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襞方的拼音

襞方的拼音

来源:九壹网

襞方的读音是:bì fāng。

襞方的拼音是:bì fāng。 结构是:襞(上下结构)方(独体结构)。 注音是:ㄅ一ˋㄈㄤ。

关于襞方的成语

元方季方  盂方水方  东方不亮西方亮  独霸一方  东方骑  孔方兄  

襞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1.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襞方[bìfāng]⒈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基础解释: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二、引证解释

⒈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襞方缀於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宋程大昌《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繒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於衣,而黄繒居四色繒之中,以此缀诸衣上,以表蚕工之成,故名襞方。襞者,积而会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綵线繫臂益文也。”乌丙安《民俗学丛话·<五彩丝·粽子·龙舟>》:“至于彩丝缠折方,正是《荆楚岁时记》所说:‘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三、网络解释

襞方bìfāngㄅㄧˋㄈㄤ综合释义: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襞方缀於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宋程大昌《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繒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於衣,而黄繒居四色繒之中,以此缀诸衣上,以表蚕工之成,故名襞方。襞者,积而会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綵线繫臂益文也。”乌丙安《民俗学丛话·<五彩丝·粽子·龙舟>》:“至于彩丝缠折方,正是《荆楚岁时记》所说:‘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汉语大词典: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宋程大昌《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缯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于衣,而黄缯居四色缯之中,以此缀诸衣上,以表蚕工之成,故名襞方。襞者,积而会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綵线系臂益文也。”乌丙安《民俗学丛话·〈五彩丝·粽子·龙舟〉》:“至于彩丝缠折方,正是《荆楚岁时记》所说:‘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关于襞方的词语

孔方兄  独霸一方  方便门  东方骑  方寸地  方外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