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测定 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化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
2. 测设 测设是指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方法,将设计图样上规化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 人们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海水面延伸穿越陆地,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包围了整个地球,这个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4. 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5. 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6.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7.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 8.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9. 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 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 二、选择题
2. A 3. D 4. A 5. D 6 .D 三、简答题
1.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 (1)测定 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化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
(2)测设 测设是指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方法,将设计图样上规化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定与测设相比,两者所用的仪器、方法、原理相同,过程相反。 3. 建筑工程测量是是研究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4.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 测量工作需要在统一的基准下才能进行,大地水准面与铅垂线具有唯一性又不失一般性,实践证明它能够提供测量活动稳定的统一基准。 6. 为了确定地面点的高程位置,实际测量中是以铅垂线为基准线,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工作的基准面。但是由于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的曲面,实际计算时选用与大地水准面接近的参考椭球面,经过测量计算求出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7.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基准面,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标高:某点到选定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建筑标高是以室内地坪为基准面来确定的。
8.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坐标系在纵轴和象限定义上是不同的,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的西南角,纵轴为子午线的投影,用 表示,向北为正,与之相垂直的为 轴,向东为正,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为Ⅰ,Ⅱ,Ⅲ,Ⅳ。
9. 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当距离 为10km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相对误差为1:1 220 000,这样小的误差,就是对精密的距离测量也是允许的。因此,在半径为10km的面积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但是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的距离上,就有3mm的高程误差,这是不能允许的。因此,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10.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差测量、水平角测量和水平距离测量。 11. (1)“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2)“步步有检核”,即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原则。 四、计算题 1. 。 2. , 。
3. 投影带的带号为20, 投影带的带号为39;该点所在 带的子午线为 ;该点在子午
线的右侧;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该点距子午线距离为,距赤道的距离为。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 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 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
2. 利用仪器视线高程 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3. 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4. 水准管上一般刻有间隔为2mm的分划线,分划线的中点 称为水准管零点,通过零点与圆弧相切的纵向切线 称为水准管轴。
5. 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6.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记为BM。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7. 当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距欲测定高程点较远或高差很大时,就需要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个立尺点,加设的这些立尺点并不需要测定其高程,它们只起传递高程的作用,故称之为转点,用TP表示。
8. 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2所构成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9. 由于测量成果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有误差,使得实测的各测段高差代数和 与其理论值 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用 表示,即 10. ①变动仪器高法 此法是在同一个测站上用两次不同的仪器高度,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检核。即测得第一次高差后,改变仪器高度(大于10cm)再测一次高差,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不超过容许值(例如等外水准测量容许值为=6mm),则认为符合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最后结果,否则须重测。 ②双面尺法 此法是仪器的高度不变,而分别对双面水准尺的黑面和红面进行观测。这样可以利用前、后视的黑面和红面的读数,分别算出两个高差。
