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例

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例

来源:九壹网

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文1

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因其专科化的特殊原因,使之在护理方面与病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传统的手术室护士工作方式仅仅是在手术间内配合手术,很少与手术患者接触。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仅是一个手术配合者,而且还是手术患者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2]。

目前,在对住院患者实施的服务活动中,手术室护理工作大多数还采用功能制模式,与病房的优质服务存在脱节。因此,转变思维模式、探索适合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模式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要探索和实践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目前,在全院所有病房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有护理人员15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5名,护士4名,每日平均实施手术12台左右,具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条件,并于2011年10月开展此项工作。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标准、岗位职责及流程 加强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重新修订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流程等,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注重的是手术和手术配合,忽略手术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修订则体现以手术患者为中心,以安全、规范、方便、快捷为原则,同时兼顾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及患者家属感受和需求。

1.2.2 加强护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加强护理培训,特点是分层次、多方式,内容包含护理理念、沟通技巧和专科技能培训等。制定并实施手术室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进行礼仪规范、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服务流程和标准的培训与考核。

1.2.3 护士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 制定护士的分层管理,根据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核定护士能力级别,分配不同难度的手术,实行护士分层使用。建立专科组长负责制,专科组长负责本专业的疑难手术配合、业务指导、教学、科研、质量控制等工作。

1.2.4 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探索排班模式 护理部根据手术量、手术难度、手术床周转率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与动态使用,实行专业护士准入制,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之比≥3:1。护士长负责排班,护理人员按手术专业配合分组,每个组由主管护师担当负责人,其职责组织组内病例讨论、解决组内疑难问题、临时协调组内人员等。每台手术安排专门的巡回和器械护士,对每位手术患者实施责任制、包干式护理,每台手术的配合护士全面负责手术前、术后访视,术前准备和手术配合,连续工作中途不换人,责任全面落实。必要时组内人员相互协助,实现对手术患者护理的无缝隙衔接。而器械护士要全神贯注做好台上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1.2.5 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护士的绩效考核以手术护理质量、手术数量、手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建立护士手术工作量统计表,护理质量考核结果登记表、满意度调查登记表,由手术医生、护士长、专业组长对护理工作进行考评,与护士当月的薪酬直接挂钩。

1.2.6 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

1.2.6.1 实施手术访视 根据手术访视的目的、意义,制作专科手术访视卡,制定规范化手术访视指导语,有针对性地实施心里疏导,利于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以适应手术的需要[3]。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主要内容包括:护士自我介绍;全面了解病情(探视患者,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做好沟通),对手术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手术前健康宣教及手术注意事项介绍;患者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解答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手术护理计划。手术后第2~3天,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做满意度调查。

1.2.6.2 患者交接方面 术前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要求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以标准的仪容、仪态接诊患者。

1.2.6.3 细节护理服务 巡回护士术中全程负责患者的护理,做好细节服务,满足患者需要,保证患者安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 min调节好手术间的温度,刀口冲洗用温盐水,并制作肩颈部马甲为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的颈肩。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抚,耐心解释、仔细回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做好健康宣教。

1.2.6.4 手术配合专业化 成立以科室为单位的专业组,设立专业组长和专科护士。根据手术医生的特殊要求购置专科器械,满足手术医生使用器械的个性化需求。熟悉掌握每位医生的手术习惯、操作特点及手套型号,手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并根据专科特点进行相应专业细化,为各科医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使手术配合更加默契[6]。同时定期问卷调查了解医生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

1.3 实施效果评价 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手术室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满意度。上述每类满意度调查表的每个项目分值为1~10分,每类调查表的总分为100分,最后计算平均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及手术患者、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外科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手术量的不断增加都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上提出了更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7]。管理者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规范及标准,规范了护士行为,明确了工作方向,在实施优质护理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不断进行护理工作流程的改进,使工作环节衔接紧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2 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手术室护理人员规范化专科培训,使各级护理人员得到充分培养,是培养适应现代高素质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的有效途径[8]。针对手术室护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分层次、多方式护理培训,内容包含护理理念、沟通技巧和专科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手术患者和医师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3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提高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满意度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会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和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3.4 提高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加强了护士科学管理,保证临床护士配备,合理调配护理人力,加大护理培训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护士福利待遇,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得到了领导、患者、医师的认可和赞赏,提升了护士职业形象,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自豪感,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12]。因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伟.转变模式 求真务实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5-8.

[2]刘卫华.现阶段手术室护理管理探索[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6(11):56-58.

[3]谢倩,杨敏,陈俐,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09-811.

[4]周雪华,杨西宁.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20-6321.

[5]程宗燕,李福宣.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品牌的创建与实施[J].全科护理,2012,10(29):2757-2758.

[6]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

[7]刘卫华.现阶段手术室护理管理探索[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6(11):56.

