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概念;设计;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节能建筑的定义
低碳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设备及材料购买、项目施工及投入使用整体过程中,降低能源损耗,减少CO2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建筑。建筑项目是资源与能源的固化产物,相关数据显示,50%的废气产于建筑领域,40%的CO2产于建筑施工,一座建筑物的整体耗能大约占自然总耗能的26%—30%左右。。
二、低碳节能建筑的特征
(一)能源损耗较低
。瑞士、丹麦等国,曾经提出了零排放、零损耗、零污染的建筑理念。
(二)融入环保意识
以往建设项目一般在施工过程中或投入使用时才考虑环保,但节能低碳建筑从购买建材开始,到运输、加工、应用、拆除等各环节,环保意识,贯穿始终,从而更好的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形成了特殊的建筑美学
普通建筑施工所应用的生产技术过于商品化,施工过程较为产业化、标准化,从而就导致各地区的建筑风格相近。但是对节能低碳建筑来讲,重点突出当地文化,应用本土资源,结合本土气象信息,使建筑风格更具地方性,形成了特殊的建筑美学。节能低碳建筑凭借其低能耗、重环保、特殊美感等特点,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
三、低碳下的建筑设计的方法
(一)应用绿色环保建材原料
项目建设施工中,建材原料是其能源损耗及产生污染的起源。现今,很多应用频繁的建材原料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人造的板材会释放甲醛气体,加气的混凝土会释放氡气等,这些气体不但会威胁环境,更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选取可循环再利用或工业化成品等原料,尽量不要选用能源包含较多的建材,从而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控制,防止有毒有害气体释放。另外,在选取建材原料时,还应对其地域特性及原生态特性进行细致考量。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
合理的建筑结构能够促进气体流通,降低空调或采暖损耗的能源,有助于贯彻低碳建筑的概念。对于不同环境来讲,建筑的结构也应发生变化,提倡室内同建筑统一化的设计标准,尽可能确保建筑结构的性能较强、能耗较低、耐用性良好等特性,进而降低施工过程中各项能源的损耗,将环境污染危害降至最低。
(三)自然采光的设计
自然采光指的是在白天,充分利用太阳光作为照明资源。将自然采光的设计进行类别划分,主要为主动式自然采光及被动式自然采光。
1主动式自然采光
主动式的自然采光可以利用光纤引导、镜面反射、导管作用、棱镜组合、卫星反射等方法进行建筑的采光设计。通常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地下建筑或没有窗的房屋中。另外,房间朝北、有防爆需求、识别有色物体等房间也会应用上述采光设计。其不但可以提高房屋采光的质量,在没有自然光的房间中也可以感受阳光,同时还极大的缩减了用于照明的资金投入,降低能源损耗,削弱CO2排放,对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2被动式自然采光
被动式的自然采光指的是在白天被动利用阳光进行照明的节能设计方法,在现今依旧采用。但是,此类建筑设计的采光方法都是在阴天基础上进行规划,并没有对阳光直射或晴朗天气进行考量,也没有对一天中阳光的变化进行思考,完全忽视了利用光热、光电等能源的问题。这对于光能来讲是较为严重的损失。虽然光能是一种取之不尽、利用率较低的自然资源,但却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方法对其进行应用,提高建筑的采光效果。
3采光设计方法
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自然采光规划时,设计人员应对建筑整体进行细致的评估与分析,尤其是对建筑物的间距、朝向、环境、周边障碍物等可能对采光设计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另外,还应思考建筑照明设施同室内格局的分配、怎样把自然光引入房间、照明设备的负荷区别、怎样提高照明设备的效率等内容。自然采光设计不但可以确保建筑的节能低碳,并且还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照明的舒适。其实,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应用自然光进行照明可以增强人们学习及工作的效率,并且保证人们的视觉健康。也就是说,自然采光的设计观念是一种低碳、环保、健康的方法。
(四)保温性能的设计
1应用单一建材进行保温设计
由于这种方法所应用的建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且重量较小,因此,适用范围较广。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情形的空心砖等建材都可以在非承重的保温墙体设计中应用。
2混合保温设计
这种方法不仅符合当前建筑的保温需求,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经济性能。例如:建筑项目利用混合保温方法进行施工时,其不但具有可以封闭空气、承载结构的外墙,同时还有实体建材的保温层,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这种方法一般广泛应用在热工需求较高的建筑中。
3承载建材与保温建材结合的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是应用强度符合相关标准、导热性能较低、耐久性能较强的材料进行施工。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的墙体内部先利用珍珠岩及水泥做一层保温层,然后做0.2cm的装饰面层。这种保温设计方法通常用于外墙设计中。
4传热特殊位置的设计
为防止钢筋混凝土过梁位置发生“冷桥”情况,影响建筑房屋温度,就应该在一些特殊的位置进行局部的保温设计。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节能降耗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讲,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勇于创新,利用环保建材及科学方法,进而更好的保护环境,确保人们的居住舒适、健康。因此,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引言