在理论上这两个高差应相差100mm(因为一对双面尺的尺常数分别为和),如果不符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例如四等水准测量容许值为=5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最后结果,否则须重测。 二、选择题
2. D 3. B 4. D 5. ABD 三、简答题
1. DS3微倾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组成。望远镜是用来精确瞄准目标并对水准尺进行读数;水准器是用来整平仪器的一种装置;基座的作用是支承仪器的上部,并通过连接螺旋与三角架连接。
2.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的转动物镜及目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且均清晰为止。 3. 圆水准器装在水准仪基座上,用于仪器的粗略整平;管水准器用于精准整平仪器。
4.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记为BM。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当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距欲测定高程点较远或高差很大时,就需要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个临时立尺点,分段设站,连续进行观测。加设的这些立尺点并不需要测定其高程,它们只起传递高程的作用,故称之为转点,用TP表示。
5. 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仪器残余误差,视准轴 角误差,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
6. 视准轴 、水准管轴 、圆水准器轴 、仪器的数轴 。 (1)圆水准器轴 应平行于仪器的数轴 ; (2)水准管轴 应平行于视准轴 ; (3)十字丝的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 。 四、计算题
1. ; 点比 点低; 2.具体计算见下表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名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10 + +5 + 1 8 +4 2 8 + +4 + 3 11 +6 4 12 + +6 49 +25 0 ∑ 辅助计算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m) 成果合格 3.具体计算见下表
表 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测段 测点 测站数 实测高差 ( ) 改正数 ( ) 改正后 的高差 ( ) 高程 ( )
7 + -14 1 1—2 3 2 2—3 4 3 3—4 5 4 4—5 6 5 + + -6 + -8 + -10 + -12
+ + 8 -17 33 -67 + 辅助计算
4. ; ,这台仪器的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当气泡居中时,是准轴向下倾斜;转动微倾螺旋,使十字丝的中丝对准 点尺上应读读数 ,此时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而水准管气泡不居中。用校正针先拔松水准管一端左、右校正螺钉,如教材图所示,再拔动上、下两个校正螺钉,使偏离的气泡重新居中,最后要将校正螺钉旋紧,此项校正工作需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第三章 习 题 一、选择题
1.( B )是望远镜视线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A、水平角 B、竖直角 C、方位角 D、象限角。 2.用经纬仪测定水平角时,应尽量瞄准目标的( D ) A、顶部 B、中部 C、任何地方都可以 D、底部 3.用经纬仪照准同一个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地面的点,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 B )
A、不一样 B、一样C、不一定
4.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采用n个测回时,每一测回都要改变起始读数的目的是( B )
A、消除照准部的偏心差 B、克服水平度盘分划误差
C、消除水平度盘偏心差 D、消除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5.水平角观测中的测回法,适合观测( A )个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A、2 B、1 C、3 D、多个 6.光学经纬仪基本结构由 C 。
A、照准部、度盘、辅助部件三大部分构成。 B、度盘、辅助部件、基座三大部分构成。
C、照准部、度盘、基座三大部分构成。 D、照准部、基座、辅助部件
二、简答题
1. 何谓水平角?何谓竖直角?它们取值范围为多少?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之间的水平角就是通过该两方向线所作竖直面间的两面角。或者是这两个方向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后所夹的角度。 水平角的范围为0°~360°
竖直角也称垂直角,就是地面上的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水平视线)间的夹角。或者是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竖直角的范围为-90°~ +90° 2. DJ6型光学经纬仪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DJ6 型光学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3. 经纬仪安置包括哪两个内容?怎样进行?目的何在?
安置仪器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上,包括对中和整平两项内容。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分4步进行:初步对中、初步整平、精确整平、精确对中。
4.观测水平角时,若测三个测回,各测回盘左起始方向水平度盘读数应安置为多少?
分别是略大于0°、略大于60°、略大于120°。
5.测量水平角时,当测站点与目标点较近时,更要注意仪器的对中误差和瞄准误差对吗?为什么?
对,因为仪器的对中误差和瞄准误差与观测距离成反比。
6. 测量竖直角时,每次竖直度盘读数前为什么应先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再读数?
这样使竖盘指标铅锤向下,处于正确位置,避免指标差。 7. 测量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
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水平轴不垂直于竖轴和水平度盘偏心差的影响; 8. 何谓竖盘指标差?如何消除竖盘指标差?
竖盘指标常常偏离正确位置,这个偏离的差值x角,称为竖盘指标差。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垂直角的观测结果,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9. 经纬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它们应满足什么条件?
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竖轴VV、横轴HH、视准轴CC和水准管轴LL。纬仪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以下几何条件: (1)水准管轴LL应垂直于竖轴VV; (2)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HH; (3)视准轴CC应垂直于横轴HH;
(4)横轴HH应垂直于竖轴VV。
10. 用经纬仪瞄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点,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相同?在竖直度盘上的两读数差是否就是竖直角?为什么?
