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2、我国古代文学亲情主题 3、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二、我国文学的演进: 1、抒情传统
2我国文学的发展进程:
我国文学发展的初期诗文是主要样式。诗的最早的形态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歌谣,文与诗同样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式样。但文在形态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他是文章是我国散文的荫芽形态。最早的文是文告,占卜、卜辞和简单的历史记事。史的著作的大量涌现,推动着记事与叙述文体的发展,继历史著作兴盛而起的是诸子的著作。(诸子之著作特别是儒、道二家实为我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
3、神话的其本特性:
1、神话都是想像和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他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5、神话和传说的区别:①、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务员是传说的故事原形,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人间的形为总则。
6、神话的产生:
①、劳动起源说, ②、宗教起源说。 7、神话的主要特征:
一、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不论是哪一类的神话都熔铸着浓裂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8、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①、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实事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②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像的特征,无疑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取材源泉。
9、历史散文的文学特点(《左传》)
①、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2、刻划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4、《左传》还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10、《战国策》的特色:
①、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3、摹绘人物,形貌毕肖。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11、《庄子》的艺术特色:
①、奇幻谲诡的想象,②、人物形象的出神刻划,③、细腻逼真的描写,④、谐趣和讥刺横生。 12、《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1与楚声、楚歌有直接的联系。2、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 13、《离骚》的主题: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14《离骚》的艺术特点:
1、浓裂的激情和异的想象,2、峻洁纯美,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比兴手法的拓展。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5《史记》的特点:
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3、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5、以个性化的语言
表现人物性格。
16、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创作了《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大人赋》、〈〈长门赋〉〉。
17《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还表现在:
1、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2、空间的极度的排比,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描为主要表现手法,4、遗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18、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作品《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扬赋》《蜀都》。
19、扬雄赋的发展:
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2、进不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3、扬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一、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二、表现手法有含蓄委婉之处,这主要是指他“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
20、董仲舒——《士不遇赋》。 21、刘歆——字子骏,西汉后期著名的学者,《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22、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23、孔臧的《扬柳赋》、《蓼虫赋》是西汉中期比较优秀的咏物小赋。
24、王褒——字子渊,代表作《洞箫赋》是王褒以箫自况,抒发情思的作品。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他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二、全文之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化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
25、东汉时期辞赋创作仍然有骚体和赋体两种,骚体作品的代表:班彪的《北征赋》》、冯衍的《显志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蔡邕《述行赋》。赋体初期的赋家继承前汉司马相如、扬雄的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扬厉的大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到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
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就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
26、班彪——字叔皮,写下了情感浓郁沉重的《北征赋》,这篇作,记述行程,感古伤时,摹绘悲凉景物,以及穷乐道思想的表白,其结构笔法甚至思想情感都与刘歆作品相似。
27、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杜笃《论都赋》最早以赋的形式表达他返都长安的主张,是京都赋开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班固的《两都赋》。
28、“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设置长官管理音乐之事,古已有之。殷商有瞽宗,周代有大司乐,秦时有太乐令、太乐丞都是掌乐之官。西汉初期,已设有乐官。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太乐令掌管雅乐,乐府令掌管民间俗乐。西汉末年,哀帝下令罢黜乐府官,乐府这个机关从此于消失于汉世。东汉掌管音乐的机构出分为两个衙署,一是太予乐署,一是黄门鼓吹署。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29、较早对汉乐府进行曲分类的是东汉末年的蔡邕,他分为四类,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乐和短箫铙歌。其后多有学者对乐府进行分类,而以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最受推重,郭氏基本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乐府诗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30、汉代乐府民歌的成就 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3、讥刺达官显贵的诗,4、影响最为深远的抒写爱情、婚姻的民歌。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
深意真,这是对《诗经》民歌创作精神的继承,同时,汉代乐府民歌在述说生活的困顿、披露战争残酷方面,较之《诗经》似乎悲凉厚重。
31、汉乐府民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
一、叙事成份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32、《诗经》少数诗章已出现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从春秋末到战国民歌中偶见五言的形式,那么秦朝已有完整的五言。西汉时期的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份很大,这些诗歌严格地说还不是严格的五言诗,成为全章的主题诗句,这标志着五言这种诗歌形式正在西汉酝酿,将要脱颖而出了,到了东汉,乐府诗歌里出现了成熟的五言诗。最早是东汉前期是应亨和班固的作品,应亨的《赠四王冠诗》、班固的《咏史》这两首诗从上看,是完整的五言,而艺术表现则本实呆板,质木无文,远远没有成熟。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张衡和秦嘉的作品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33、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代表作: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
3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三,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够形成情间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
35、建安风骨: 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36、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禹、应扬,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37、曹操——字孟德,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开创了文人
“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他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8、曹操的艺术风格。 气魄宏大、抒情浓郁,志向高远,信心坚定,毅力卓越,气势雄伟,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39、曹丕诗歌艺术风格。 感情敏锐而细腻,抒情沉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40、建安七子——孔融的成熟主要在于散文,诗歌成熟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出写得很好,徐斡诗文兼善,陈琳、阮禹在章表方面的成熟比其诗歌创作要高,应扬存诗作只有数首,难以对其成就作出确切的判断。
41、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 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42、阮籍——字嗣宗,生活上,他纵酒佯狂,任性而行,在政治上,他十分谨慎,口不臧否人物;在思想上,他倾心玄学,崇尚老庄,追求理想中的美好境界;在感情上,他痛恨虚伪的名教中人,感叹人生的悲哀和沉重。
43、阮籍诗歌成熟。
一、阮籍的《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二、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44、阮籍的《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45、嵇康的艺术成就。 一、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二,部分诗歌还有一种峻切之语;三,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
46、太康诗风艺术形式上的特点。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词藻华丽;二,追求新的技艺,注意俳偶;三描写更加细腻。代表诗人陆机与潘岳。
47、陆机——字士衡,作品《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他是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今存107
首。陆机诗歌语言的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作品有《赴洛道中作》
48、潘岳——字安仁,他的诗歌在追求词藻绮丽方面与陆机相同被誉为“烂若舒锦”。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
49、左思——字太冲,作品《三都赋》其《咏史》八首为代表作。
50、左思的艺术风格。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二,左思的诗歌充满了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51、刘琨——字越石,代表作《扶风歌》与《重赠卢谌》。
52、南朝诗歌 一、元嘉诗歌
谢灵运——小字客儿,他是山水诗人,诗的特点是: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二、在其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发向发展;三、对山水景物的声、色、光都有生动的描绘。
二、鲍照——字明远,他的诗歌特点: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裂有气势流畅之美;二、诗歌语言自有特色,他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憾人心的效果;三、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鲍照的《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
53、北地三才:邢劭——字子才,他的作品〈冬日伤志篇〉;被称为“北间第一才士”;温子升——字鹏举,他的诗具有北方质真朴野之风,他亦学习南朝诗风,不论是抒情还是咏物,均宛转流丽、色彩缤纷;魏收——字伯起。
54、庚信——字子山,今存诗三百二十首左右。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排偶均自然工巧,擅名于诗坛。前期代表诗作〈奉和山池〉,后期入北,诗作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其〈拟咏怀〉二十七首,为其代表作。对仗工切,用典虽密却极自然。
55、王褒——字子渊,作品接近谢眺较为清新自然,作品《山池落照》、在北方他的诗风改变了,感情深挚而格调悲切《渡河北》。
56、南朝诗歌今存五百余首,大多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部分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