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工程的能源消耗量,另一方面,还能大大减少有害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的排放和污染,从而有效减少企业施工带来的碳排放量,能对环境减轻破坏和污染,这样就实现了施工企业的环保目的,也提高了工程建材的使用效率,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对消费者来讲,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低碳节能新理念的同时,在建筑中会吸收一些高科技的绿色产品,对广大消费者来讲是提供了一种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对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都是一大进步。
1、建筑设计的低碳理念分析
对于低碳节能的现代设计来说,内容及其丰富和充实,一般包括环境舒适健康、材料天然型、节能环保、能源优化等等,接下来笔者将分条陈述。1.1舒适健康的环境在用户体验方面来讲,环境的健康和舒适程度是用户最为看重的,为了保障这些条件,就要在设计上注意建筑的结构、质量、采光和温湿度等多种条件组合。1.2选择天然材料选择天然型建筑材料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居住条件的健康无害,通常在室内材料的选择上多青睐于天然型材料,并且这些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的严格检查。1.3节约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在于资源的高利用率和成本的节约,在低碳型建筑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节能型的建筑材料,运用专业技巧优化结构。1.4节能节能的具体措施是使用节能的技术和材料来优化建筑的条件组合。1.5优化能源组合指的是有效利用新型能源,为建筑设计出谋划策。
2、我国的低碳建设设计现状分析
建筑行业吸收使用低碳节能新理念,所强调的是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或建筑材料,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率。。目前我国对低碳型建筑的认知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或者误区,阻碍了低碳建筑行业发展。有很多投资者目光不够长远,他们仅仅看到眼前利益,认为使用节能型材料或者新型材料会加大施工的成本从而搁置低碳节能型建筑设计,这实在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3、基于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的有效对策
3.1选择节能系统
要想大力的推动我国低碳建筑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借助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和协助。低碳建筑的重点不仅在于对节能建材的使用,还有优化能源和重复利用资源等事项。针对我国地域辽阔这一具体条件而言,想要实施低碳型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开展低碳建筑。不同地区的能源使用和消耗等情况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将地区特点考虑其中,从而选择最恰当的节能方式。
3.2在建筑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整体化一的设计,减少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第二,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充分的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使得建材使用率最大化。第三,严控材料的大肆浪费。第四,增加建材利用率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废弃的建材进行重复利用,积极探究其利用价值和分配。3.2.2合理地选取建筑材料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选择建筑材料非常关键,这些环节都是可以减少浪费的好机会。选择建材包括施工的基础设备和内部装修的材料。事实上,很多的建材都是对环境有害的,因而合理的挑选建材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很有必要加大对新型绿色低碳材料的开发和研制,这样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低碳设计建筑对建材的需求。3.2.3合理的利用建筑控制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合理控制建筑面积,能够大幅地减少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耗损,比如日本人在建筑过程中总是格外重视空间的合理分配,因为最高效的利用空间。另外,考虑高效的利用空间,还可以将能源的再利用因素和空间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如,设计住房户型分配时需要对建筑空间本身的可变性和灵活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还要考虑到施工的时间和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之外,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垃圾。3.2.4对建筑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将建筑工程的周边环境考虑其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首先,充分调查当地的建筑周边环境,以当地具体条件为考虑基准来决定设计因素,最大可能的使得现代建筑和当地环境十分和谐的融为一体,不破坏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例如,实行低碳设计理念,首先要对周边环境也进行同化,在不破坏原建筑基础的条件下开展低碳设计建筑实施。其次,应该对绿化带的设计给予充分的分量和比重,绿化设计的高低往往直接预示着建筑的低碳理念的实行程度,也是用户健康、绿色生活条件的基本要求。最后,在大工程比如城市规划中要兼顾道路设计,对整个道路交通网有整体把握,使得人工设计最好的模仿和融于自然环境,确保低碳型建筑的开展。
4、结语
总的来讲,低碳环保的新型理念对建筑设计十分重要,制约着建筑行业各个环节的发展。具体实现低碳节能型的建筑应该非常看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建材上的节能这些方面,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实际问题和成效,以此保证低碳理念的实行。为了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又绿色环保的新型居住条件,工程的设计师应该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实际设计中,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门窗,2014,04:226+230.
