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书阅读答案
【篇一:报燕王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
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窃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先正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使臣为亚卿。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遗教而骤胜之遗事也,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结于赵矣。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节选自《古文观止报燕王书》)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报:回复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 数:数落,列举c.不以官随其爱 爱:喜欢d.故受命而弗辞 辞:拒绝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察能而授官者 渔父见而问之曰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c.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d.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1.下列句子全部用来说明乐毅敢以书对原因的一组是 ( )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②顾反命,起兵随而击齐③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 ④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⑤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⑥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怕惠王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臣下的道理,就写了这封信,书信词真情切,富有感染力。b.乐毅认为圣明国君是功立而不废,而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含蓄表达对贤圣之君及蚤知之士的景仰,实则含蓄批评燕惠王。c.乐毅得燕昭王之恩遇,但却不为燕惠王所赏识。惠王取代其兵权,还有加害责难之意,故乐毅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d.本文铺张排比,气势不凡,同时也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阐释了君臣正道、用人原则、功名俸禄等原则问题,可谓遣辞精当婉曲,柔中带刚。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5分)(2)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5分)参9.c(爱:喜欢的人)10.a(b者:代词,的人;语气词,引出原因。c其:代词,那;连词,如果d乎:介词,被;介词,在)11.d(②是说帮燕王击齐,⑤是说齐王失败,两句都不是给燕王写信的原因)12.c(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错,原文是说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借此表明不会说赵伐燕)四、(24分)13.(1)齐国将士熟悉兵法,擅长战事。您如果要攻打齐国,就必须汇合诸侯各国的力量来对付它。(5分,注意娴习举图的翻译,句子通顺即可)(2)我听说,古代的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和朋友绝交,也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被迫离开自己的国
【篇二: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lass=txt>初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5.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3.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暮云平。 (《观猎》王维)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岳阳楼记》范仲淹)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2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上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欧阳修。(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而往,暮而归”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无心朝政的状态。
b.滁州四季变化无穷的山水之景让作者陶醉其中,感到无限地乐趣。
c.选文第二段的内容突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1—14题(8分)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③,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④日,
衣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说,大称赏,擢景优等。时
人为之语曰:“柳开,不如张景一书。”
【注释】①柳开:北宋人。②任气:任性气盛。③主司:主考官。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④引试: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柳开少好任气() (2)主司说(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欲以此骇众取名。
13.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文意通顺。(1分)
柳开 ,不如张景一书。
14.文中柳开的任性气盛和张景的 形成强烈的反差,具体表现在两人应举举动上的差异,柳
开是“ ”,而张景是“”。(4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不要空喊读书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
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
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
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
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惟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
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
了。那末,有时候才能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苏东坡读书过目不忘,然而他在翰林院读《阿旁宫赋》
时,反复读到四更天。旁人觉得他过于辛苦,他却不觉倦意。乐在其中。王羲之的书法名扬天下,这与他
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密不可分。
⑤( ),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那么,现在能不
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对人脑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到那
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
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⑥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⑦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绝不会的。我们主要反对读死书主要是
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
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⑧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有人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
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
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⑨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
关的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
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有删改)
15.下面最适合填入第⑤段括号中的一项是( )。(2分)
a.所以 b.可是 c.总之d.于是
16.阅读第②段,作者针对、和这三种人提出了“不要空喊读书”。
(6分)
17.第④段中使用王羲之的事例是否恰当?阐明你的理由。(3分)
18.以下文字放在文章的第 段和第 段之间最合适,理由是 。(4分)
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定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22分)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抄了满
满一黑板,详细写着参考书、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
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钱穆经常看见他埋..
头备课,抄写小纸条。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像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
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
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
心吧。”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 这些学
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李赋宁……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课堂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
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
上,不久前一个女学生略带羡慕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
替她们找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
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
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
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廷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而钱钟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
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
从东南大学,到
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⑾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
到陕西老家①,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
可以讲课。”
⑿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有删改)
(注释)①彼时正值期间,吴宓成为了大罪人,受尽苦难。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1.根据文章内容,第③段加点词语“潇洒”在文中具体指。(3分)
22.文章第⑤段“他像一座钟”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4分)
23.第⑧段中说“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将“类似的故事”概括
在下列横线上。(6分)
(1)
(2)
(3)
24.文章第④、⑥、⑩段都整段写到学生对吴宓的回忆或评价,是否是多余?请说明理由。(4分)
25.联系全文,以下对第?段划线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宓弥留之际的呼喊表达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
b.“据说”表明是传闻,用传闻留下悬念,暗示吴宓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篇三:文言文阅读(答案版)】
,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程既审.
