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来常住人口是否具有本地户籍权益?

外来常住人口是否具有本地户籍权益?

来源:九壹网

户口迁移后,户籍所在地即为迁移后的住址,而非原出生地。户籍所在地是指户口本上的现住址,因此户口迁移会导致户籍所在地的变更。居民若因就业、搬迁、升学等原因离开原出生地,但未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则户籍所在地不会改变。只有在办理户籍迁移,如大学入学迁户、参军、搬迁等情况下,户籍所在地才会随之改变。

法律分析

户口迁移后,户籍所在地填写的是迁移后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指的是户口本上现在的住址,所以户口迁移了,户籍所在地也随之改变。

由于就业,搬迁,升学等事宜居民不在原出生地生活居住时会形成居住地址,如未发生户口迁移等,户籍所在地将不变。如果办理了户籍迁移,户籍所在地就是迁移后的地方,如大学入学迁户、参军、搬迁等等情况。

拓展延伸

外来常住人口的社会福利与权益保障

外来常住人口的社会福利与权益保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许多地方,外来常住人口往往面临着与本地户籍人口不同的社会福利待遇和权益保障。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常住人口在城市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确保外来常住人口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口相当的社会福利和权益保障,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制定和实施,提高外来常住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包括医疗保障、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外来常住人口的法律援助和权益保护,确保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的社会,实现外来常住人口的社会福利和权益保障。

结语

户籍迁移后,户籍所在地会随之改变。对于外来常住人口来说,社会福利与权益保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加强制定和实施,提高外来常住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和权益保护,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的社会,实现外来常住人口的社会福利和权益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

第十四条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除第九条规定的以外,必须办理申请手续。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可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申请。

第十五条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当地市、县,在国外为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

第十六条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审批。经批准的,由发给证书。

第十七条本法公布前,已经取得中国国籍的或已经丧失中国国籍的,继续有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