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答案】 B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本体)比作小国旗(喻体)。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何首乌根(本体)比作人形(喻体)。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本体)比作明灯(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chuī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找出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 (1)青 ;清
(2)比喻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⑵这句话把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因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青;清。⑵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⑵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答案】 (1)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诚邀您的参加。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2)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解析】【分析】⑴ 题干指出文中的错误是“用误不得体”,据 此来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邀请您务必参加”一句中“务必”使用不当,邀请老师参 加活动,不可以命令的语气,可将其删去;“我将到寒舍拜访”一句中的“寒舍”使用也 不当,“寒舍”是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家,应改为“贵府”或是“您家”。
⑵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此题紧扣主题,表述出活动的方式或意义即可,如拟写为:激扬青春,挑战自我。 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故答案为:⑴ 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诚邀您的参加。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⑵ 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正误的辨析。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结合句意、语气、语序、表达是否明白等方面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答题时应注意,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 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涨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qiòng 沉淀
仙露________浆
(2)选文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diàn;琼 (2)涨满;张满
(3)比喻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在,注意“淀”不要读成“dìng”,“琼”不要写成“掠”等形近字。
(2)涨满:指物体或器官被液体充大,到没有空余的状态了。张满:张开、饱满。根据语境,“涨满”应为“张满”。
(3) 把鼓鼓的船舱,比作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diàn ; 琼 ⑵ 涨满 ; 张满 ⑶ 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平时的积累完成。 ⑵本题考查同音字的把握,注意区分字形和词义。 ⑶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比喻修辞方法的把握。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即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滞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粗拙
称心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1)zhuō;chèn (2)烦燥;烦躁 (3)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1)“粗拙”指粗疏拙劣,不精美,“拙”应该读一声;“称”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适合”的意思,应该读chèn。 (2)“烦躁”指烦闷焦躁,“躁”应该是足字旁。
(3)从“是……是……是……是……”的句式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父母的爱”比作“夏日的凉风”“冬日的暖阳”“风雨中的港湾”“黑暗时的烛光”,这是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 zhuō ; chèn ⑵ 烦燥 ; 烦躁 ⑶ 比喻 ; 排比
【点评】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区分。
⑶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通读划线句子,明确所用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注意区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 )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长髯(________) yǒu(________)黑 一绺(________)绺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 A.藕断丝连 B.牵扯不清 C.纠缠不清 D.缠绕交织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 (1)rán;黝;liǔ (2)漂动;飘动 (3)C
(4)比喻;夸张
【解析】【分析】(1)(2)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书写。髯,拼音是rán,形声。从髟,冉声。髟biāo,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也泛指胡须。“黝”不要写成“幼”,“绺”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漂”与“飘”可通过部首来辨析。
(3)藕断丝连: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牵扯不清:牵连拉扯不清楚。纠缠不清: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缠绕交织:互相缠绕,错综复杂地合为一体。“纠缠不清”符合语境。
(4)“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可知运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
答案为:⑴rán;黝;liǔ; ⑵漂动;飘动; ⑶C; ⑷比喻;夸张。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
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
⑷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把须发比作是热带森林,这是比喻的修辞。“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语义夸大,这是夸张。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jìn,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沧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jìn
________ ________
谛听
灰________ 清澈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趋炎附势”中“炎”的意思是________;“百折不回”中“折”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烬;chè;dì (2)沧穹;苍穹 (3)指权势;弯;弯曲 (4)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烬”不要写成“尽”,“澈”不要读成“ zhé ”。
(2)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可知,“沧宆”应为“苍穹”。
(3) 趋炎附势: 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故“炎”在这里指权势。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故“折”在这里是弯曲的意思。
(4) “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这句话把生命比作是一条小溪,“百折不回”“乐观坚强”把它拟人化,因此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烬;chè;dì ⑵沧穹;苍穹 ⑶指权势;弯,弯曲 ⑷比喻;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拼读和书写字词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准拼音,辨明字形,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词典等工具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
反复练习。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________ jiǎo洁________ 澄明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___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xuàn
;皎
;chénɡ
(2)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3)集中,专一
;白绢
(4)排比
;拟人
【解析】【分析】(1)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3)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4)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
【点评】平时多注意积累基础性知识。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íng
lín
香________ 甘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答案】 (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1)根据“一杯”“香”可知是“香茗”;根据“甘”可知是“甘霖”。 (2)根据“墨迹”可知是“褪去”;根据“闲遐的时候”可知是“闲暇”。 (3)可以用“书信,像……,书信,像……”进行排比。
(4)《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故答案为:(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点评】(1)本题考查拼写能力。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联想具体汉字,注意形近字、同音