[2]骆莹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216.
[3]徐振华.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门窗,2014,11:210+212.
[4]齐绍东.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
[5]廖广.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08)
关键词: 低碳;建筑设计;环保;策略
低碳顾名思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具体包括: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消费、城市、乡村、家庭等方面都低碳。它的核心就是低碳的经济和低碳的生活。要想降低碳排放量,就得使能源的消耗、能量的利用、各项开支都达到最低的限度。就建筑行业的低碳来说,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建筑材料低碳、建筑能源低碳、建筑排放低碳、建筑结构低碳等等。而达到以上要求,必须在建筑设计时就全方位的考虑清楚,下面就我国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谈几点思考。
一、低碳的建筑设计的重大意义及现实情况
1、低碳建筑设计将减少建筑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建筑废水、废气、废弃物排放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目的,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高科技的节能减排技术,使用绿色材料,为居民提供健康、绿色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建筑设计者常常投入更多的经历于建筑物的外表以及功能使用中,却很少考虑建筑的节能功能,造成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低效益、高能耗特点的建筑。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者们必须贯彻低碳设计理念,将其贯彻至设计当中。
2、我国低碳建筑的设计发展现状。一般来说,低碳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使用期限、建筑设备的制造等,尽可能地减少利用化石能源,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建筑行业中也逐渐得到了节能到低碳的合理转变,将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很好地体现出来。可以说,低碳与节能建筑都有着相同的一个特点,即两者都推崇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尽可能地减少使用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强调能源和材料对建筑过程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低碳建筑则更重视对效能的利用,有效降低建筑工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对人们居住环境、生态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但是,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对于低碳建筑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一部分投资者常常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建筑物的外表以及功能使用中,却很少考虑建筑的节能功效,认为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低碳技术必定会增高项目的成本经费,不利于其获得直接利益,并会导致房价不良上涨的现象。但是,从近年来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被动式建筑设计的以及低碳技术的利用,可以使建筑更好地体现节能的优势,达到低碳建筑的标准。
二、如何在低碳概念下进行有效的建筑设计
1、选择地点及环境。
首先,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在设计低碳建筑时,建筑师应该贯彻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山水、草木充分的研究,将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和生态、自然相融合。既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实用性,又能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其次,区域城市建筑环境整体发展。从个人角度认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结构存在着一定关系,提倡紧凑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当前人们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认为对土地利用的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而且建筑物拆除会带来大量建筑垃圾,现行建筑材料可回收性极差,造成了大量碳的放量。所以选址要结合当地的城市规划,尽量保证建筑物的自然寿命。
2、建筑体的形态设计合理。建筑物的形态不同,内部保暖和排气效果也不一样。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科学的建筑物平面和立体形式。要求设计师能具体分析建筑的地理条件、气候、建筑的规模和层数,设计时可以减少保暖和降温所消耗的能源,还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同时得兼顾建材的环保指标。能从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出发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污染。
3、建筑设计时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和人的生活直接相关,因此也是建筑过程中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原因。当前建筑行业的许多建材都难以达到环保指标。如有的材质会产生超标甲醛,有的水泥或混凝土能挥发大量有毒气体。一些媒体爆料的幼儿白血病都和违规建材有关,后果相当严重。因此,建筑设计时要多选择低碳环保的建材,或是可再生材料,能就地取材或是绿色材料更好,从而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
4、建筑保温设计。(1)单一材料的建筑保温设计。此种设计方案所选用的保温材料所具备的保温性能较高,加之保温材料不用兼顾承重作用,所以其选用的范围较大。如轻型空心砌块墙体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等,均适合用于非承重结构的保温墙体设计。(2)保温材料与承载材料相结合的保温设计。应选用强度满足承载要求、导热系统小、耐久性强的保温材料。如在砌体结构墙体或钢筋混凝土墙体内侧先做水泥珍珠岩砂浆保温层,而后做厚度为2mm的纸筋灰罩面的装饰层,该方案适用于外墙承担承重作用的墙体内保温设计。(3)混合做法的保温设计。该种设计方案既能满足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要求,又能确保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如,在保温设计时不仅要有承载结构和封闭空气间层的外墙,还要有实体材料的保温层,这样会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该方案适用于对热工要求高的建筑设计。(4)墙体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为了避免建筑中过梁或钢筋混凝土梁等部位出现“冷桥”现象,从而对室内温度造成影响,应当对这些重要部位实施局部保温措施。