用经纬仪瞄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点,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相同的,因为水平角是两个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在竖直度盘上的两读数差不是竖直角,因为竖直角是空间某一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三、计算题
1. 用J6型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整理表3-1中水平角观测的各项计算。
表3-1 水平角观测记录
测站 目标 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 平均角值 盘 左 盘 右
° ′ ″ ° ′ ″ ° ′ ″ ° ′ ″ ° ′ ″ O A 0 00 24 180 00 54 58 48 30 58 48 27 58 48 33 B 58 48 54 238 49 18 58 48 24 A 90 00 12 270 00 36 58 48 36 58 48 39 B 148 48 48 328 49 18 58 48 42
2.用J6型光学经纬仪按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整理表3-2中水平角观测的各项计算。
表3-2 方向观测法观测手簿
测站 测回数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2c 平均读数 归零后 方向值 各测回归零后方向平均值 略图
及角值
盘左 盘右
° ′ ″ ° ′ ″ ″ ° ′ ″ ° ′ ″ ° ′ ″ O 1 A 0 02 30 180 02 36 -6 (0 02 36) 0 02 33 0 0
B 60 23 36 240 23 42 -6 60 23 39 60 21 03 60 20 38 C 225 19 06 45 19 18 -12 225 19 12 225 16 36 225 16 24
D 290 14 54 110 14 48 6 290 14 51 290 12 15 290 11 57
A 0 02 36 180 02 42 -6 0 02 39 2 A 90 03 30 270 03 24 6 (90 03 24) 90 03 27 0
B 150 23 48 330 23 30 18 150 23 39 60 20 13 C 315 19 42 135 19 30 12 315 19 36 225 16 12 D 20 15 06 200 15 00 6 20 15 03 290 11 39 A 90 03 24 270 03 18 6 90 03 21 3. 计算表3-3竖直角观测的指标差和竖直角。 表3-3 竖直角观测记录
测站 目标 度盘读数 指标差 竖直角 备 注 盘 左 盘 右
° ′ ″ ° ′ ″ ″ ° ′ ″
O A 79 20 24 280 40 00 12 10 39 48 B 98 32 18 261 27 54 6 -8 32 12 C 90 32 42 270 27 00 -9 -0 32 51 D 84 56 24 275 03 18 -9 5 03 27
14. 用DJ6型光学经纬仪观测某一目标,盘左竖直度盘读数为7l°45′24″,该仪器竖盘(盘左)注记如l2题表3-3所示,测得竖盘指标差 =+24″,试求该目标正确的竖直角 为多少? =90°-(7l°45′24″-24″)= 18°15′ 第四章 习 题 一、选择题
1.丈量一段距离,往、返测为米、米,则相对误差为( A ) A、1/1267 B、1/1200 C、1/1300 D、1/1167 2.地面上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之间相差( A )度。 A、180° B、360° C、270° D、90° 3.当已知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平距和方位角的方法称为( B ) A、坐标正算问题 B、坐标反算问题 C、坐标正向问题 D、坐标逆向问题
4.( C )是由标准方向线的北端开始顺时针旋转到该直线所夹的水平角。 A、天顶距 B、竖直角 C、方位角 D、象限角。 5.一条直线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的关系是( B )。
A、相差180° B、相差磁偏角 C、相同 D、相差90° 6.用钢尺丈量平坦地面两点间平距的公式是( A )
A、D=nl+q B、D=Kl C、D=nl 7.距离丈量中,哪种工具精度最低( C ) A、钢尺 B皮尺 C、百米绳
8.测量工作中,常用( B )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A、水平角 B、方位角 C、竖直角 9.罗盘仪是用来测定直线( C )的仪器。 A、水平角 B、竖直角 C、磁方位角 二、简答题
1、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1.真子午线方向: 地表任一点P与地球的南北极所组成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P点的真子午线,P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P点的真子午线方向,
2.磁子午线方向:地表任一点P与地球磁场南北极连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P点的磁子午线,P点的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P点的磁子午线方向;
3.坐标纵轴方向: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一6°带或3°带内都以该带的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因此,该带内直线定向,就用该带的坐标纵轴为标准方向。如采用假定坐标系,则用假定的坐标纵轴作为标淮方向。 2、距离测量有哪几种方法?光电测距仪的测距原理是什么?
根据量距工具和量距精度的不同,距离测量的方法有钢尺量距、普通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仪测距。欲测定A、B两点间的距离D,可在A点安置能发射和接收光波的光电测距仪,在B点设置反射棱镜,光电测距仪发出的光束经
棱镜反射后,又返回到测距仪。通过测定光波在AB之间传播的时间t,根据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按下式计算距离D: 3、影响钢尺量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量距精度?
1.尺长误差、2.定线误差、3.拉力误差、4.钢尺垂曲误差、5.钢尺不水平的误差、6.丈量误差7.温度改正。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从而提高量距精度。
4、普通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1.视距尺分划误差2.乘常数k不准确的误差3.竖直角测量误差4.视距丝读数误差5.视距尺倾斜误差6.外界气象条件对视距测量的影响 三、计算题
1、某钢尺名义长为30m,经检定实长为,检定温度为摄氏20°C,用该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得300m,丈量时的温度为摄氏35°,两点高差为,求各项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ld=30*300=
△lt=*10-5 *(35-20)*300= △lh=(300*2)= D=300+++=
2、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距离,AB的往测值为,返测值为,CD的往测值为,返测值为,问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同?哪段精度高? K1=所以第一段精度高.