字的区别。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句意的需要辨析重点字词。
(3)本题考查对排比句式的理解、造句能力。需要注意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的联想。
(4)本题考查对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能力。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说的是《傅雷家书》。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薄烟(bó) 可别恼 B.黄晕(rūn) 披着蓑 C.静默(mò) 像牛牦 D.戴着笠(lì) 稀稀蔬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罩着 逼 衬托 B.笼着 逼 烘托 C.罩着 逗 衬托 D.笼着 逗 烘托
(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答案】 (1)A (2)B (3)D
【解析】【分析】(1)B改为:黄晕(yùn)。C改为:像牛毛。D改为:稀稀疏疏。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如“笼着”搭配“薄烟”;“逼”支配“你的眼”,写出了小草很青很青的状态。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比喻兼排比。“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为拟人。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
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 , 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________) 贮蓄 (________) tān(________)痪 (2)文中有一个错别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中“徜徉”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的修辞有________。 【答案】 (1)qí;zhù;瘫 (2)决别;诀别 (3)安闲自得的行走。 (4)排比
【解析】【分析】(1)分歧,fēn 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贮蓄,zhù xù :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注意“瘫”的正确书写。
(2)诀别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ué bié,释义: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3)徜徉:①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徜徉花市,美不胜收或在海边徜徉。②彷徨,心神不宁:徜徉若失或心中无限徜徉。③陶醉于某事物当中:徜徉于画中或徜徉在美景之中。根据语境,这里解释为第①种。
(4)“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四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组成了排比句,所以用的是排比修辞。 故答案为:⑴ qí ; zhù ; 瘫 ⑵ 决别 - 诀别 ⑶ 安闲自得的行走。 ⑷ 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排比的运用。
12.下边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C. 他心急如火地雇了一只小船,渡过太湖。 D.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答案】 B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A、C、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风暖。一切的生命,都被春风抚得微xūn,人家院墙上,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开始醒过来,身上爬满了绿。是蔷薇。那些绿,见风长,春风再一吹,全都饱满起来。用不了多久,就是满墙的绿意婆娑。路边树上的鸟,啁jiū出一派的明媚。我看见一只野鹦鹉,站在绿茸茸的枝头,朝着春风,昂着它的小脑袋,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唱歌。自名得意得不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xūn
jiū
________
微________ 啁________ 野鹦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绿意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答案】 (1)醺;啾;yīng (2)自名得意;自鸣得意 (3)枝条随风舞动 (4)拟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字音。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汉字、拼音即可。注意“醺”字的写法。
(2)本题考查查找并修改错字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文字,逐字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或形近字,找到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并改正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词义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语段,分析语境,即可作答。“绿意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枝条随风舞动。
(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把“枝枝条条”当成人来写,“身上爬满了绿”生动的描写了初春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点评】(1)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字形的掌握。书写时掌握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与笔画笔顺,并熟练掌握书写规则。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注音时“鹦”是后鼻音。
(2)注意分辨形声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不写错别字。能力层级A。注意“名”和“鸣”在读音和字义上的区别。
(3)理解字词的意思,可结合句子来理解。平时要多查工具书,注意分类积累,加强记忆。绿意婆娑:在文中指枝条随风舞动。
(4)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瞥见
深恶痛疾
(2)解释词语。 ①扬抑顿挫:________ ②深恶痛疾:________
(3)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反语 C.对比 D.夸张
【答案】 (1)piē;wù
(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恶wù。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B项正确,从“正人君子”看出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piē;wù。
(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用法,根据具体语境,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来辨识。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① (A.伏B.停)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② (A窜B飞)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给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 jié 菜畦
________
轻________ 脊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4)根据文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①②处横线上。(只填字母) 【答案】 (1)qí;捷;jǐ (2)云宵;云霄 (3)拟人 (4)①A;②A
【解析】【分析】(1)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拼音,再根据语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2)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宵”与时间有关,“霄”与天空有关。
(3)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六七种,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低唱”“弹琴”皆是人的行为,来写动物,所以是拟人。
(4)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段的内容,或根据记忆直接选答,或分析所描写的动物的情态来分析判断所用词语。 故答案为:⑴qí;捷;jǐ
⑵云宵;云霄 ⑶拟人 ⑷①A;②A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要知道常见的修辞有哪些,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排比等,另外还要知道各种修辞的特点及其作用,并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和赏析。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领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弹穿透了伪装的甲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一一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xī 屏住
________
________利 锃亮
(2)文中划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的“颔首低眉”的“颔”意思是________“无可置疑”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中主要运用了 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答案】 (1)bǐng ;犀 ;zèng
(2)甲胃 ;甲胄
(3)点头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4)比喻
【解析】【分析】(1)字音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字形题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
