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焦 第28卷 第2期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一一以福建省为例 林源昌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根据1994-201 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上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福建省农 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变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变动过程中的特点,并对2010-201 5年 的各项数值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灰色关联分析;GM(1,1)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O11)02—0016-0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占生活消 (一)农村消费结构变动过程的灰色关联分析 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它反映了福建省农村居民对各类商 在分析前,首先根据恩格尔系数标准 ],把1993年以 品的需求结构,对福建省整个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发 来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 展都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对福建省和地方农村居民消费 别为1993-1996年、1997—1999年和2000—2009年。然后按 结构的的研究较少“。】。本文拟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 灰色关联分析法 的要求,将福建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 测的方法,分析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指 消费支出及其构成因素作为一个整体,以农村居民年人均 出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依 生活消费支出作为参考序列,其构成因素作为比较序列, 据。 取分辨系数 =0.5,计算关联度并按大小排序(如表1所 一、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示)。 据福建省统计局统计,到2009年为止,福建省总人口 表1 1993-2009年福建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联度 达3627万,农村居民为1763万,占总人口比重为48.61%, 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O15.72元,仅为城镇居 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 3451元)的37.29%。如此庞大 的农村消费空间,表明农村居民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需 求。一旦福建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消费市场完 善,就可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大的活力。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过程分析 本文选取1994-2010年《福建统计年鉴》[5]提供的农村 1993—1996年,食品、医疗保健、居住位于前3位, 居民年人均活消费支出(X )及其构成因素(食品(x )、衣 说明三者对福建省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比较大。 着(X )、居住(X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X )、医疗保健 从中可以看出,受当时多种因素的制约,福建省农村居民 (X )、交通及通讯(X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x )、其 生活以吃住为主。医疗保健位于第2位,说明当时看病对 他商品和服务(X。))的官方统计数据(均为人均数据) 农村家庭来说费用较高。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 作为分析数据。之所以选取1993年以来的统计数据作为分 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交通及通讯等在关联紧 析数据,是因为考虑到1992年和1993年这一前一后的统计 密程度上均处于较低层次,说明农村居民的服务型消费较 指标相差很大,无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为使其基本一致, 少。因而,这一时期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具有 故选择1993年以来的数据(即1993-2009年)作为研究对象。 “贫困型消费”的特点。 三、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过程分析 1997—1999年,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升至第一位,说 作者简介:林源昌(1982-),男,福建连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研究生,硕士。 ・16・ 明福建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的增加,农民生 服务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将分别上升至第一位和第二位, 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又正好处于全国高校扩招初期 表明随着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1 999年开始),对于解决温饱农民来说,最迫切的愿望 不断增加,农民对家庭用品及服务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就是增加教育支出。食品降至第二位,说明农民的温饱问 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服务型消费将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 题已基本解决,对食品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但不是很大。 占有了一席之地。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带来了衣着 2000—2009年,食品又上升至第一。,说明随着经济的 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再一次激起了农村居民对衣着的需 发展,食品不安全问题多越来越多,如瘦肉精猪肉、“苏 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等有害食品,引起了农村居 升。而这一时期房价也迅速上涨,导致了农村居民对居住 求欲望,衣着由原来的第五位上升到都三位。居住将从原 来第二位降至第五位,表明在将来,国家房价起 降至第四位,说明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安全 民越来越关注,安全食品消费增加,引起了食品支出上 到了效果,农民用于住房消费的支出下降。食品从第一位 消费支出大大增加,居住…跃而至第二位。文教娱乐用品 及服务迅速退居第四位。 四、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 (一)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其构成因素的 各水平预测 我们以1993—2009年福建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及其构成因素等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中的 预测模型GM(1,1)_8],分别预测201 0—201 5年福建省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其构成因素的值。预测模型 如下: ①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93+t)=17275.26e。 一16205.47818 ②食品:;,,0993+f1:12855 13e ̄* r一12206 82464 ⑧衣着: 2f1993+t1=744.1576e。O9O”一690.768 居住: 3“993+t1:1728.227PoMs9f一158442 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0993+f1:795.9581e ̄0819 一742.068 ⑥医疗保健: s(1993+t)=362 345e。… 一336.325 ⑦交通及通信:; (1993+t)=597 8399e… 一566 77 ⑧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x ̄(1993+t)=1917437e。…一183765 ⑨其他商品和服务:X e0993+0=958.T308e。 一925.231 应用上述预测模型,可以得到2010—2015年福建省农村居 民的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其构成因素的预测值(见表2)。 表2 2010-2015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生话消费支与其构成因录预铡值 单位:元 ‰ x1 X x. X ‰ ](_ 509l 2203 297 85l 252 254 696 459 5512 2343 325 939 271 285 794 493 5967 2493 355 1035 2弼 319 906 530 6461 2652 388 1l41 323 356 1033 570 6995 2821 426 1260 350 398 1 180 612 7573 300l 465 1388 381 445 1345 659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 根据表2的预测结果,我们选取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 费支出的预测值作为参考序列,其构成因素的预测值为比较 序列,取分辨系数 =0.5,可求得2010—2015年福建省农村 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见表 3)。 表3 201【卜2015年福诤省农村居民年^均生活消赞支出与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联席 塑翌要兰岂丝垡旦耋 : : _x 兰 : 灰色关联度0 8140 0 8732 0 7983 0 9532 0 6992 0 6126 0 9063 0 7714 排序4 3 5 l 7 8 2 6 2010—2015年,对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比 较大的依次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衣着。在这一阶段,反映发展服务型消费的家庭设备用品及 问题将一步一步地被解决,农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将下降。 但这一时期医疗保健、交通及通讯支出、其他商品及服务 的关联度排序靠后,说明这种富裕还只能算是低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 消费水平。 收入状况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农村 居民收入中存在的增长缓慢、地域差距悬殊、可支配收入 的不确定等问题,是导致其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为此,的制定应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 首先,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引导各投资主体加大对农业 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以农户主、为辅、金融机构参 与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体系:其次,稳定促进农业增产和 农民增收的税收、价格、补贴等,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农民的收入:最后,加强对农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 广开就业渠道,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同时 确保农民务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加强教育,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首先,要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农民 由追求消费数量向追求消费质量转变;其次,加强对农民 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消费的认识,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 的消费。 第三,营造良好消农村费环境,吸引农民消费。 首先,要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鼓励农村居民消 费;其次,加大对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意向;最后,加强对农村消费市场管理 和监督,防止不良的奸商用伪劣产品坑害农村居民。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2010.1 5l,l40,l46,132,1 18, l1 7,l08,1l0,l16,137,141,133,l3l,l27,1 23,l78,1 77. [2]曲顺兰,陈欣,罗微.基于生活需求法和恩格尔系数法的农村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经济,2010,26 (3):118—1 23. [3]刘思峰,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8.44—65. [4]肖筱南.现代信息决策方法[M].北京: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4—149. [5]尹晓玲,范华洪,李东升.简析农村居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41—44. 编辑:彭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