3、下列为视距测量成果,计算各点所测水平距离和高差。 测站H0= 仪器高i=
点号 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尺间隔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 竖直角 高差 水平距离 高程 备注 1
86°28′ 3°32′ 2
97°24′ -7°24′ 3
87°18′ 2°42′ 4
93°18′ -3°18′
4、将一根50m的钢尺与标准尺比长,发现此钢尺比标准尺长13mm,已知标准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求此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此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5、设已知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47°27′,177°37′,226°48′,337°18′,试分别求出它们的象限角和反坐标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 47°27′ 177°37′ 226°48′ 337°18′ 象限角 47°27′ 2°23′ 46°48′ 22°42′
反坐标方位角 227°27′ 357°37′ 46°48′ 157°18′
6、如图1所示,已知αAB =55°20′,βB=126°24′,βC=134°06′,求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αBC =55°20′+180°-126°24′=108°56′ αCD =108°56′-180°+134°06′=63°02′ 第五章 一、选择题
2. ACD 3. ABC 4. ABCD 5. ABC 二、简答题
1.全站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等系统组成,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计算和存储,并能与外围设备自动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
2.全站仪是集光、机、电于一体的仪器,其中轴系机械结构和望远镜光学瞄准系统与光学经纬仪相比没多大差异。而电子系统主要由以下三大单元构成:
(1)电子测距单元,外部称之为测距仪。
(2)电子测角及微处理器单元,外部称之为电子经纬仪。 (3)电子记录单元。 3.全站仪的主要特点:
(1)具有普通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的全部功能 (2)能在数秒内测定距离、坐标值。
(3)角度、距离、坐标的测量结果在液晶屏上自动显示,测速快,效率高。 (4)菜单式操作,方便人机对话。
(5)海量测量数据可自动储存于内存和外插的SD卡,安全方便。 (6)数据可随时与计算机进行通讯。
(7)仪器内置多种测量应用程序,可满足实际测量需要。
(8)系统参数可视需要进行设置、更改。
全站仪按其外观结构可分为两类:(1)积木型(Modular,又称组合型)(2)整体型(Integral)
全站仪按测距仪测程分为三类:(1)短程测距全站仪(2)中程测距全站仪(3)长程测距全 站仪
4.在使用全站仪进行工作前,必须进行仪器的检验与校正,以避免测量工作工程中由于仪器本身造成的误差问题。全站仪是数字测图工作的主要设备,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测绘计量鉴定机构鉴定合格,鉴定周期为1年。除进行法定鉴定外,测绘单位还要进行日常的检验与校正工作,全站仪日常检校的内容包括: (1)照准部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2)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3)十字丝位置的检验与校正 (4)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 (5)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 (6)测距轴与视准轴同轴的检查 (7)距离加常数的测定。
在以上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全站仪可进行数据采集和放样等工作
5.在进行坐标测量时,通过设置测站坐标、后视方位角、仪器高和棱镜高,即可直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 设置测站点坐标的方法,参见“”。
设置仪器高和棱镜高,参见“”。
6.在建筑施工放样元素中,经常用到点的放样。当设置好测站点和后视点以后,就可以进行放样了。
①在大致位置立棱镜,测出当前位置的坐标。
②将当前坐标与待放样点的坐标相比较,仪器自动计算并实时显示距离差值 dD 和角度差 dHR 或纵向差值Δ X 和横向差值Δ Y 。
③根据显示的 dHD 、dHR 或ΔX 、ΔY ,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7.全站仪保管的注意事项
① 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带回办公室;不得放在现场工具箱内。
② 仪器箱内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并及时更换干燥剂。仪器须放置专门架上或固定位置。
③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一月左右定期通风防霉并通电驱潮,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④ 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8.全站仪是当今地面工作走向自动化、数字化的核心测量仪器。纵观其发展历程,总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站仪的小型化、系列化发展趋势。
(2)全站仪的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本地化。
(3)全站仪的功能集成化发展趋势。可以想像,“超站仪”的出现和使用,能在没有已知点的位置上实现对目标的测量或放样,即所谓的“无标石”、“无控制”测量。
全站仪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必将把地面测量仪器带入测量机器人时代。 第六章 一、名词概念
1. 测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2.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及该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3. 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求算两点间的边长及其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4. 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再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二、选择题
2. AB 3. A 4. A 5. B 三、简答题
1.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控制误差的积累;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2. 根据测区的情况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导线布设形式一般有三种:(1)闭合导线,只要一个已知点即可,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2)附和导线,需要两个已知控制点,具有检核观测成果的作用。(3)支导线,由于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不易发现错误,因此其点数一般不超过两个,它仅用于图根导线测量。
3.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 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 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 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
⑤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4.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值与容许值的比较;(2)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计算检验,不同等级的导线,其容许相对闭合差 不超过相应的规定。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中的不用点: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不同,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不同
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与检核,实例见教材的P190页的表.