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犀”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甲胄”的意思是铠甲和头盔。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而“胄”和“胃”就是形似字。(3)考查词义。“颔首低眉”的“颔”的点头之意。注意“颔”所处的动词位置。“无可置疑”是成语。释义要顾及整体大意。(4)考查修辞。“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它像弹穿透了伪装的甲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等都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bǐng;犀;zèng(2)甲胃;甲胄(3)点头;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4)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17.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2)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3)“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用了哪种句式?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了吗?”(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重语气揭露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3)用了感叹语式。表达了强烈的憎恨之情。
(4)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和反问句式。强调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解析】【分析】(1)连续出现了三个“无耻”,可知是反复修辞手法。 (2)连续出现了两个“完了”,可知是反复修辞手法。 (3)连续出现了三个感叹号,可知是感叹句式。 (4)根据“没有”“不”可知是双重否定;根据
故答案为:(1)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重语气揭露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3)用了感叹语式。表达了强烈的憎恨之情。
(4)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和反问句式。强调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根据“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了吗?”可知是反问。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反复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2)本题考查对反复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3)本题考查对感叹句式的理解能力。标志是末尾带有感叹号,加强了语言感情色彩。 (4)本题考查对双重否定、反问句式的理解能力。标志分别为:双否定词、无疑而问。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róng之时,便点亮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事繁纷了。玉兰、桃花、杏花、梨花、海棠、樱花,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其实性子都很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者浓妆或者_______,或者整齐或者_______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紫嫣红地开遍。但以食为天的农人们,却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莱花,开了小灶,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肥料,让油莱花霸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róng
________ ________
消________ 姹紫嫣红 肆无忌惮
(2)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凌乱 零散 淡妆 淡抹
玉兰、桃花、杏花、梨花、海棠、樱花,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其实性子都很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者浓妆或者________,或者整齐或者________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紫嫣红地开遍。 (3)文段中的“钟情”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 (1)融;chà;dàn (2)淡抹;零散 (3)感情专注 (4)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散文阅读能力。(1)此题考查的是字音和字形。第一个空是对同音字的考查,“róng”的同音字有“融”“溶”等,填写时要注意结合语境。后边两个空是对易误读字字音的考查。填写时要注意读准字音。
(2)考查的是补充词语,与“浓妆”对应的是“淡抹”,“整齐”对应的是“零散”
(3)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词的理解,理解词语一是要积累词语本身的含义,二是理解它的语境意义。
(4)考查的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要理解修辞的特点,再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推断答案。“霸气”“肆无忌惮”是拟人的手法,“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肥料”,“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是排比手法。 故答案为:(1)融;chà;dàn
(2)淡抹;零散 (3)感情专注 (4)排比
【点评】(1)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题,字音包括常见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易误读字字音等,字形包括同音字字形、形近字字形等,平时学生要多总结这些内容。 (2)补充词语要结合语境所以做题时学生要多度语境,平时要多做练习题。 (3)学生平时要多阅读,拓展知识面,积累词语,做题时就得心应手。
(4)修辞手法是常考题目,首先学生要记住修辞手法的特点,其次是要了解修辞手法之间的区别,修辞手法题的难度就会降低。
19.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阅读经典,就是和文学作品心灵对话:《藤野先生》中鲁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A“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则“油光可鉴”。他对此①深恶痛绝,便来到仙台学医,但②nì名信事件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毫不妥协的斗争。 ③不chuò劳作、宽厚仁慈的朱德母亲让人感动,目光④xī利的托尔斯泰B“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为镭⑤殚精竭虑的居里夫妇给我们极大的震撼。 (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________ nì chuò xī ________ 深恶痛绝 ________名信 不________劳作 ________利 殚精竭虑 (2)从上一题中任选两个词语,结合上下文,解释所选词语的意思。 (3)从A,B中任选一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答案】 (1)wù;匿;辍;犀;dān
(2)①极端地厌恶、痛恨。②指的是不署名的信。③不停止劳动。④目光锐利。⑤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
(3)A比喻。把“清国留学生”的被大辫子顶起的学生制帽比作富士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行为的厌恶。 B夸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托尔斯泰眼睛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洞察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恶”是多音字,注意“匿、辍、犀”几个字的偏旁部首,不要写错。
(2)本题考查解释词语。深恶痛绝:极端地厌恶、痛恨。匿名信:指的是不署名的信。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犀利:目光锐利。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A比喻。暗喻,耸起的学生制帽(本体)形成(喻词)富士山(喻体),其中也有夸张的手法。思想感情应该是讽刺中国留学生的封建旧习 。把“清国留学生”的被大辫子顶起的学生制帽比作富士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些清
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行为的厌恶。 B夸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托尔斯泰眼睛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洞察力。
故答案为:(1)①wù;②匿;③辍;④犀;⑤dān。
(2)①极端地厌恶、痛恨。②指的是不署名的信。③不停止劳动。④目光锐利。⑤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
(3)A比喻。把“清国留学生”的被大辫子顶起的学生制帽比作富士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行为的厌恶。 B夸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托尔斯泰眼睛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洞察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辨析字形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
(2)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答题时应注意,在解释词语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努力培养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这样可以具体地形象地确切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掌握词语的应用范围。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要根据文章内容来理解。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suì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suì
________ ________
忍俊不禁 ________花 沉淀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忍俊不禁”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________。
【答案】 (1)穗
;diàn
;jīn
(2)仙露琼桨
;仙露琼浆
(3)忍不住笑
(4)比喻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错别字的辨析,其中“桨”应写作“浆”。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第(4)小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划线句子把“花”比作“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