5、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即将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和使用效果。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使得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协调统一。如今,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热建筑一体化,但从目前来看,风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是目前我国太阳能,更适于整合于新建建筑中,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后,而用于已建建筑的改造,热能利用于制冷与空调,还亟须技术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包括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热利用的主要形式。
6智能系统设计。智能系统设计可以使建筑在达到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备,从而减少设备的运行数量以及时间,降低对电能的使用,同时减少电气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智能系统设计与当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步调一致,重视高科技在建筑设计以及生态设施系统中的应用,利用其对各种设备如废水、废气等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监管,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营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为人们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将智能系统设计应用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使系统具有测量、监视以及控制建筑设备的功能,确保了各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综上论述,在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低碳环保节能的概念不仅是建筑师的口号,更是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主攻方向。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低碳建筑的优势,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保护地球大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低碳理念接收的较晚,科技方面发展不均衡,因此我们的低碳建筑行业还不是很发达。正是这样,说明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努力的方向更多,进步的潜力更大。相信建筑业这个龙头产业能真正的贯彻好低碳的理念,从而使低碳不再只是个概念,能真正落到成千上万个建筑中。
关键词:低碳;环保;建筑与环境;新技术手段的出现;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architect's responsibility is to built applicable beautiful housing for the human, not only to meet the objective, but also to use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so that residents feel meet on the heart. In addition, the architect has another goal, to protect the world's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low carbon buildings are the mainstream of toda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Meet the ideal of people to live pressure for reduction of nature,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oday's designers.Key words: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means;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低碳建筑,存在于整个建设过程,贯穿于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施工和后期的建筑使用这整个的建筑生命周期之中。而我们常说的“低碳经济”,就是指三低,既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通过三低,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打造低二氧化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建筑、电力、交通、冶金、交通、石化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建立强化我国的建筑节能之行标准,加大看管力度,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就是建筑师面临的挑战。
一、低碳环保型建筑的未来
目前我国的低碳建筑理念还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刚刚开始,但是,低碳环保的建筑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主流趋势。与此同时,一个严重被忽略的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建筑的建设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当中占据了几乎一半的数量,远远高于工业领域和运输业。
而二氧化碳,正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局部极端现象的产生,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可持续战略相背离。。而汽车交通等方面只占到30%。我国平均每建成一平方米的房屋,就会释放出0.8吨的二氧化碳。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建筑采暖、通风、照明、空调等方面所有的参数都要计算在其中,所以碳排量非常之大。建设环保低碳型的建筑迫在眉睫。
低碳环保是时代的呼唤,绿色发展是当今一大课题。当今中国的低碳建筑理念越来越广泛,许多建筑师已经意识到低碳建筑的未来。各式各样的有关于建筑环保的课题已经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建筑注意低碳设计。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的低碳建筑就会发展成为世界支柱性产业。
二、低碳建筑设计在中国的原因
