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状和起诉状的区别:
1、目的不同:起诉状是用于启动一审程序的诉讼文书,而上诉状是用于启动二审程序的诉讼文书;
2、内容不同:起诉状应载明原被告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而上诉状应载明上诉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3、法律效力不同:起诉状是启动一审程序的必要文件,必须按照规定提交,否则不予受理。而上诉状是启动二审程序的必要文件,但可以在一审程序中不提交,在一审判决作出后才提交;
4、格式要求不同:起诉状和上诉状的格式要求不同,起诉状需要按照规定提交,格式要求较为严格,而上诉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格式。
上诉的条件具体包括:
1、必须有合格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裁定;
3、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4、上诉状的内容应当明确。当事人要求上诉的,应当在接到判决书、裁定书后15日内提出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同时递交上诉状副本的份数;
5、上诉应当递交给人民。上诉状应通过原审人民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
上诉的情形包括: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
综上所述,上诉是当事人对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要求上级人民进行审理,并撤销原判决、裁定的诉讼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
原审人民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不得再次发回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