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循环经济特征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_梁木梁

循环经济特征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_梁木梁

来源:九壹网
2005年12月

第19卷第12期Dec.,2005 EastChinaEconomicManagement Vol.19,No.12

华 东 经 济 管 理

循环经济特征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木梁,

朱明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026)

[摘要]文章讨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剖析了循环经济观念特征、经济特征、技术特征、资源特征、环境特征、效率特征等主要特征,从核心思想、发展目标、本质内涵等方面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5)12)0061)04

OnRelationshipbetweenFeaturesofRecycleEconomy

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LIANGLiang,ZHUMing-feng

(SchoolofBusinessandManagemen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26,China)

Abstract:Theconnotation,aswellasthemaincharacteristicsofrecycleeconomyisdiscussedinthisarticle,suchascharacteristicsofnotion,economy,technology,resources,environment,andefficiency.Meanwhile,it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recycle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whichplaysapositiveroleindevelopingrecycleeconomyandmak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intorea-lization.

Keywords:recycle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recycleeconomy)尚没有统一的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表述:一是认为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成为一种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0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都仅仅是其技术经济范式的表征[1][2];二是认为循环经济是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规律要求,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实质是生态经济[3];三是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4]。

综上可认为循环经济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

律,通过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使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重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0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尖锐冲突,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与自然界协调发展[5]。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11循环经济的观念特征

(1)新的道德观。循环经济的道德观是生态道德观,由/以人类为中心0转向/以生态为中心0[6]。人类不再是征服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享用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人与自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维护和管理好自然是人类的神圣使命。强调同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是人的基本道德[7]。

(2)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系统内部要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收稿日期] 2005)08)1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1023);国家教育部基金资助项目(jyb200008B2)[作者简介] 梁 木梁(1962)),男,安徽合肥人,教授,院长,主要从事城市管理,供应链管理,决策分析研究;

朱明峰(1961)),男,河南商城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循环经济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61)从而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0的结果。循环经济的系统观认为,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保护生态系统,维持大系统持续发展。

(3)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自然资源并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则要求经济发展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经济发展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经济与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4)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价值观认为,自然不仅仅是可利用的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0和/垃圾场0。循环经济价值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环境具有价值,人类通过劳动可以提高其价值,也可以降低其价值;二是发展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必须与其所造成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相统一,追求社会经济与人文协调发展/效益0和/效率0的最大化,不以无节制地耗用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8]。

(5)新的生产观。传统的生产观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6)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的消费观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从而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0的误区,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7)新的发展观。循环经济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时,不仅仅用GDP来衡量,更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9]。

一种错觉0。循环经济则将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列为最重要的资本形式,认为自然资本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本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强调发挥自然资本的作用,一是通过向自然资本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本存量;二是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三是开展服务与流通经济,改变原来的生产、消费方式,使物质在经济体系内以循环为基础,通过物质的层级利用,达到整体最优;通过功能化服务,实现/非物质性0和商品利用价值最大化。 表1

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比较

循环经济(现代经济)

资源投入产品制造商品消费废弃物处理

最小投入最优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

线性经济(传统经济)大量投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10]

(3)资源投入的有效性。线性经济是一种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模式,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0构成的单向的物质流动方式;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强调/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0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4)产品制造的系统性。线性经济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经济系统内部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的叠加,从而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甚至与消费者存在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5)经济增长方式的质量性。线性经济通过大批量、低质量、低价格获得经济增长;循环经济通过高数量、高质量、合适价格获得经济增长,并建设循环利用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

21循环经济的经济特征

(1)经济发展的生态性。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在资源投入、产品制造、商品消费、废弃处理方面相比较具有最小投入、最优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特点,其比较见表1。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组织经济活动,合理和持久地利用物质和能量,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

(2)自然资本的价值性。线性经济注重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加工资本等非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则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正如英国哥伦比亚大学C.科拉克曾教授所说:/许多经济显著增长的结论都是在没有考虑自然资源损耗的情况下得出的,因此可能只是)62)31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在经济系统中,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经过生产和消费活动,物质实体从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或几种物质,其中的一些废弃物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而变为新的能源或原材料,即再生资源,这就形成了闭环式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是环境无害化技术(EnvironmentalSoundTechnology)。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

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该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同时也包括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目前主要类型有:

(1)污染治理技术。即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工程技术,这是用来消除污染物质的技术,通过建设废弃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净化处理。其特点是不改变生产系统或工艺程序,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通过净化废弃物实现污染控制。如矿业中对废水、废渣、废气的污染治理等。

