、 启闭设备、拦污栅等设备的结构型式和主要技术参数,统计工程量。
c)确定机电灌排工程的结构型式,选定水力机械和变电设备型号,确定输变电线路规格和型号, 统计工程量。 9.3 田间道路工程
确定道路断面结构型式和主要技术参数,基本确定路基处理措施,统计工程量。 9.4 农田防护工程
基本确定农田防护工程主要技术参数,统计分项工程量。 9.5 村庄整治工程
阐明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及纳入本项目投资的工程内容与投资。 10 土地权属调整
10.1 土地权属现状
说明项目建设范围内各村委会土地权属现状。 10.2 权属调整原则
基本拟定权属调整的范围和基本原则。 11 施工条件分析
11.1 施工条件
简述工程布置特点,简述施工场地条件、自然条件,水电供应条件和交通条件;简述主要建筑材料来源和当地提供修配加工的条件。 11.2 施工进度
提出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基本确定施工进度和工期。 12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
12.1 实施措施 12.1.1 组织机构
简述项目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12.1.2 管理制度
根据项目工程建设和技术要求,初步确定项目实施管理的原则与和质量监督方式。 12.1.3 控制目标及措施
简述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资金控制目标及措施。 12.2 工程管护 12.2.1 管护主体
基本确定工程管护主体,初步确定相应的职责和权利。 12.2.2 管护措施
9
TD/SYGC—2010
初步确定工程管护范围和工程管护措施。 12.2.3 经费筹措
初步确定工程管护经费来源和筹措方式。 13 投资估算
13.1 编制说明
说明投资估算编制的方法、材料价格、费用构成等估算依据。 说明主要材料运输及费用计算,说明设备原价和运杂费计算。 说明补偿规程等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3.2 投资估算
说明投资估算成果,按附录A编制总估算表、工程施工费估算表、设备购置费估算表和其它费用估算表。
13.3 资金筹措
说明资金筹措方式。 13.4 投资进度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说明分年度投资计划。 14 效益分析
14.1 社会效益分析
结合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综合分析社会效益。 14.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结合项目建设内容,综合分析生态效益。
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初步提出防治措施。 14.3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土地利用方式及种植结构,计算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成本和收益,计算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回收期。
14.4 耕地质量分析
14.4.1 根据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说明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等别。
14.4.2 说明项目所在二级指标区及分等因素。调查及确定项目实施后的各分等因素指标,计算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质量等别。
14.4.3 对比分析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 15 综合结论
结合项目现场踏勘情况,综合说明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16 附件
16.1.1 下列附件应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 a) 项目现状图 b) 项目规划图
c) 项目所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d) 项目区照片及其它影像资料
16.1.2 下列附件可根据需要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
a)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b) 项目涉及村委会签署的权属调整承诺书
10
TD/SYGC—2010
c) d) e) f)
相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土地开发用地批复文件 必要的取水许可预申请书 其他相关附件
11
TD/SYGC—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表格
表A.1 项目区边界主要控制点坐标表
界址点号 J1 J2 J3 J4 J5 J6 J7 J8 J9 J10 …
表A.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地类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 XX村委会 地类(编码) 项目区规模 项目区建设规模 XX村委会 项目区规模 项目区建设规模 … 项目… 区规模 合计 项目区建设规模
X坐标 (m) Y坐标 (m) 经 度 ° ' \" 纬 度 ° ' \" 水田(011) 耕地(01) 水浇地(012) 旱地(013) 果园(021) 园地(02) 茶园(022) 其他园地(023) 有林地(031) 林地(03) 灌木林地(032) 其他林地(033) 天然牧草地(041) 草地(04) 人工牧草地(042) 其它草地(043) 交通运 输用地12
铁路用地(101) 公路用地 (102) 街巷用地 (103) TD/SYGC—2010
