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的算理,经历进位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掌握算法。
2.在巩固练习环节,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满几十进几”的算法。
3.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培养合作意识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
学会归纳、抽象出计算法则,体会数学模型思想。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口算接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题目:
5×7= 6×4= 9×3= 20×4= 300×3= 30×8= 1×3+2= 2×4+1= 3×2+5=
2.教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得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敢不敢试试? 列竖式计算。
12×4432×2
学生从中选一道完成。反馈时,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二、 问题探究
课件呈现:课本第61页情境图 1.引导发现
问题1:怎样求一共买本连环画?怎样列式?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问题2:请你试着算一算,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1)让学生思考,有了自己的方法之后,再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四人小组汇报展示,一人操作小棒,一人叙述过程,并用竖式记录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一人复查。
(3)学生自主提问环节,针对展示小组的过程,进行提问。 教师强调:单根的小棒有18根怎么办?在竖式中的哪个位置? 为什么最后一共有4捆小棒?
引导学生发现:单根的小棒满十根就要捆成一捆,在竖式中称为“满十进一”
(4)课件演示,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讲解竖式计算的步骤和简便写法。
强调: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教师板书)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3.及时练习。 用竖式计算。
同桌互查,特别要关注进位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有8盒羽毛球,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 (2)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15辆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1.今天的竖式和之前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样进位?
3.还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忘记在横线上写上进位的数字,以免漏加) 课后反思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计算课。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生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点进位的情况,一旦漏点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轻易遗忘出错。
2.记住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
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解决策略: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
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
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习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 (如:3×8+5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习,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