[8]姜雪,陈素兰,陈丽媛,等.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15-416.

[9]杨小红,阮爱娟,桂赛银.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21-122.

[10]冯小平.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2):131-132.

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文2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1]。手术室的护理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还有可能影响医生的状态,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质护理已经在各大医院全面展开,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2013年,我院成立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为研究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本院将其与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选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成员共30例,将其归为优质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我院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的人员30例,归纳为常规组。

优质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2:28,年龄19岁~40岁,平均年龄(28.63±3.34)岁,工作年限1年~22年,平均工作(10.35±1.07)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7名护士;常规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1:29,年龄20岁~39岁,平均年龄(28.94±3.17)岁,工作年限1年~20年,平均工作(10.19±1.20)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7名护士。优质组护理人员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护理人员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包括手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并向患者讲述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手术流程,协助医生改变患者等,在手术后,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给药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建议等。

1.2.2优质组 优质组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及手术后护理。手术前护理主要是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疏导患者的紧张心理,鼓励其安心接受手术;术中护理主要是做好细节工作,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或者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进程,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术后护理主要是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等处理,保证手术室的合格。对患者讲解康复知识,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

1.3评价指标 调查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定期对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对应的手术室进行检查,分别检查80次。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例数越多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工作年限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表示患者满意度、合格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P

2结果

优质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医生及患者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场所,其护理质量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也影响着医院的声誉[2]。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 制定优质护理的标准,采取考核的形式,选取出符合优质服务小组的护理人员,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②转变服务观念 转变各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态度,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不断强化各个护理人员优质服务的意识。③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组织各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培训,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的技能及配合医生的技术水平[3],同时需要加强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管理水平。④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制度,采取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岗位的不同、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工作质量等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达到标准及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未达到标准的护理人员扣除部分奖金。

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文3

优质护理服务

制定方案,集中培训,提升综合素质:结合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细则和方案,制定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细则,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并与每月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定挂钩。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标准在科内反复组织学习统一认识,使科内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的有了明显的转变。

强化对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并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特点对她们进行人际沟通及诚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促进综合修养。使之能更好的胜任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

运用护理程序,围手术期全程实施整体护理:

⑴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根据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的内容,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按照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术前访视主要是评估、诊断、计划阶段。

⑵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手术开始,根据手术需求,护士将患者摆好手术需要,此时除了要使患者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其肢体语言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以免操作被动,造成不良后果。手术完毕,如果患者是全麻,苏醒期有可能出现躁动,手术室护士应妥善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患者坠床,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稳定,送患者出手术室房间时应帮患者穿戴整齐,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且注意保暖。

⑶术后回访:主动反馈提升服务内涵。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工作、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这些反馈来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进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讨论

提高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及投诉发生率: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转变了服务理念,改变了工作态度,用亲情去慰藉患者,用服务去感动患者。

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推行,各个环节及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主动按照实施细则和标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除了护理部、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外,科室护理人员都能够主动从细节处自觉检查工作中的缺陷,控制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的防范。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带来的就是高质量的护理水平,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会芝,卢杰,骆金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9-31.

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62-02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也有了新的要求,即将过去封闭式护理模式转变为走到手术室外,走到病人床前,甚至延伸到病人家属的护理;将手术护理由单纯的术中护理转向围手术期的护理——即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全过程的护理,为手术全过程提供无缝隙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 围手术期的无缝隙护理服务

1.1 手术前: 对于择期手术,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前一天下午到病房做术前访视,首先查看病历,了解病情、术前准备完成情况、各项检查是否齐全、患者有无并发症等。然后到病房访视患者,首先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了解患者思想情绪,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虑,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让患者家属放心,督促患者配合做好术前准备,介绍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简单介绍手术、麻醉的方法、目的以及配合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1.2 手术中

1.2.1 手术当天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室安排专人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手术患者,负责接待的护士应态度热情,介绍手术室环境,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同时做好查对工作,然后将患者送至手术间,并与巡回护士做好交接。

1.2.2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与患者交谈,安慰患者,态度和蔼,缓解紧张情绪,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部位、术前准备及各项检验结果,认真执行手术核查制度。配合麻醉医生为患者实施麻醉后,认真仔细的做好术中护理及配合工作。术中各项操作严格按规范执行,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一切操作都以病人安全为中心。

1.3 手术后:术后3日手术室护士前往病房做术后回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刀口是否疼痛、是否排气、术后饮食恢复情况 ,征询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内讨论、整改、提高、完善。