(10) 交通运 输用地(10) 农村道路(104) 机场用地(105) 港口码头用地 (106) 管道运输用地 (107) 河流水面 (111) 湖泊水面(112) 水库水面 (113) 坑塘水面 (114)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内陆滩涂 (116) 地(11) 沟渠 (117) 水工建筑用地 (118) 冰川及永久积雪 (119) 空闲地 (121) 13
沿海滩涂 (115) 设施农用地 (122) 田坎(123) 其它土地(12) 盐碱地 (124) 沼泽地 (125) 沙地 (126) 裸地 (127) 城市(201)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 建制镇(202) 村庄(203) 采矿用地(204)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 TD/SYGC—2010
地(205) 合计 说明:根据项目区的实际地类,进行取舍。
表A.3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土地整治前面积 地类(编码) 项目区建设规模 比例 (%) 土地整治后面积 项目区建设规模 比例 (%) 地类面积增减变化(+、-) 增减变化比例(%)
水田(011) 耕地水浇地(012) (01) 旱地(013) 果园(021) 园地茶园(022) (02) 其他园地(023) 有林地(031) 林地灌木林地(032) (03) 其他林地(033) 天然牧草地(041) 人工牧草地(042) 草地(04) 其它草地(043) 公园与绿地(087) 铁路用地(101) 公路用地 (102) 街巷用地 (103) 交通运 输用地农村道路(104) (10) 机场用地(105) 港口码头用地(106) 管道运输用地(107) 河流水面 (111) 水域及湖泊水面(112) 水利设水库水面 (113) 施用地坑塘水面 (114) (11) 沿海滩涂 (115) 内陆滩涂 (116) 14
TD/SYGC—2010
沟渠 (117) 设施农用地 (122) 其它土田坎(123) 地(12) 盐碱地 (124) 沼泽地 (125) 沙地 (126) 裸地 (127) 城市(201) 城镇村及工矿村庄(203) 用地(20) 采矿用地(204)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 合计 说明:根据项目区的实际地类,进行取舍。
水工建筑用地(118) 冰川及永久积雪(119) 空闲地 (121) 建制镇(202)
表 A.4 总投资估算表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工程或费用名称 工程施工费 设备购置费 其它费用 不可预见费 估算总投资 估算金额 元
表 A.5工程施工费估算表
序号 一 (一) (1) 指标 编号 ×× 工程名称 土地平整工程 计量 单位 工程量 综合单价 元 合价 元 15
比例 % TD/SYGC—2010
序号 …… 二 (一) (1) …… 三 (一) (1) …… 四 (一) (1) …… 五 …… 合计
表 A.6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序号 1 2 总 计
表 A.7其它费用估算表
序号 1 2 3 4 5 费用名称 前期工作费 工程监理费 竣工验收费 业主管理费 拆迁补偿费 总计 费率 %
16
指标 编号 ×× ×× ×× 工程名称 农田水利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农田保护工程 其它工程 计量 单位 工程量 综合单价 元 合价 元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合计 元 工程施工费 元 估算金额 元 TD/SYGC—201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报告编排格式
B.1 报告构成
报告按封面、扉页、工程特性表、目录、正文和附件的顺序编排,封面和扉页按附录C的样式编排,工程特性表按附录D编排。
在报告正文最后面可以加补充说明和引用文献名称,报告扉页与报告目录之间可放置项目区位置图。
B.2 报告编写要求
报告内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引用资料数据无误,配套图表齐全。 报告文字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量,可以采用科学计数法。 标点符号符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选用。文字后用单位名称表示,数字后面用单位符号表示,同一报告要统一。
引用的资料与成果应当正确,并明确交代其来源或依据。 报告原稿装订时,所有图表均应折叠整齐,大小与所用稿纸一致,装订部位一律位于左侧装订线处。 B.3 报告格式
B.3.1 层次划分与编号
报告层次分为章、节、条、项和小项等5个层次。章、节、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律左起顶格书写,层次之间在数字右下角加圆点,如第1章,第2节,第3条,应写成1.2.3。项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书写如a),b),c)……。小项用半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3)……。项和小项在页面左边空2个字格书写,各层次标题应在编号后一个字格书写。
章采用三号黑体字,节采用小三号黑体,条采用四号黑体,项、小项及正文采用四号仿宋体,数字采用与正文一样的仿宋体,表中文字见B.4.2节规定。
章、节、条有标题,标题后面不应该有标点符号,并单独成一行,与正文分开,项根据情况可设或不设标题,但在同一章中必须统一设或统一不设标题。
章的编号应在同一文件内自始自终连续排列,节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其余类同。
章和节下面不允许直接设项和小项,如遇到并列的语句时,可采用破折号加以区别,破折号左起空2个字格书写。
自然段是章、节、条中不编号的层次,第1行在页面左边空2个字格开始书写,换行后顶格书写。 B.3.2 表格的规定
a) 编号与表名