低碳中国,我们最早是在世博的响亮唱响的。从此低碳理念充满中国人民的内心。理论指导实践,将低碳概念深刻的置于国民内心,我们就能够自觉自主的为中国低碳做出贡献。目前在我国,低碳环保势在必行。
1、资源短缺。目前在中国的建筑行业里,其相关能耗已经远远超过了工业能耗,成为第一耗能大户,约占能量资源的46.7%,尤其是在住房的使用中,同比发达国家,在相同技术条件下,是其他国家的二到三倍。这正是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为何在经济上有所落后的原因。因此,建设低碳环保建筑迫在眉睫,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筑在世界地位的加深,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世界资源的节约,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2、中国工业是发展中的工业。。中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已经摸爬滚打近10年,低碳正是现在研究的新的方向。不仅如此,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节我国对经济能源的过渡需求,这种理念也符合当前国际上的可持续和绿色建筑的发展。低碳建筑发展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向前发展,由此带动整个社会的产业优化升级。
3、环境的改变。我国人口越来越多,住房越来越紧张,这就是目前的国情。而建筑又是释放碳最多的产业,然而,住房紧张现象不易控制,因此加紧研究出低碳可持续住房成为一把利剑,我们在这项研究的精力不会白费,而且中国将是低碳生活的最大受益人。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极端天气现象,如:北极冰川消融,印度海啸频发,海水水面升高等等,都是由于二氧化碳超标导致的全球变暖形成的。所以说,低碳建筑的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低碳技术的出现
环境的改变通常导致技术的变革和创新,科技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与低碳建筑有关的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的成本,从而推动产业的进步。
1、当今社会环境。
。经验的缺乏当然会导致进步的种种困难,不过,我们相信开始的艰辛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成本很高,相关的技术还不发达,许多材料和经验都要向国外借鉴。然而国内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压力都将成为我国建筑设计师在未来低碳建筑设计中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越多的困难代表越大的成功几率。
2、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的关键
技术领域的创新才能够带动建筑业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建设。我国目前的环保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种:第一,清洁煤炭技术。煤炭发电在我国发电总量中占很大的比例,约有60%。从全球背景看来,中国的煤炭发电需要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第二,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是最佳的能源,在这项研究上我们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太阳能发电、发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一次能资源,是目前可行的最好的途径之一。第三,风能的有效利用。巧妙的利用风能,利用建筑自身的结构以导向风的流通,让风能在建筑内部合理的发挥作用,形成自然通风来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这样就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减少电力损耗,减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第四,新型材料的研发。,例如玻璃纤维。玻璃是一种透光很好的材料,由此发明的导光技术可以将室外的自然光倒进室内,尤其是在地下建筑中使用广泛。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灯的使用,从而减少建筑用电的使用,节约了发电资源。不禁降低经济损耗,更加是为环保做出贡献。自然光相比于人工照明更加对人眼有利,这是一个一举三得的技术。
四、加强建筑低碳设计
先进的理论能够知道实践,因此加深管理理念中低碳环保的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我国低碳体系的支持。
节能减排应用到设计上,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这些资源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设计上,我们可以不断线更自然界学习和靠拢。例如房屋的朝向设计,自然通风的设计,墙体、门窗、屋面以及建筑护结构中使用的具有保温隔热利用再生资源的性能设计。而人工设备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的少或者在使用中注意最低消耗,例如空调的使用和电灯的使用。
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因此低碳建筑的设计同样要因地制宜。热的地区要充分利用他的热能、光能。寒冷地区充分利用风能。这都是有效和正确的设计手段。在建筑设计中不要刻意模仿和盲目追随,方案要符合实际,一个合格的建筑师要摆好心态,并能充分利用环境。
五、结语
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开发低碳环保型建筑的机会,这次宝贵的发展将决定全人类的命运。我们有理由相信,准确洞悉建筑节能技术的未来,攻破技术难关,就能够激起中国房地产界的巨大波浪,甚至全球的低碳建筑浪潮。
当今世界是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也是节约型社会,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营造好的节约能源氛围,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建造低碳环保建筑是大势所趋。谁把我了低碳建筑建造技术,谁就把握住世界的直柱,也就把我住了世界的命运。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
参考文献:
[1].打造低碳建筑的几点建议[J],价值工程,2010,29(4)
关键词:低碳;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f low carbon concept in the meaning of building design were summarized, then, of low carb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related strategy analysis, finally,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resources in recycling is discussed. The author of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this paper aims to communicate with low carbon concept of building design related problem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each other for reference purposes.
