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之我见

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之我见

来源:九壹网
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

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之我见

——以海洋资源文化产业模式为例

【摘要】 中国沿海的海洋资源型文化产业在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产业发展上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甚至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本文将主要联系文化观光业来探讨中国海洋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意见。 【关键词】 海洋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模式 发展 资源型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资源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是资源型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资源型海洋文化产业在核心竞争力上更多体现为对产业的资源的依赖特别是地理资源的依赖。海洋文化资源是基于人类和海洋关系密切关系的一种社会性资源,可分为物质层面的资源1、精神层面的资源和行为层面的资源2。

一、我国的海洋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是以海洋为基础的文化,海洋文化资源包括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民间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节庆文化和海洋经济文化等。3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拥有辽阔的海域和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以及14000多公里的海岛岸线,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公里。我国海洋文化资源物质层面的资源有:海船等水下文物,港口,海堤、海塘,滨海和近海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信仰与宗教建筑,海防、海战遗迹,历史人物遗迹和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贝丘文化遗址,博物馆、主题公园等。行为层面的资源有:文学艺术作品,民间文艺、传统艺术,民间习俗,节庆活动等。 我国海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着众多的海滨水光山色、阳光海滩、生物资源等海洋自然资源、风景旅游资源,而且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海洋历史古迹、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海洋人文旅游资源。如北方大连的黑石礁,山东青岛的“海上第一山”崂山、蓬莱阁、山海关、刘公岛,河北的翡翠岛;南方浙江普陀山“海上佛国”,鼓浪屿,三亚„„

二、我国海洋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发展了滨海旅游业。 中国海洋旅游业的蓬勃崛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起丹东,南至防城,

1

包括海岸、岛屿与古文化遗址、古建筑、雕刻以及相关造型物;历史文化遗迹;古城和村落遗址‘港口、码头;海洋博物馆、科技馆、海洋公园等 2

包括民俗活动、民间歌舞、民间节日、民间工艺、航海活动、探险活动、涉海英雄人物等 3

郑贵斌,刘娟,牟艳芳:《山东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载《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第3期

1 / 4

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

在18000千米的黄金海滩及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上,旅游项目丰富多彩、魅力无穷。据统计,目前全国开放了近400个滨海旅游景点,其中,有公布的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处国家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先后批准的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有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上海横沙岛、福建湄洲岛、北岛银滩、三亚亚龙湾等6个海洋、海滨风景区,目前都已经投入运营。中国海洋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汇集了“滩、岸、景、物、稀、古、科学”等特色,目前有1500多个滨海旅游景点。4 2、开发了多种休闲渔业和休闲体育业。 “海上休闲渔业观光业是以传统渔业生产为载体,按安全标准改造、装饰的休闲渔船乘载游客在海上捕鱼、观光,使游客亲临其境。”5如帆船、皮艇、冲浪、垂钓、潜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 3、发展了滨海影视艺术业、动漫产业。 以山东为例:山东半岛一直比较重视演艺事业的发展,开发了《蔚蓝青岛》《印象日照》等一批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演艺节目。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建成青岛、烟台等动漫产业基地,创作出一些涉海动漫作品,如《八仙过海》《郑和下西洋》等。 三、我国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模式的问题分析 我国海洋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1、海洋文化资源观念不强,没有形成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尽管我国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按照一定的产业模式,其开发管理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往往是开发在前,管理滞后。其次,其发展一直遵循传统的行业部门的计划管理,使得各行业、各地区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了多头管理、互不协调的复杂局面,影响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的长远利益。 2、海洋文化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我国沿海地区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着急功近利和缺乏保护意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海洋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保护程度不够等方面,造成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旅游旺季时崂山风景区、沿海海滨、蓬莱阁景区和刘公岛等,客流过于集中,呈现出较重的超负荷现象。 3、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不平衡。 海洋旅游产业是我国沿海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海洋产品的开发对海洋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但是涉海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利用率较低,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广播影视业、网络文化等行业发展也相对落后。“过于依赖资源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产业长期停留在较低端的开发形态和利用水平,制约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6也就是说,我国的海洋文化产业基本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还需要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更好地发挥海洋文化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

45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134—136页 郑贵斌 刘娟 牟艳芳:《山东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28(3) 6

张胜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 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 / 4

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

四、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以后中国海洋文化资源的发展模式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观念,打造统一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界、研发机构和个体经营群体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产业界在大项目、设施投资、连锁经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研发机构在文化创意、总体规划布局、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及个体经营群体在旅行社、商店等多样化服务的作用。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和规划指导,注重区域合作,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各地区的发展走向,尽量配套发展,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的竞争,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符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在于要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满足人们的主观意志需要。”7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减少对海洋文化资源的盲目过度开发,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摒弃为谋求一时经济快速发展而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做法。处理好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保护相协调。例如,以旅游开发来保护海洋文化遗产,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反过来又促进海洋旅游的开发。 3、合理开发海洋文化资源,促进资源型海洋文化的转型升级。 “日韩的文化产业更强调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创新,也就是借助于科技手段和媒介载体把文化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文化内容产品,它强调的是内容生产的重要性。”8我国海洋资源文化产业应该借助于高科技手段来生产文化内容产品,如游戏、动漫、DVD、出版物、数字内容产品、电影电视剧等,深化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提高其附加值。 总结: 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分布广泛,不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开发海洋文化资源,整合海洋旅游文化产品,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加人WTO与国际接轨,实质都是对海洋文化的认同与交往。弘扬中华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借助多姿多彩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活色生香的旅游形式,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无疑是绝佳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郭鉴:《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张胜冰:《世界文化产业概要》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孙悦民:《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9年 [5] 国家海洋局:我国近岸开发呈现明显过度状态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11:03 新华网 [6] 贾鸿雁:《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8

张胜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 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张胜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 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 / 4

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

[7]郑贵斌 刘娟 牟艳芳:《山东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载《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第3期 [8] 张胜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 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