表格应有编号和表名,在编号前面加一个“表”字,如:表1.2.3 ××××表,表格边框用粗实线封闭,编号写在上部左顶线端,表名书写在表格上方居中位置,表的编号可按节号 (或章号)的格式编排,当条中有多个表时,可在节号 (或章号)后加表的顺序号,如1.2条有两个表,其表编号为表1.2-1,表1.2-2。当表格须跨两页及以上时,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和表名,并在续表的编号前加”续表”二字,如:续表1.2。当表格须跨两页及以上时,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和表名,并在续表的编号前加“续表”二字,如:续表1.2.3。
b) 表格中的计量单位
表格栏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带有横线时,计量单位不加括号;未带横线时,计量单位加圆括号,如表B.1。
17
TD/SYGC—2010
表 B.1 表格计量单位示例表 地类面积 耕地 公顷 或 地类面积 耕地面积 (公顷) 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 当所有的计量单位都相同时,则应在表的右上角注明单位,如表B.2。
表 B.2 表格计量单位示例表
单位:mm 类型 A 长度 150 内直径 30 外直径 50 c) 表的注释
表的注释书写在表格底线下左起顶格。写上“注”字后加冒号“:”,再写上序号①、②……和注释文字,每条注释应另起行,编号对齐,除末条结束后加句号“。”外,其余各条结束后,可视情况加分号“;”或句号“。”,当同一条注释内容较长时应另行书写,移行时,与开始书写文字的位置齐平。
d) 表中的说明
表中文字说明,每句后面加标点符号,但最后一句不加标点符号。 e) 表中文字的规定
表中文字采用小四号或五号仿宋体,数字采用仿宋字体,如果表格大小与页面不符,可调整表中文字字号,但不应大于正文文字。
f) 其它规定
表头和表中各栏不允许出现斜“/”,某些栏无内容填写时用短横线“—”表示,不允许打斜线或空白。如表B.3和B.4所示。
表 B.3正确 X A Y A Y a — 表 B.4不正确 a / b 10 c b 10 c — 表中相邻参数(竖向计量单位)的数字或文字内容相同时,不得使用“同上”“同左”或“``”的文字和符号,而应逐个填写或以通栏表示,通栏表示方法如表B.5所示:
表 B.5 ××××表 项目 B C a 150 200 b mm 200 50 60 c d Pa 25 25 表格宽度应满幅编排。
B.1.1 图的规定
条文中的图应有编号和图名,其编号按节号(或章号)前面加“图”字,图名后面也要加一个“图”字,编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居中,当其中有多个图时,可加数字区分,如:图1.2-1×××图、图1.2-2×××图。
B.1.2 公式的规定
18
TD/SYGC—2010
条文中的公式应按条号(或节号)编号,并加圆括号,书写在每条公式右侧。公式中的“式中”左起顶格书写,接着加冒号“:”,空一个字以后,接写符号的注释,符号与注释之间加破折号“—”,破折号占2个字的位置,每个符号的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在破折号后面对齐。
19
TD/SYGC—2010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要求格式
报告的封面和扉页应采用要求格式,见图C.1~C.2。
20
TD/T ××××—××××
资质证书行业、等级 编号(五号宋体字)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号黑体字) (送审稿或报批稿) (三号宋体) 申报单位:××(三号宋体字) 编制单位:××(三号宋体字) 编制日期:××年×月×日(三号宋体字) 图 C.1 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格式
21
TD/SYGC—2010
××投资土地整治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号宋体字) 项目名称:×××××项目(三号宋体字) 申报单位(公章):××(三号宋体字) 项目负责人:××(三号宋体字) 编制单位(公章):××(三号宋体字) 项目负责人:××(三号宋体字) 电 话:×××(三号宋体字) 通讯地址:×××(三号宋体字) 邮政编码:×××(三号宋体字) 编制日期:××年×月×日(三号宋体字) 图 C.2 可行性研究报告扉页格式
22
TD/T ××××—××××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项目特性表 表 D.1 项目特性表 名 称 一、项目概况 1.建设地点 2.建设规模 3.投资预算 其中:工程施工费 4.新增耕地 5.新增耕地率 6.项目性质 7. 项目类型 8.建设期 二、建设内容 1.土地平整 (1)土地平整面积 (2)土方工程量 (3)客土 …… 2.农田水利 (1)灌溉渠道 (2)管道 (3)排水沟道 (4)渠系建筑物 (5)输电线路 (6)配电线路 …… 3.田间道路 (1)田间道 其中:新建田间道 改建田间道 (2)生产路 …… 4.农田保护工程 (1)农田防护林 …… 5.其它工程 …… 6.设备购置 三、其他 单 位 公顷 万元 万元 公顷 % 年 万立方米 万立方米 万立方米 千米 千米 千米 座 千米 千米 千米 千米 千米 千米 株 台(套) 数 值 备 注 23
TD/SYGC—2010
名 称 1、项目区地貌 2、土地权属 3、涉及的图幅号 4、X、Y坐标 5、项目建设受益人数 6、农民人均新增年均纯收入 7、新增农田灌溉面积 8、新增农田防涝面积 9、单位面积投资 10、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 11、土地整治前后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 单 位 类型 人 元 公顷 公顷 万元/公顷 万元/公顷 等 整治前 整治后 数 值 备 注
24
TD/T ××××—××××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供需水平衡分析
E.1 供需水平衡分析 E.1.1 供水分析
根据项目区水源清况,确定可供灌溉的水量。 E.1.2 需水分析
1)根据项目区供水情况,分析并选定项目区种植的作物,确定种植制度和复种指数。
2)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可综合考虑作物组成、灌区气候条件、灌水方法等因素,参照下表确定。
表E1 灌溉保证率参照表