(2)废物利用技术。这是用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目前已经研究开发了有关废物再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将煤矿生产中采出的矸石作为原料制成水泥或其它建筑材料等。

(3)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废物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它们在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即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是通过传媒的作用,加大绿色消费教育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同时大力开展绿色消费信贷,金融支持绿色消费。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优先采购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环境认证企业的产品,使用中注意节约及多次重复使用,使用后主动回收,以扩大绿色消费需求。

41循环经济的资源特征

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并且是有限的原则,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重要特征,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并积极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手段包括宏观上在经济运行全过程预防资源消耗,微观上在产品全周期控制资源消耗。51循环经济的环境特征

循环经济从源头开始通过预防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在物质流动全过程中控制污染,尽可能地多次使用各种物品,尽可能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甚至使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61循环经济的投资与消费特征

循环经济的投资与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和社会对于投资与消费的导向上,通过使投资、生产和消费环节形成统一[11]。一是通过绿色财政的实施,加大对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实施循环经济运作的企业给以财政补贴、减免税收、贷款担保与贴息等优惠;还可通过倾斜的产业,支持其到资本市场上市进行直接融资,引导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生产的生态化,从而扩大绿色投资;

71循环经济的效率特征

循环经济的效率特征表现为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是通过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行为,在最经济目标和最优秀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链接。生态效率有两层含义:其一,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其二,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二、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1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其实质是要求人们从向自然索取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可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而不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有两点:一是代内平等,要求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在/只有一个0的地球上,任何地区、国家或个人都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无发展的自由,其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防止并消灭的两极分化,实现同舟共济。二是代际平等,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要考虑下一代以及子孙后代的需求。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还要顾及人类文明的未来利益。

(2)循环经济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人为本,在开发自然、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并保护自然生态,尊重自然内在价值,使自然能够承载人类开发能力的发展模式。人类在实践中对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深入了解,促进了环境无边界(全球环境一体化)观念的形成。人类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线性经济转向循环经济,自然界才能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撑。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致性

(1)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支撑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人类发展的总战略和未来的奋斗目标。传统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把人类发展逼上了绝境。循环经济的产生取代了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其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

)

63)(2)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都兼顾发展效益与生态效益。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注重经济效益,不讲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就是用新的思路去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机制去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体现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目的。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出端,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既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又能制成新的产品。资源化过程有两种,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产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新产品,例如用废纸生产出再生纸,废玻璃生产玻璃,废钢铁生产钢铁等;二是次级资源化,即把废弃物变成与原产品不同的新产品。消费者也可通过购买利用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目前,一些国家已要求在大型机械设备上标明原料成分,以便找到循环利用的途径或新的用途。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产生,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废物的再生利用只是减少废物量的最终处理方式之一。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

31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本质体现

(1)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涵义。可持续发展经济强调经济数量的增加与经济质量的提高相统一,经济发展在关注当代人利益的同时,重视后代的幸福,经济发展不能危害后代人的需求能力。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经济要求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从而保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经济不是简单地否定经济增长,而是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人类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

(2)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遵循/减量化、再利

[13]

用、资源化0三个原则(即/3R0原则):减量化原则(Reduce)。也称减物质化原则,该原则主要针对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预防的方式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在消费过程中,人们应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再利用原则(Reuse)。该原则主要针对过程,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多次或多用途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在生产中,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研究零件的可拆性和重复利用性,从而实现零件的再利用。例如使用标准尺寸设计的计算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等非常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但仍能使用的物品;再循环原则(Recycle)。该原则也称资源化原则,主要针对输

[参考文献]

[1]诸大建.上海建设循环经济型国际大都市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67-72.

[2]解振华.树立新的发展观大力推动循环经济[J].环境经济,2004,(1):14-18.

[3]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10-13.

[4]曹凤中,等.循环经济是经济与环境兼而有之的双赢经济[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4):1-3.

[5]朱明峰,洪天求,等.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4,29.

(3):27-

[6]冯之浚.循环经济是个大战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5):1-1.

[7]田春秀.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树立新的观念)道德观[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63-.

[8]朱明峰.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9]张 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9-59.

[10][美]阿尔#戈尔,陈嘉映,译.濒临损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M].北京:编译出版社:1997.

[11]解振华.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J].环境保护,2003,(3):3-4.

[12]李 树.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评析[J].探索,2003,(5):51-54.

[13]陆钟武.关于循环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3,(5):1-5.

[责任编辑:许跃辉]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