Keywords: low carbon; Energy saving; Renewable energy;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环保是现代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理念,是人们对建筑设计提出的新要求,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建筑发展的趋势所在。。
一、低碳设计理念意义的概述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的理念决定了设计的质量、品位和格调。作为建筑设计师,应该树立低碳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确保建筑低碳节能环保价值的实现,也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以非扩张性为开发的基本原则,将低碳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全程,以保护自然环境,科学利用自然为策略,想方设法使土地有效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让开发产生的环境冲击降到最低,为建筑项目的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的实施。
二、建筑低碳设计的相关策略探析
在建筑设计中,低碳设计理念不仅应该贯穿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还应包括废弃处理等环节,想方设法减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排放。在确保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坚持便于建筑撤除的原则进行设计,着重从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强对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的设计等方面入手。
(一)从建筑环境角度的考虑建筑低碳设计
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好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坚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用建筑的低碳设计带动、影响周边环境,用周边环境促进建筑低碳设计的实现,促使建筑低碳设计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建筑低碳设计时,应该想方设法增加建筑环境的绿化面积,适当增加绿化环境中植物的密度。特别是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应该科学规划交通线路,科学合理地调整城市环境的布局,千方百计地加强人工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促使建筑环境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二)从材料的使用、开发与利用的角度考虑低碳设计
1、尽量选用合适的绿色建材
从建筑、装修等材料的生产、使用等环节来看,都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有的混凝土能够散发出一种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氡气,人造板材中能挥发出大量的甲醛。从城市建筑来看,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而水泥具有非常搞的能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大,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惊人,每一个平方的这种结构的建筑,可以产生的二氧化碳大约为300千克到400千克,特别是对混凝土进行拆除处理时,其废弃物往往是难以处理的。从材料的使用来看,如果使用不当,将对建筑的使用、维护等方面留下很多隐患,造成很多的麻烦。所以,在选用建筑材料或建筑中所需的工业成品的时候,应该尽量地选用能源低的材料,尽可能地选用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从循环利用的角度选择建筑材料。譬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其生土材料主要是用黄土进行直接加工后形成的生土材料,另外,将麦草、芦苇混入其中,能有效地防止建筑结构发生开裂。从生土建筑来看,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如施工简单易行,能耗非常低,材料储备丰富,取材方便。从土坯砖来看,其生产制作成本非常低,仅仅只有混凝土的20%,如果用土坯砖做外面的围护结构,同样可以达到像混凝土材料一样的舒适安全的效果,甚至比混凝土更佳。从土坯砖的加工过程来看,因为不需要进行煅烧等处理,几乎没有什么污染,土坯砖的材料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有的还可以将此用作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在选用内部装修材料时,应该注重装修材料具有这样的特点:能耗低、功能简单高效、便于施工和维修、对室内小环境的气候可以进行适当有效地调节功能。
2、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时,应该注重材料资源的节约设计,使其真正满足节材的要求,这就需要从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垃圾的减排入手,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材料的成本,节约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一,应该尽量保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的一致性,做到设计的一体化,从而使建筑结构的要素尽量地减少,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损失,降低建筑的能耗。第二,深入了解并掌握材料的具备的各种特性,以便在使用中充分利用材料性能的优势,将其与紧密地与建造相结合。第三应该尽量选用耐久性较强且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建材,比如其自身重量较轻、具有可再生性的钢结构构件。这种材料不仅在现场搭建拼装方面非常方便,而且可以使施工环节尽可能地减少,可以使施工周期大大缩短,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概率,减少废弃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三)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
一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这样可以使面积总体需求降下来。在建筑空间需要量较大建筑工程或建筑集群来说,提高空间利用率尤为重要,对住房面积的标准进行合理控制,这样就可以使建造能耗降到最低。由此可见,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建造总体空间面积尽可能地缩小,也是建筑低碳节能的重要手段。二是从再利用的角度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是建筑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发展的契机。户型设计中考虑空间的灵活可变性,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四)从建筑形式的角度做好低碳设计
1、墙体的构造形式与太阳能的利用
建筑物的墙体保温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物节能指标的关键,是很多国家目前建筑节能开发的重点。墙体的颜色、材料、构造方式都会对建筑的能耗产生影响。
2、屋面的节能设计与构建
立体绿化网络体系蓄水、架空、覆土种植屋面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的方式。屋面绿化与墙体垂直绿化相结合,在美化建筑、充分利用雨水、遮挡东西向日晒的同时,水分的蒸发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屋面及室内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三、从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加强低碳设计
