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蒲的读音是:shù pú。
束蒲的拼音是:shù pú。 结构是:束(独体结构)蒲(上下结构)。 注音是:ㄕㄨˋㄆㄨˊ。
束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1.成捆的蒲柳。2.'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基础解释:成捆的蒲柳。/'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
二、引证解释
⒈成捆的蒲柳。引《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蒲。”郑玄笺:“蒲,蒲柳。”⒉“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参见“束蒲为脯”。引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箝语燔书,秦欲愚其民而不能愚陈涉;指鹿束蒲,高欲愚其君而不能愚子婴。”翁元圻注:“《艺文类聚》引《史记》云:‘赵高将为乱,先设验,束蒲以为脯,惑二世,有言蒲者诛之。’今《史记》无。”
三、网络解释
束蒲束蒲,成捆的蒲柳。《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蒲。”郑玄笺:“蒲,蒲柳。”综合释义:成捆的蒲柳。《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蒲。”郑玄笺:“蒲,蒲柳。”“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箝语燔书,秦欲愚其民而不能愚陈涉;指鹿束蒲,高欲愚其君而不能愚子婴。”翁元圻注:“《艺文类聚》引《史记》云:‘赵高将为乱,先设验,束蒲以为脯,惑二世,有言蒲者诛之。’今《史记》无。”参见“束蒲为脯”。汉语大词典:(1).成捆的蒲柳。《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蒲。”郑玄笺:“蒲,蒲柳。”(2).“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钳语燔书,秦欲愚其民而不能愚陈涉;指鹿束蒲,高欲愚其君而不能愚子婴。”翁元圻注:“《艺文类聚》引《史记》云:‘赵高将为乱,先设验,束蒲以为脯,惑二世,有言蒲者诛之。’今《史记》无。”参见“束蒲为脯”。其他释义:1.成捆的蒲柳。2.'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
关于束蒲的成语
蒲柳之姿 胯下蒲伏 蒲扇价增 蒲鞭示辱 蒲柳之质 安车蒲轮 膝行蒲伏 瞻蒲劝穑 蒲鞭之政 束蒲为脯
关于束蒲的诗词
《送你一束蒲公英》
关于束蒲的词语
束束 隘束 束刍 束担 束手束脚 砥束 束蒲为脯 缠束 束蒲 寒蒲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