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清明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课设计
教课目的:
1、认知目标:经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有更详细、详确的认识。
2、感情目标:通讲故事知道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3、行为目标:经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勤学习、热爱生活、爱父亲母亲、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班会过程 : 一、引入
[ 清明 ]清明节气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哪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村。
二、释题: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明朗、草木茂盛的意思。它在每年的 4 月 4~6 白天,正是春色明朗、草木吐绿的节气,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清明不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 24 节气中独一演变为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 “清明节 ”。作为节日,它又包括了必定的民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3、清明与谜语、天气、节日谚语 三、清明节的根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从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辛。跟从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
1 /  3
1 / 3
一年级清明主题班会教案
一块肉让他充饥。以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举封赏全部跟从他逃亡在外的跟从。独一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为力,只能纵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敬母亲,必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希望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若是主公心有我,忆我之经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命令每年的这天,严禁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品,这就是寒食节的根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先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持续到清明,长此以往,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此刻,清明节代替了寒食节。
四、清明节的古老民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严寒,为了防备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听凭清风把它们送往海角天涯,听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各处体现一派活力勃勃的情景,正是郊游的大好光阴。我公民间长久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欢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先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风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徙。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禁忌,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以后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单能够增进健康,并且能够培育英勇精神,到现在为人们特别是小孩所喜欢。
2 /  3
2 / 3
一年级清明主题班会教案
(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备鬼的扰乱伤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
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盛的生命力,俗语说: “居心种花花不发,没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到处成阴。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民俗外,它仍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对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 1)让学生回想从前跟尊长去扫墓的情况,用几句话谈谈扫墓的经过。 ( 2)扫墓,已跟着社会的进步而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理解,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怀念英豪的崇敬质量,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
3、提到烈士,谈谈自己知道的烈士。
4、很快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掉那些英豪,更不会忘掉那些辱没。清
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广泛感觉快乐,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觉淡淡的忧愁。
五、诗朗读
1、《清明》清明节气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哪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活动总结
我们怀念先烈的崇敬质量,固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难得质量却永久激励我们,因此,我们要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每日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魂。
3 /  3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