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
李秋芬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发展提供真实客观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有效的环境中获得提升,因此,幼儿教师要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区域活动设计,为幼儿提供长期发展、游戏的平台,促进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对此,笔者分别从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挖掘幼儿园教学资源以及适时观察介入和指导三方面围绕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区域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有目的地创造科学恰当的学习环境,通过精心的材料布置,激发幼儿的自主能力,让幼儿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获得实质性的发展。然而现阶段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在区域设置上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而无法全面顾及到幼儿的意愿和兴趣,严重妨碍了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发挥,同时,教师很难在区域活动中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任务,不能以正确的方式给与幼儿正确的引导,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表面,这些都是亟需幼儿教师改进的问题,对此,笔者总结自身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区域活动开展
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是区域活动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在实际的区域活动的构建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没有顾及幼儿的兴趣与学习需求,一贯按照自己的教学目的布置场景,或者对活动环境布置不充分,进而严重影响区域活动的效果,对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在其年龄段的发展特征,用心规划与布置活动环境,树立开放性、全方位的区域活动思想,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硬件资源,全面提升区域活动的环境建设,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环境,发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帮助幼儿释放天性,自然享受活动的快乐。
例如,为了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教师可以组织“暖心医院”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医院中扮演医生与病人,演示两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对此,为了提升活动真实性,教师需要准备医生帽、医生服、听诊器、体温表、针管、医药盒等,在周围附上表示医院的十字架标志,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工具,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有关医院的图片、视频等,使幼儿利用丰富的工具进入到活动情境中,进而使幼儿自然而然进入角色。
二、挖掘幼儿园教学资源,有效构建活动内容
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环境的布置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活动内
14
容的有效设计,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教学观念,不仅仅是形式上,更要用心设计区域活动内容,使区域活动充实起来,有效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对于活动内容的布置,教师可以从幼儿园的教学资源着手,挖掘教学资源,与集体教学活动相关联,可以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也可以是集体教学活动的预备,促进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在区域活动中促进教学知识的有效渗透,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区域活动实践,加强知识的内化,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组织阅读活动,因为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维护幼儿正确的阅读态度,搜集幼儿园中合适的阅读图书、绘本、卡片等,让幼儿安静阅读,指导幼儿阅读技巧,在鼓励幼儿在班级内看图讲故事,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有效发展幼儿的形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三、适时观察介入与指导,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在组织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效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注重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发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人翁身份。区域活动的过程也可以理解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把握好引导尺度,认真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行动习惯,认真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以此为自身介入指导的依据,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性的干预指导,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做,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与行动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创意工坊”的区域活动,为幼儿准备橡皮泥、彩笔、动画贴纸等各种美术实践工具,将幼儿分组,合作完成一件美术创意作品的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分工合作情况,出现问题不一定要直接干预,给幼儿自己解决的机会,出现无法解决的矛盾,教师再进行耐心指导,循序渐进地平复幼儿情绪,耐心给与幼儿有效的合作引导,进而使幼儿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要提升和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工程”,教师要真正掌握本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在考虑到幼儿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进而激发幼儿的主动积极性,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