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事业部 2011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王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 等来讲解,其运 用的教学方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变式分析       D.概念分析 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3.“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     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4.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最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5.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   ②脱去烫伤处的衣服   ③送医院处理   ④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   ⑤直接包扎烫伤处   ⑥涂抹烫伤药物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7.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8.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 )
A.卢梭的《爱弥儿》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
A.选好班级干部           B.组建培育班集体     C.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事业部 10.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
11.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
A.道德认知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2.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
A.激励功能      B.凝聚功能      C.约束功能       D.教化功能 13.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
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课程资源指的是(  )
A.教师和学生                        B.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D.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5.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6.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 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20.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事业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l0 分,共30 分)
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24.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新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带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就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10 分)
(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10 分)
25.请阅读下列课堂实录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孙老师在二(1)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设计了两项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 (1)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明天上课时与小伙 伴交流一下。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10 分) (2)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10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 小题,请任选l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l 小题计分,40 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事业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村庄。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斧盖造犁拎断减扩咆哮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 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人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 分)
27.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6 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 支球队)进行,请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一支冠?
解法l:按照比赛进程,第一轮16 支球队进行8 场比赛,淘汰8 支球队;第二轮,普轮晋级的8 支球队进行4场比赛,淘汰4 支球队;第三轮,再次晋级的4 支球队进行2 场比赛,淘汰2 支球队;第四轮,2 支球队进行决赛,产生l 支冠。所以,一共要进行15(8+4+2+1)场比赛,才能产生l 支冠。
解法2:匈牙利数学家路莎·佩特曾说:“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甚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据此,由16 支球队产生1 支冠就要淘汰15 支球队,每淘汰1 支球队就要进行1 场比赛。所以,一共要进行l5(16
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事业部 —1)场比赛,才能产生l 支冠。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两种解法的思维路向是什么?(6 分) (2)第二种解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4 分)
(3)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该数学思想方法,试拟定教学目标。(8 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