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间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法律分析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
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工伤的认定标准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人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必须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且与工作职责相关。其次,工伤认定的程序是指工人在发生工伤后,需要向所在单位报告,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评估,最终由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认定。认定的程序包括提交申请、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进行调查核实等环节。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的确立,旨在保障工人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和赔偿。
结语
工伤认定标准和程序的确立,旨在保障工人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和赔偿。工伤范围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工作职责相关的暴力伤害,以及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等。工伤认定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并经过单位报告、审核、评估等程序。我们应该重视工伤保护,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工伤认定工作,确保工益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