在高度节能设计的同时,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可再生利用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1、节能系统的选择
建筑的能源消耗性存在地区差异性,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比如北方城市采暖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较高,对炭的消耗也最大,就需要考虑在加强保温设计的同时寻求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大量缩减碳排放。
2、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满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总而言之,建筑低碳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理念,它贯穿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涉及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从节能降耗和资源的再利用等方面,去考虑建筑的低碳设计问题,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低碳生活带来的实惠。
参考文献:
[1]张希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7)
[2]谭光伟,吴丽华.基于低碳经济的建筑设计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 2010,(06)
[3]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02)
关键词:低技术生态概念 低技术生态技术特征 陕北窑洞
。生态技术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方式和实现保证。在建筑领域内,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一、低技术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
生态建筑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低技术、轻技术及高技术。低技术生态建筑通过精确的技术分析,不用或用很少的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而适宜技术生态建筑则通过最新的建筑技术来使建筑物更轻、更灵活,从而节省建筑材料和运输费用。
无论是原始的地域建筑还是当代地方主义建筑,都能在技术水平上因地制宜,注意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地方资源,巧妙而合理地利用本地传统技术进行建造,其建筑形式几乎完全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状况、地域风格等决定,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果。这样的建筑我们称为“低技术生态建筑”。
二、低技术生态建筑的技术特征在陕北窑洞建筑中的体现
陕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省的延安市和榆林市。陕北窑洞建筑是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生长的。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窑洞多建在黄土高原的山脚或山腰,是天然黄土穴居形式。窑洞的布局十分灵活,多随地势挖掘,无固定的朝向,形成一孔孔、一排排、重重叠叠、高低错落的布局。
⑴本土化
从根本上说,建筑技术总是从十分具体的地方条件发展而来的。一定的建筑技术首先满足产生这个技术的地方的需求;而技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才能合理的加以利用。“低技术生态建筑”以原始的地域性建筑为出发,其技术特征首先表现为充分的本土化、本地化,即具备一定的独一无二性、不可替代性。有些技术虽然适用于一些地方但不一定适合其他地方。
陕北地区从大地貌类型来看,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貌,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对于本地传统窑居有重要的影响。生活在沟壑地区的居民,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为了生存只能利用城镇中不可耕种的沟坡地带挖窑建房,这种因地制宜、顺应地势,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耕地,空间层次丰富,不仅利于利用有利的自然因素来创造生产生活的环境,而且使得传统窑居十分和谐地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当中。
⑵低技术
低技术生态建筑由于立足于本地,立足于传统,较少或基本不采用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现代建造技术和材料,因而其建造技术往往显得简单、粗糙和实用,以有效消除当地气候的不良影响,以满足基本的居住环境为主要目标。
在建造窑洞时,工匠艺人几个人与户主组织起来,自己丈量备料,就可将窑洞建成。不需要大的机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化的设备。箍窑技术施工简单、造价低廉,易学易用。因此,许多居民都谙熟一套施工技术。其次,由于黄土易于挖掘,换取物力所需的劳力并不十分繁重,一家一户就可以承担。当地居民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很好的体现了生态建筑的低技术性能。
⑶经济性
低技术生态建筑的重要技术特征体现在经济方面:首先,建造成本低,除了建造几十简单,注重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回收利用。其经济性还体现在低耗能上,低技术生态建筑几乎完全利用建造构造形式、空间组织、材料使用来维持室内外的气候平衡,较少采用额外的空调系统,同时除了必要的水、电、气外,几乎不需要更多的能源来维护运营。
陕北窑洞造价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性,而且靠崖窑挖出的原土还可以填坡造地。地域技术为使用者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从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关系,也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陕北窑洞中一般都设有火炕,当地生产的煤炭为主要燃料。一把火既要取暖又要烧饭,利用烧饭的余热将加热的空气在火炕烟道中转换成辐射热量,有效地节省了采暖耗能。而在夏天,烟道因其连通室内外的完整的管道系统使得它能够引导并加速空气对流,能够对于窑洞内部原本不太好的空气环境有所改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空气调节的费用。
许多窑洞顶部和窑院内都种植蔬菜与花草树木。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利用屋顶,增加植被,不仅可美化环境,固化尘土和净化空气,还可在夏季阻减土壤的传热,调节微气候,实为一利多用。
⑷环保性
低技术生态建筑由于在建造过程中注意与地方的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因而很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地方性材料由于气有机的特性对自然环境污染较小;即使在建造生命周期完结之后,建筑材料也可以作到“来自自然,还于自然”。
陕北窑洞以黄土、石材作为主要的建造材料。黄土与石材直接取之于环境,可用于建窑砌火炕或挖土脱坯烧砖。而且一旦废弃,还原于环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影响甚小,并可循环再利用,符合生态学的多级循环的原则,可称为天然的环保型建材。
结语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注释:
[1]侯继尧 王 军.中国窑洞[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09
[2]张璧田 刘振亚.陕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李 鹰 张 彦.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新型窑洞住宅[J].建筑学报,2006,03:42-43
[4]崔 玲 王 波 王燕飞.窑洞的生态优势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2):85-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