灌水方法 地区 干旱地区 或水资源紧缺地区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 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 各类地区 作物种类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各类作物 灌溉设计保证率(%) 50~75 70~80 70~80 75~85 75~85 80~95 85~95 地面 灌溉 喷灌、微灌 注:表中干旱、湿润地区可根据年降雨量划分(≤200mm:干旱地区;200~400mm:半干旱地区;400~800mm:半干旱、半湿润地区;800~1600mm:湿润地区;≥1600mm:丰水地区)。
3)根据《用水定额》(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68-2006),确定作物在相应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定额。
4)根据种植作物的生理特点和群众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生育期各月的灌溉水量。
5)考虑将项目区内各种作物的各月用水量进行叠加,得到项目区综合月净灌溉水量。
计算公式:m综.净=α1m1+α2m2
m综.净为项目区每月的综合净需水量, mi为各种作物每月灌水定额, αj为各种作物种植比例。 6)确定各月的灌水率。灌水率与灌区内的作物组成、种植比例、作物允许灌水延续时间等有关。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及项目区以往灌水经验,灌水延续时间可按5-10天计(根据区内灌溉特点取灌水时间为10天),根据灌水率公式:
q净αm
8.Tq净为净灌水率, T为灌水时间,
m为各种作物每月灌水定额, α为各种作物种植比例。
7)确定项目区各地类的最大净灌水率。(渠道、管道横断面计算的依据) 8)根据项目区供水情况,初步选定灌溉方式。(管灌或或渠灌)
25
TD/SYGC—2010
9)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取值与灌区的大小、水源情况、所采用灌溉系统的方式、灌区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10)农田灌溉用水量计算。
项目区净灌溉用水量,再除以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项目区灌溉用水量,即需水量。 E.1.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需水分析
将需水量与可供水量进行对比,判断供水是否满足需水要求。
应包含两部分内容:总水量是否满足;最大用水时期供水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26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条文说明
TD/SYGC—2010
1 范围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适用于云南省各级财政投资项目,其它渠道融资的项目可参照执行。 3 总则
3.1.3 本条规定了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深度,工作深度分为选定(确定、查明)和基本选定(基本确定、基本查明)两个层次,选定一般不允许变更;基本选定是允许有小幅度的或者局部的变更。 4 综合说明 4.1 项目概述
项目性质、类型:项目性质系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项目类型系指国家投资、省级投资、州(市)级投资、县(市、区)级投资等。
项目地貌类型分为平原(平坝)、滩涂、丘陵(山地)。
项目建设规模是指项目区边界范围内土地总面积减去不参与土地整治的面积。 项目区新增耕地、新增耕地率。 项目区权属应统计至行政村级。 需采用文字和地理坐标(1980西安坐标、1985国家高程基准)两种方式表述项目区四至及拐点范围,并编制项目区边界主要控制点坐标表,按照附录A.1表格表示。
项目性质存在多种形式组合时,应对开发、整理、复垦所产生的新增耕地分别进行描述和汇总; 若项目区存在多个片区时,需对各片区按上述规程分别描述。 4.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平整土地面积)、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设施的数量和长度)、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生产路的数量和长度)、农田保护工程、其他工程(本项目规划的其他设施数量、长度);
建设期:项目从前期准备开始至预计完工的日期;
项目估算投资:总投资、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单位投资(万元/公顷、元/亩)。 5 项目背景
5.2 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本条所指的地区是县级区域。
主要介绍项目所在县(市、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现有的地表水资源条件等、气候(例如降雨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条件、无霜期等)、全县(市、区)的土壤分布情况、主要存在的自然灾害现象)、社会经济情况,全县(市、区)下辖乡镇数量、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及其比例(少数民族人口数及其比例)、耕地总面积、粮食产量、农业产值、财政收入、支出等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全县(市、区)土地总面积、各类土地面积及其所占比例情况) 5.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
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
28
TD/SYGC—2010
范》(GB/50288-99)等。
县级规划及有关资料。 6 项目区概况 6.2 自然条件
6.1.1~6.1.3 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和土壤是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因素,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详细调查。
