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御的读音是:bèi yù。
 备御的拼音是:bèi yù。 简体是:备御。 注音是:ㄅㄟˋㄩˋ。 繁体是:備御。 结构是:备(上下结构)御(左右结构)。
关于备御的造句
1、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  
2、南方地区,小雪节气开始要准备御寒衣物、手炉、汤婆子之类。  
3、史岩之并落职解官,曾伯坐岭南闭城自守,不能备御;岩之坐鄂州围解,大元兵已渡江北还,然后出兵,又命程芾任事,以致败绩。(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备御造句)  
4、壬申,李曾伯、史岩之并落职解官,曾伯坐岭南闭城自守,不能备御;岩之坐鄂州围解,大元兵已渡江北还,然后出兵,又命程芾任事,以致败绩。  
关于备御的诗词
《寄周中丞备御关口》  
备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1.见'备御'。2.充当裁决者。基础解释:见/'备御/',见/'备御/'。充当裁决者。
二、引证解释
⒈见“备御”。⒉充当裁决者。引《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亦作“备御”。防备。《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宋苏舜钦《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使齎手詔问攻守方略,公画备御之策甚详。”清王韬《弢园文录·变法中》:“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臺、水雷,独擅其胜。”
三、网络解释
备御备御,有二种含义,一为明代低级镇戍武官,设置于辽东镇,通过其名称就能知道其中含义,见(万历)《明会典》卷一二六《兵部九》,第650~651页。二为世职名。后金天命五年(1620)清太祖努尔哈赤序列五爵,置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以上均各分三等)、备御,俱为世职。综合释义:见“备御”。充当裁决者。《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亦作“备御”。防备。《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宋苏舜钦《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使齎手詔问攻守方略,公画备御之策甚详。”清王韬《弢园文录·变法中》:“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臺、水雷,独擅其胜。”备御[bèiyù]防备也。《左传·昭公七年》:「君其备御三邻。」;《国语·周语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后汉书·史弼传》:「职典禁兵,备御非常。」;《三国志·吴书·薛综传》:「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梁书·陆襄传》:「修城隍为备御。」;唐、白居易〈除阎巨源充邠宁节度使制〉:「有引弓犯塞之虞,寄深于备御。」汉语大词典:(1).见“备御”。(2).充当裁决者。《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亦作“备御”。防备。《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宋苏舜钦《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使赍手诏问攻守方略,公画备御之策甚详。”清王韬《韬园文录·变法中》:“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擅其胜。”国语辞典:准备防御。其他解释:防备也,御与御通。《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虑之患,岂忘共命。」会笺:「御,与御通。备御不虞,谓军旅之备,边境之防。」;《楚辞·屈原·九章》:「俾山川所备御兮。」;《三国志·吴疏·吕蒙传》:「所以备御甚精。」防备也。《左传·昭公七年》:「君其备御三邻。」;《国语·周语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后汉书·史弼传》:「职典禁兵,备御非常。」;《三国志·吴书·薛综传》:「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梁书·陆襄传》:「修城隍为备御。」;唐、白居易〈除阎巨源充邠宁节度使制〉:「有引弓犯塞之虞,寄深于备御。」
关于备御的词语
御备  御茶床  备五备十  骖御  嬖御士  飙御  败御  跸御  惩御  备御  
关于备御的成语
不避强御  折冲御侮  金口御言  御沟流叶  御沟红叶  以书为御  出豕败御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龙御上宾  铁面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