6. 在山区及位于较高建筑物上的控制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控制点的高程较为困难,通常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三角高程的观测采用对向观测。 (1) 安置经纬仪与测站 上,量仪器高 和觇标高 ,读数至,量取两次的结果之差不超过1cm,取其平均值记入表。 表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
所求点 起算点 觇法 直 反 平距 竖直角 +
仪器高 + + 觇标高
高差改正数 高差 + 平均高差 起算点高程 所求点高程 +
(2)用经纬仪瞄准 点觇标顶端,观测竖直角1~2测回,前、后半测回之间的较差及各测绘之间的较差如果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差,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3)将经纬仪搬至 点,同法对 点进行观测。 (4)高差及高程的计算,见表.
当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平面控制点的高程时,应组成闭合或附合的三角高程路线。每条边均要进行对向观测。用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平均值,计算闭合环线或附合路线的高程闭合差的限差值为: m ()
式中: ——各边的水平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当 不超过 时,则按与边长成正比例分配的原则,将 反符号分配于各高差之中,然后用改正后的高差,从起始点的高程计算各点的高程。 四、计算题 1.
表 习题(5)数据表 点号 观测角(右角) ( °′″) 坐标方位角 ( °′″) 距离 ( )
坐标值( ) 1 98 25 36 2 128 39 34 149 46 14 3 85 12 33 244 33 53 4 124 18 54 300 15 11 5 125 15 46 354 59 37 1 76 34 13
98 25 36 540 01 00 ,
导线全长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容许的相对闭合差 2.具体计算见下表:
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使用计算器计算)点号 观测角(左角) ( ) 改正数 ( ) 改正角( ) 坐标方位角 ( ) 距 离
(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m) (m) (m) (m) (m)
点号 (m)
1 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218 36 24
63 47 26 +15 63 47 41 05 +
+ +
1 140 36 06 +15 140 36 21 63 00 26 + +
+ + +
2 235 25 24 +15 235 25 39 118 26 05 +
+ +
3 100 17 57 +15 100 18 12 38 44 17 + +
+ + +
267 33 17 +15 267 33 32 126 17 49
102 24 1 2 3 合计 807 40 10 75 807 41 25 辅助计算 导线全长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容许相对闭合差 . 第七章 一、选择题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二、简答题
1. 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由GPS卫星组成的空间部分,由若干地面站组成的控制部分和以接收机为主体的广大用户部分。
2. GPS测量误差从误差源来讲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类: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的钟误差、相对论效应)
2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误差)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接收机钟的钟误差、接收机的位置误差、接收机的测量噪声)
3. 如果接收机同时对3颗卫星进行距离测量,从理论上说,即可推算出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实际测量时,为了修正接收机的计时误差,求出接收机钟差,将钟差也当作未知数。这样,在一个测站上实际存在4个未知数。为了求得4个未知数至少应同时观测4颗卫星。
4. 根据采用定位信号(测距码或载波)的不同分为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
伪距定位:采用的观测值为GPS伪距观测值。它既可以是C/A码伪距,也可以是P码伪距。伪距定位的优点是数据处理简单,对定位条件的要求低,不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非常容易实现实时定位;缺点是C/A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为3m,精度较低;P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也在30cm左右,定位成果精度稍高,但存在AS问题(美国国防部对GPS卫星的P码采取的保密防卫性措施)。
载波相位定位:采用的观测值为GPS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即 、 载波或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载波相位定位的优点是观测值的精度高,一般由于2mm;缺点是数据处理过程复杂,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
5. GPS测量实施方法可分为方案设计、GPS控制网设计(各级GPS测量的精度指标、GPS网的基准设计、GPS网的图形设计)、选点建立标志、外业观测(天线安置、接收机操作)、成果检核和内业数据处理等几个阶段。 6. GPS定位技术是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卫星定位新技术,在国内外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用GPS进行工程测量有许多优点:精度高,作业时间短,不受时间、气候条件和两点间通视的,可在统一坐标系中提供三维坐标信息等,因此在工程测量中有着极广的应用前景。如在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中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壳形变监测等方面也已广泛地使用GPS技术。 第八章 习 题 一、选择题
