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儿童游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游戏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34 课程学分:2 先行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参考教材:1.《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主编:刘焱)
2.《儿童游戏的意义》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主编:王小英) 3.《幼儿园游戏》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5 (主编:黄人颂)
4.《学前游戏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主编:丁海东)
5.《幼儿游戏与玩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主编:许政涛)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它是从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领域中分化出来,对儿童游戏进行专门探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掌握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此外,通过实训,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指导儿童游戏实践,具有初步指导和开展儿童游戏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及游戏的教育作用,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二)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训练,能根据各类游戏的特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各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备注(教学方法 如:讲授,项目驱动,实训、实训(验)、校外实时 习等) 4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总结归纳 4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总结归纳 2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 第一部分 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第二部分 理论: 幼儿园游戏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第三部分 理论:
1. 结构游戏 2. 幼儿园结构游戏活动指导案例分析 实践: 1. 幼儿园结构游戏观摩 2. 结构游戏活动设计 理论: 1. 角色游戏 2. 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指导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实践: 1. 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2.角色游戏教学指导计划的制定 理论: 1.表演游戏 2.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指导案第五部分 实践: 1.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观摩 2.表演游戏活动设计 理论: 其他游戏 第六部分 实践: 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 2 合计 34 4 4 例分析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实际操作、幼儿园实训、练习法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实际操作、练习法 2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 5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实际操作、幼儿园实训、练习法 2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 5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实际操作、幼儿园实训、练习法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 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教学学时数:4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发展阶段,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含义,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语言、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 2.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3.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语言、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发展中的作用; 4.掌握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发展阶段。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 2.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含义。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 游戏的本质学说 2.游戏的本质特征
3.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4.幼儿游戏的分类 5.幼儿游戏的发展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 游戏的本质学说 2.游戏的本质特征
3.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 幼儿园游戏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教学课时数:4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中的一般规律,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握组织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2.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3.掌握组织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 (二)教学难点:
1.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2,.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 游戏活动空间的创设和利用 2. 游戏活动的时间安排 3.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 4.开放的心理环境的创设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室内外游戏空间的创设与利用; 2.游戏活动材料投放的基本要求; 3.如何创设开放的游戏心理环境。
第三部分 结构游戏
教学课时数:7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结构游戏的特点、分类及教育作用,理解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任务,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年龄阶段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指导方法,掌握积木游戏、积塑构造游戏、拼图游戏的基本结构技能及指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各年龄阶段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2.掌握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3.掌握积木游戏、积塑构造游戏、拼图游戏的基本结构技能及指导。 (二)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指导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结构游戏的特点;
2.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3.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4.各年龄班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5.结构游戏教学指导范例 (二)实践教学内容:
项目一:幼儿园结构游戏观摩 项目二:结构游戏活动设计 1.实践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班、中班、大班学前儿童结构游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学前儿童结构游戏指导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基本的结构游戏指导方法,能设计和指导结构游戏活动并初步评估效果。 2.实践条件要求
(1)学生已掌握幼儿园结构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相关理论; (2)以小组为单位到幼儿园观摩结构游戏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结构游戏活动,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针对本组的设计进行讲解;
(4)重点掌握幼儿园结构游戏活动设计的程序、方法;
(5)要求能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游戏换进的创设及材料的投放; (6)要求合理利用幼儿结构游戏的场地。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
配有多媒体的教室、幼儿园实训基地 4.其他注意事项
注意结构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区别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 结构游戏的特点
2.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3.结构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部分 角色游戏
教学课时数:7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中的一般规律,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2. 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3. 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指导; 2.能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对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角色游戏的特点 2.角色游戏的结构
3.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4.角色游戏指导的主要内容
5.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二)实践教学内容:
项目一: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项目二:角色游戏教学指导计划的制定 1.实践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班、中班、大班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指导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角色游戏指导方法,能设计和指导不同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活动并初步评估效果。 2.实践条件要求
(1)学生已掌握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相关理论;
(2)以小组为单位到幼儿园观摩角色游戏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重点记录教师的指导程序及方式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角色游戏活动,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针对本组的设计进行讲解;
(4)重点掌握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设计的程序、方法;
(5)要求能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游戏主题及投放游戏材料; (6)要求合理分配幼儿游戏的角色。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
配有多媒体的教室、幼儿园实训基地 4.其他注意事项
注意角色游戏指导与结构游戏指导的区别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角色游戏的结构;
2.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3.角色游戏教学指导计划的制定。
第五部分 表演游戏
教学课时数:6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表演游戏的特点、种类及教育作用,理解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任务、内容,掌握表演游戏的基本概念,掌握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方法,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作品,组织开展表演游戏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了解表演游戏的特点;
2. 理解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任务、内容; 3. 掌握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 2.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评价。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表演游戏的特点; 2.表演游戏的种类;
3.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4.表演游戏的指导。 (二)实践教学内容:
项目一: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观摩 项目二:表演游戏活动设计 1.实践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班、中班、大班学前儿童表演游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学前儿童表演游戏指导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表演游戏指导方法,能设计和指导不同年龄段幼儿表演游戏活动并初步评估效果。 2.实践条件要求
(1)学生已掌握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相关理论;
(2)以小组为单位到幼儿园观摩角色游戏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重点记录教师的指导程序及方式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表演游戏活动,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针对本组的设计进
行讲解;
(4)重点掌握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设计的程序、方法;
(5)要求能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作品并帮助幼儿掌握作品内容吧、情节和特点;
(6)设计应包括要求道具、场景及服装的准备。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
配有多媒体的教室、幼儿园实训基地 4.其他注意事项
注意表演游戏指导与角色游戏指导的区别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表演游戏的特点
2.表演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部分 其他游戏
教学课时数:6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及数学游戏的定义、特点和教育作用,理解这几类游戏的结构和分类方法,掌握创编各类游戏的步骤、方法和要点,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组织开展各类游戏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了解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及数学游戏的特点; 2. 理解这几类游戏的结构和分类方法; 3. 掌握创编各类游戏的步骤、方法和要点; (二)教学难点:
1. 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创编各类游戏
2. 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组织开展各类游戏活动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 体育游戏 2.智力游戏 3.语言游戏 4.音乐游戏 5.数学游戏
(二)实践教学内容: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 1.实践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班、中班、大班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指导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基本的体育游戏指导方法,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能指导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并初步评估效果。
2.实践条件要求
(1)学生已掌握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相关理论;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表演游戏活动,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针对本组的设计进行讲解;
(3)重点掌握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设计的程序、方法; (5)要求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 (6)设计应包括体育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
配有多媒体的教室 4.其他注意事项
也可以要求学生设计智力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数学游戏活动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各类游戏的概念
2.各类游戏的创编、设计与指导
四、师资配备要求
为完成以上教学任务,需要担任该门课的教师必须具备诸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学前卫生学等与学前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另外,基于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求,加之《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担任该门课的教师最好是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一定的幼儿园一线经验。
五、条件配备要求
为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必须具备以下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六、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童游戏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前儿童游戏特点、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方法和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本门课程为考试课,主要通过笔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该门课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
(1)成绩评定总则:以百分制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总成绩满分100分,60分即获得该课程学分。
(2)平时成绩评定:作业占10分、出勤占20分、课堂表现占20分、(其中旷课率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1/4的,取消考试资格)。
(3)期末考核方式:笔试
撰写人:代敏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院长签字:
2012年 12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