项目区地形地貌应阐述地形坡度区间及平均值,地貌类型按平原(平坝)、滩涂、丘陵(山地)描述。
项目区气象包括项目区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雨量、24小时最大降雨量、日照时数、无霜期、多年10°C以上有效活动积温等关键指标;
项目区土壤描述包括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有机质含量、PH值等情况。
6.1.5~6.1.6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主要需介绍项目区及其周边可利用地表径流(例如河流、箐沟)的常年、枯季、洪峰水流量情况,达到一定规模的河流的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如果发育有地下水,也要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介绍;重点描述可利用灌溉水源和排水承泄区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简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基本地质背景。对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基本条件进行介绍,论述膨胀土、湿陷性黄土、淤泥、软土、冻土等特殊土体的分布,初步确定基础处理的必要性。
涉及井灌区应提供专项水文地质数据。
6.1.7 天然建筑材料是关系工程结构选择的重要条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调查。
6.2 社会经济状况
本条所述的农业生产状况是指农业种植结构、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等状况。 6.4.1 土地权属
按土地权属单位(行政村)应分别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并对存在多个片区的项目,还应分别统计片区的权属情况。 6.4.1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现状表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统计到二级地类,按照附录A.2表格表示。 6.5 基础设施条件 6.5.1 道路交通设施
项目区对外的交通状况及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分析现状设施对工程规划的影响。 对区内可利用道路进行重点说明,包括道路等级、宽度、结构形式、通达状况等。 6.5.2 灌溉排水设施
说明灌溉、排水骨干设施及项目区内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基本状况(净空断面尺寸、结构形式、利用状况)等; 7 项目分析
29
TD/SYGC—2010
7.2 土地利用性因素分析
本条应重点分析能够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加以改善的因素。 7.3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开发项目和土地复垦项目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整理项目可依据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7.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按项目类型对项目新增耕地来源进行分析,结合工程规划内容,按土地平整及田埂(坎)归并新增耕地;废弃设施、废弃坑塘水面复垦新增耕地;未利用地开发新增耕地等情况分别计算。 7.5 水资源分析
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不同的区域,应分区设计灌溉制度,计算供、需水量。按附录E进行计算分析。 8 项目规划方案 8.3 规划方案比选
应根据项目性因素、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比选方案,比选方案需保证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实施并兼顾土地利用中远期产业布局。规划基本方案不具备多种可选的,应进行分析论证;规划基本方案确定后在相同工程建设标准的前提下针对单位工程从安全性、经济性、实施难度、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比选。 8.4 总体布局 8.4.2 工程平面布局
8.4.2.1 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可结合台地、丘陵地、局部高地、沟壑等地貌特征,进行分区平整。 8.4.2.2~8.4.2.5 可分别按弃用工程、可利用工程、改扩建工程和新建工程说明。 8.5 整治后土地利用结构 按照附录A.3表示。 9.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壤改良措施一般允许采用方式的为客土、酸碱中和、绿肥培植。 14 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有着明确的社会目标,社会效益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的重点。 14.4 耕地质量分析
农用地等别分析的目的是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目标,为科学核算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其分析依据为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
项目区水田、旱地应分别进行等别计算;应计算出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然后比较。 耕地质量分析可参考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