1.在地形图上,只有( B )的等高线可以交。
A、盆地 B、悬崖 C、山谷 D、山头 2.在地形图上,可用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是( D ) A、控制点 B、电杆 C、烟囱 D、房屋 3.在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有( B )个
A、2 B、1 C、无数 D、3 4.在地形图上,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此处( B )
A、坡度缓 B、坡度陡 C、坡度为零 D、与坡度无关 5.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 A )必定相等。 A、地面高程 B、平距 C、水平角度 6.下列不属于地物的是( B )
A、森林 B、高山 C、河流 D、房屋 7.下列不属于地物符号的是( D )
A、比例符号 B、半比例符号 C、注记符号 D、等高线 8.在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是( B ) A、等高距 B、等高线平距 C、计曲线间的平距 D、间曲线间的平距
9.当地物很小时,不能用比例尺绘制时,常用( C )来表示 A、比例符号 B、半依比例符号 C、非比例符号 10.等高线的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 B ) A、陡 B、缓 C、均匀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地形图?
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和地貌沿垂直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将其缩绘在图纸上,这种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起伏情况的图,称为地形图。 2.什么是比例尺?常用的有哪两种?什么是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d与它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常用的有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 1∶5000、1∶2000、1∶1000、1∶500等比例尺地形图,被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3、何谓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有何作用?
通常人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为。因此,地形图上的长度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用ε表示,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绘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
4、1:500,1:1000,1:2000 等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分别为多少? 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5、何谓山脊线、山谷线?
在两山脊间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称为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
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称为山脊,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或分水线。
6、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的特征是什么?
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性为:
(1)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同。
(2)闭合性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相邻的图幅内闭合。所以,在描绘等高线时,凡在本图幅内不闭合的等高线,应绘到内图廓,不能在图幅内中断。
(3)非交性 除在悬崖、陡崖处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4)正交性 山脊、山谷的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5)密陡稀缓性 等高线平距d与地面坡度为i成反比。 7、何谓首曲线?何谓计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
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也称加粗等高线。 8、何谓等高距?何谓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它们三者关系如何?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为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
9、如何根据图幅大小及比例尺来计算图幅所表示的实地面积? 实地面积=图幅面积×M2 M为比例尺分母 10、何谓地物、地形?地物符号有哪几种?
地面上有明显轮廓的,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各种固定物体,如江河、湖泊、道路、桥梁、房屋和农田等称为地物。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如高山、丘陵、平原、洼地等称为地貌。地物符号有: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
11、图幅西南角坐标编号法是如何进行编号的?
图号一般采用该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公里数为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有短线连接。 第九章 习 题 一、简答题:
1、测图前有哪些准备工作?控制点展绘后,怎样检查其正确性?
1.图根控制测量及其数据处理2. 图纸的准备3.坐标格网的绘制4.控制点的展绘
控制点展绘后,应进行检核,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相邻两点间的长度,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否则应重新展绘。 2、什么是地物、地貌特征点?测图时如何选择?