2 人性化的手术护理

2.1 手术环境: 手术间保持清洁整齐,物品定点定位放置,保持适宜温度和适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环境陌生,护士应做好介绍,告知患者手术所需设备发出的声音,麻醉时会产生的一些反应,以及所做各项操作都是为手术做准备等,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在术前调节好室温,为患者安置舒适的,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2.2 规范的术中护理:术中操作严格按手术操作规范执行,严密观察手术进展,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注意给患者保暖,手术室设计了保护肩部及上肢的保护套;手术室配备了恒温箱,手术冲洗的生理盐水都保持在37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操作要轻、准、稳,避免器械及其他物品碰撞发出声音,影响患者情绪。

2.3 手术完毕,协助医生包扎伤口,保持患者创口清洁,为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好用物,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告知患者手术已完成,回病房好好休养,放松心情,有利于手术恢复。

3 体会

3.1 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后回访,使护士对患者病情有所了解,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能预见性的做好术前准备,做到忙而不乱,使手术顺利进行。能够使病人对麻醉及手术有初步了解,缓解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室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76-01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机械的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佳状态,缩短或降低不愉悦的程度,使其放心接受手术,既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高效,又使得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1]。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3月始,将优质护理服务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12月实施优质护理的择期手术患者400例,其中,男250例,女150例,年龄16―75岁,全麻气管插管100例,椎管麻醉200例,臂丛麻醉100例,普外手术100例,骨科手术200例,妇产手术50例,泌尿手术20例,脑外手术30例。把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200例,试验组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提供主动、温馨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1)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睡眠不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缓解围手术期病人的不安及恐惧心理,以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身心状态。(2)了解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态等。(3)参加患者的术前讨论,同主管医生了解手术方式,特殊,手术所需特殊器械设备等,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介绍麻醉医生的姓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访视的目的,指导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及重要性,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适当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手术目的、意义、方法、麻醉方式等。并且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感到自已被尊重和爱护(5)科室对次日择期手术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巡回护士制定与手术相关的护理计划与大家一起访论,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使手术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1.2.2 术中的优质护理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热情,友善地把病人接到手术间,室温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左右;并与患者做简单的交谈,如“我是某护士,昨天去看过您,还记得吗?整个手术过程我都会照顾您,有什么需要尽管对我讲。”以此拉近患者距离,降低患者的恐惧感指数。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噪声及无谓的闲谈。对患者的病情不随意议论。护理操作要做到稳、快、准、轻,尽量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暴露部位及暴露时间,尽量满足患者自尊的需求。(2)患者入室后,护士始终陪伴,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施,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增加其信任感。并协助病人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而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后方可操作,可以减少操作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3)让患者感到舒适。在麻醉师的允许范围内,适当的为患者垫一薄软枕[2]。注意术中给病人保暖,在不违返无菌操作原则下可给患者披上‘U’型护肩垫,在每一步操作或采取一些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固定时,应向患者解释作用和必要性,是否过紧,有无不适感等,为减轻手术的不适,双臂自然放置身体两侧,用棉垫垫好,双膝,踝部用棉垫垫起,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同时也防止压迫血管和神径。(4)手术结束时用生理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包扎切口。妥善固定保管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给予患者安抚。安全送回病房,并准确无误地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1.2.3 术后随访的优质护理 。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病人的术后心理状况。根据病情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宣教,如何防止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2 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400例患者术前焦虑值,术后病人满意度总结分析,详见表1和表2,统计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SPSS 11. 0 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表1、表2的对照说明,在手术室实行优质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有利于患者安全、舒适的接受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也益于患者术后康复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和信任。

表1 2组患者术前焦虑度比较

Wilcoxon秩和检验 u=13.78 p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Wilcoxon秩和检验 u=6.65 p

3 讨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服务于患者,感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3]。在手术室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的整体素质,而是真正的做到了让患者满意,医生满意,社会满意,体现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理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肖红兵,郑小春,.当前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个体化护理运用,临床护理 2010.10(5 ):57-58.

[2] 翟丽霞,孙妍. 关爱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10.6. 154-155.

手术室优质护理计划范文6

1.1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于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和手术目的、手术时间、所采取的麻醉方式以及配合要点。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注意观察其心理状况,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根据访视所获得的信息和手术类型确定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以此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计划。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的温、湿度进行合理,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热情接待,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获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术中舒适度。在工作中言语要柔和,举止要得体,真诚关爱患者,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重视稳定患者的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操作之前,应先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消除其疑虑,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下使患者保持相对舒适的,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其自尊。讨论病情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在术中要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做好相关监测工作并及时反馈相应数据,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③术后护理:术后及时将残留于皮肤的消毒液和血迹擦净,以免患者出现心理波动。回病房后认真做好交接和管理保护工作,术后1~3d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保健指导。

1.2满意度评价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以100分为满分,于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标准如下: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

1.3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t或x2对相应数据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焦虑的情况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必须要对环境和护理工作质量提出较高要求。手术室护理是从手术环境及患者的病情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质量意识也随之增强,希望医院能够提供较好的医疗护理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要注重术中护理,同时也要提高术前、术后护理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