上(唐武宗)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妃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
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
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
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
[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③付京兆:押付
他到京地城衙门依法处治。④他工辈:其他乐工们。⑤幸苑:皇上到皇宫花园。
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程既审上晓音律( ) (2)罗程负陛下() ..
(2)以是为恨( )(4)卒不赦程() ..④⑤②③①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得幸于武宗 于厅事之东北角 ..
b. 果以眦睚杀人独以跛之故 ..
c.置琵琶于其上其真无马邪 ..
d.程之艺天下无双 下车引之 ..
1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1)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
(2)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 。
13.文中写他工辈替罗程求情有何作用?(2分)
9.(4分)(1)已经 (2)辜负 (3)遗憾(4)最终
10.(2分)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皇帝的宠幸。
11.(3分) b。
12.(2分)(1)程之艺天下无双。(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
(2)“重”高祖、太宗之法
13.(2分)①侧面表现了罗程的弹奏技艺之高超。②侧面表现了武宗会以国法为重,不
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
乐工罗程〔译文〕
演奏音乐的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成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他们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罗程已经深知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时常皇上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
一天,罗程因极小的怨恨终究杀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命令赶出宫廷,押付他到京地城衙门依法处治。
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人能比,便想要以此触动皇上怜悯的心意。适逢皇上到皇宫花园中去,音乐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在乐队席座的近旁安设了一个虚设无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第一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皇上说:“你们这些人,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
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
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
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①会稽:浙江绍兴地名。下文“山阴”“蕺山”也是绍兴地名。②姥:老妇人。③固:坚决,坚持。④任率:任性、率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但言是王右军书() (2) 固求市之( ) ..④③①②
(3)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 (4) 姥初有愠色()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2)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11.选文中王羲之的三个故事,都能表现出他性格的“
”。文末句中的
“此
。(皆用文中词句回答)(2分)
8.(4分)(1)天性(生性) (2)买 (3)曾经 (4)生气(发怒) (每处1分)
9.(2分)b
10.(4分)(1) 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来招待他。(2) 王羲之高高兴兴地抄写完,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每句2分,画线部分为得分点)
11.(2分)任率 人竞买之(每空1分)
译文: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的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他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一天,老妇人又拿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作声。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骂 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
①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
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
乃骂,其病良已。 .②③
异史氏④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
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雅量: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②窘:尴尬。③良:的确。④异史氏:指蒲松龄。⑤攘:
偷,窃取。 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大惧 (2)卒不骂 ..
(3)未尝征于声色(4)某益窘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翻译:
(2)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翻译:
13.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0.(4分)(1)害怕,担心(2)最终,终于(3)于是,就(4)应该,应当(每小题
1分)
11.(2分)a
12.(4分)(1)天亮了一看,浑身长出毛茸茸的鸭毛,一碰就痛。(2)可是邻居老翁
平
时很文雅大量,一辈子丢了东西,从来不在话语脸色上表现出来。(每句2分,
意
对即可)
13.(2分)一个人有了缺点或做了坏事,只有把它揭露出来,并痛加批评,才能真正
改
掉缺点和错误。(或“要用适当的形式惩罚偷窃者”“偷窃财物没有好处,对偷窃
者
我们不能一味仁慈”等。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本县(淄川)县城西的白家庄有一个人,偷了邻家的鸭子煮着吃了。到了夜里,觉得皮肤很痒。天亮了一看,浑身长出毛茸茸的鸭毛,一碰就痛。他心中害怕,又无有办法医治。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本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必须得失主骂,那毛才能脱落。”可是邻居老翁平素很文雅大量,一辈子丢了东西,从来不在话语脸色上表现出来。那人说慌告诉老翁说:“您的鸭子是某甲所偷,他特别怕骂。你骂他也可以警醒他,使他将来不敢再偷。”老翁说:“谁有闲力气骂坏人。”终于没骂。那人更觉难办,便把实情告诉了那老翁。老翁这时才肯骂,老翁一骂,那人的病就好了。
异史氏说:“厉害呀!偷东西这件事,可怕呀:一偷,就长鸭毛!厉害呀!骂人的人,应该警戒:一骂,就减掉盗贼的罪过!然而行善有办法,那邻居老翁,是一个用骂人来行善的人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