地物特征点主要是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房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河岸线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树的中心点等。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和山谷的地形变换处、山坡倾斜变换处和山脚地形变换的地方。 3、简述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步骤。 在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 1.安置仪器
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经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 ,并记入碎部测量手薄。后视另一控制点B,安置水平度盘读为0°00′,则AB称为起始方向。
将小平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致一致。并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则ab为图上起
始方向线。然后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圆心固定在a点。 2.立尺
在立尺之前,跑尺员应根据实地情况及本测站测量范围,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然后依次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现将视距尺立于1点上。 3.观测
观测员将经纬仪瞄准1点视距尺,读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同法观测2、3、…各点。在观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其归零差不应大于4′。否则,应重新定向。 4.记录与计算
将观测数据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逐项记入表相应栏内。根据观测数据,用视距测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程,填入表相应栏内。在备注栏内注明重要碎部点的名称,如房角、山顶、鞍部等,以便必要时查对和作图。 5.展点
转动量角器,将碎部点1的水平角角值59°15′对准起始方向线ab,此时量角器上零方向线便是碎部点1的方向。然后在零方向线上,按测图比例尺根据所测的水平距离定出1点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时,高程注记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时可注至分米。同法,将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绘于图上。 5.绘图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在测绘地物、地貌时,必须遵守“看不清不绘”的原则。地形图上的线划、符号和注记一般在现场完成。要做到点点清、站站清、天天清。 4、何谓数字测图系统?它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连接测量仪器的输入输出设备,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编辑、成图、输出、绘图、管理的测绘系统。 二、计算题
1、某碎部测量按视距测量法测量数据见表9-4,试用计算各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高程。
表9-4 碎部测量记录表
测站点: 定向点: = = =0 点号 视距间隔 l/m 中丝读数
υ/m 竖盘读数L 竖直角 高差 /m 水平角 平距 D/m 高程 H/m 备注
1 83°36′ 6°24′ 48°05′
2 87°51′ 2°09′ 56°25′ 3 93°45′ -3°45′ 247°50′ 4 98°12′ -8°12′ 261°35′ 第十章 习 题 一、简答题
1、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2.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4.在图上确定任意一点的高程5.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坡度6.面积的计算
2、在地形图上确定面积的方法有哪些?简述之。 1.几何图形法
若图形是由直线连接的多边形,可将图形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图10-5所示的三角形、矩形、梯形等。然后用比例尺量取计算所需的元素(长、宽、高),应用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各个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最后取代数和,即为多边形的面积。 2.解析法
在要求测定面积的方法具有较高精度,且图形为多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值为已知值时,可采用解析法计算面积。 3.透明方格网
对于不规则曲线围成的图形,可采用透明方格法进行面积量算。 4.平行线法
方格法的量算受到方格凑整误差的影响,精度不高,为了减少边缘因目估产
生的误差,可采用平行线法。 5.求积仪法
求积仪是一种专门用来量算图形面积的仪器。其优点是量算速度快,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量算而且能保持一定的精度要求。 二、计算题
1、在1:500的地形图上求得 、 两点的水平距离 ,两点间高差 ,求 、 两点间的坡度? i=h/D=*500)=%
2、已知 点的高程为 , 、 直线的设计坡度 , 、 间的平距 ,求 点的设计高程?
h=i*D=-2%*100=-2m HB=HA+(-2)==
3、在下图中完成如下作业:
⑴根据等高线按比例内插法求出A、C两点的高程。 ⑵用图解法求定A、B两点的坐标。 ⑶求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⑷求定AB连线的坐标方位角。 习 题 一、简答题
1、施工测量遵循的测量原则是什么?
为了保证各个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测量也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在施工现场先建立统一
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点的点位,测设各个建(构)筑物的位置。
2、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几项?测设与测量有何不同?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1.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2.已知水平角的测设3.已知高程的测设
测设就是根据已有的控制点或地物点,按工程设计要求,将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因此,首先要算出这些特征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之间的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根据测设数据将特征点测设到实地。
3、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场合?各需要哪些测设数据?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纵横坐标之差,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的形式,且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地。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极坐标法适用于量距方便,且待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近的建筑施工场地。
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远,且量距较困难的建筑施工场地。 距离交会法是由两个控制点测设两段已知水平距离,交会定出点的平面位置。距离交会法适用于待测设点至控制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段长,且地势平坦、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地。
4、平面施工控制网有哪几种形式?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5、施工测量的精度最终体现在哪几项?因此应根据哪些方面进行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建(构)筑物的大小、性质、用途、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一般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低层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非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往往局部精度高于整体定位精度。 二、计算题
1、要在坡度一致的倾斜地面上测设水平距离为的线段,预先测定线段两端的高差为+,测设时的温度为15℃,所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试计算用这把钢尺在实地沿倾斜地面应量的长度。 △ld=30*112=
△lt=*10-5 *(15-20)*112= △lh=(112*2)=
L=112-()-()-()=
用这把钢尺在实地沿倾斜地面应量的长度为。
2、已测设直角AOB,并用多个测回测得其平均角值为90°00′48″,又知OB的长度为,问在垂直于OB的方向上,B点应该向何方向移动多少距离才能得到90°00′00″的角?
BB′=OB′*tan△β≈OB′*△β/ρ=180*48/206265=
3、利用高程为的水准点A,测设设计高程为的室内±标高,水准仪安置在合适位置,读取水准点A上水准尺读数为,问水准仪瞄准±处水准尺,读数应为多少时,尺底高程就是±标高位置?
b=HA+a-H设=+、A、B是已知的平面控制点其坐标与方位角为:A(,),αAB =125°48′32″,P 是放样点设计坐标为:P(,)求用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测设数据,并简述测设过程。 αAP=arctan()/= 40°31′49″
β=αAB-αAP=125°48′32″-40°31′49″=85°16′43″ 点位测设方法
① 在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点,按逆时针方向测设β角,定出AP方向。 ② 沿AP方向自A点测设水平距离DAP,定出P点,作出标志。 5、如图11-17,已知施工坐标原点O的测量坐标为Xo=,Yo=,建筑基线点Ⅱ的施工坐标为AⅡ=,BⅡ=,设两坐标系轴间的夹角α=16°00′00″,试计算Ⅱ点的测量坐标值。
xⅡ= xo+AⅡcosα-BⅡsinα=+135cos16°-100sin16°= yⅡ= yo+AⅡsinα+BⅡcosα=+135sin16°+100cos16°= 第12章 习 题
1.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工作?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主要工作为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墙体工程施工测量及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等。
2.在图2中,已标出新建筑物的尺寸,以及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尺寸,另外建筑物轴线距外墙皮240mm,试述测设新建筑物的方法和步
骤。
(1)用钢尺沿原有建筑物的东、西墙,延长出一小段距离l得a、b两点,作出标志。
(2)在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点,并从b沿ab方向量取,定出c点,作出标志,再继续沿ab方向从c点起量取,定出d点,作出标志,cd线就是测设新建建筑物平面位置的建筑基线。
(3)分别在c、d两点安置经纬仪,瞄准a点,顺时针方向测设90°,沿此视线方向量取距离l+,定出M、Q两点,作出标志,再继续量取,定出N、P两点,作出标志。M、N、P、Q四点即为新建建筑物外廓定位轴线的交点。 (4)检查NP的距离是否等于,∠N和∠P是否等于90°,其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3.轴线控制桩和龙门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置?
由于在开挖基槽时,角桩和中心桩要被挖掉,为了便于在施工中,恢复各轴线位置,应把各轴线延长到基槽外安全地点,并做好标志。其方法有设置轴线控制桩和龙门板两种形式。
1)设置轴线控制桩 轴线控制桩一般设置在基槽外2~4m处,打下木桩,桩顶钉上小钉,准确标出轴线位置,并用混凝土包裹木桩,如附近有建筑物,亦可把轴线投测到建筑物上,用红漆作出标志,以代替轴线控制桩。 2)设置龙门板 在建筑物四角与隔墙两端,基槽开挖边界线以外~2m处,设置龙门桩。龙门桩要钉得竖直、牢固,龙门桩的外侧面应与基槽平行。 根据施工场地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在每个龙门桩外侧,测设出该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高程线(即±0标高线),并作出标志。
沿龙门桩上±0标高线钉设龙门板,这样龙门板顶面的高程就同在±0的水平面上。然后,用水准仪校核龙门板的高程,如有差错应及时纠正,其允许误差为±5mm。
在N点安置经纬仪,瞄准P点,沿视线方向在龙门板上定出一点,用小钉作标志,纵转望远镜在N点的龙门板上也钉一个小钉。用同样的方法,将各轴线引测到龙门板上,所钉之小钉称为轴线钉。轴线钉定位误差应小于±5mm。 最后,用钢尺沿龙门板的顶面,检查轴线钉的间距,其误差不超过1:2 000。检查合格后,以轴线钉为准,将墙边线、基础边线、基础开挖边线等标定在龙门板上。
4.高层建筑轴线投测的方法有哪两种?
高层建筑物轴线的竖向投测,主要有外控法和内控法两种,
外控法是在建筑物外部,利用经纬仪,根据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来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亦称作“经纬仪引桩投测法”。
内控法是在建筑物内±0平面设置轴线控制点,并预埋标志,以后在各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预留200mm×200 mm的传递孔,在轴线控制点上直接采用吊线坠法或激光铅垂仪法,通过预留孔将其点位垂直投测到任一楼层, 5.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工作?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包括厂房矩形控制网测设、厂房柱列轴线放样、杯形基础施工测量及厂房预制构件安装测量等。
6.何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分别是什么?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
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主要工作有:水准基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2)具备检核条件 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 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 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