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传部的读音是:yóu chuán bù。
邮传部的拼音是:yóu chuán bù。 繁体是:郵傳部。 注音是:一ㄡˊㄔㄨㄢˊㄅㄨˋ。 结构是:邮(左右结构)传(左右结构)部(左右结构)。
关于邮传部的造句
1、邮传部成立之时,恰逢利权运动风起云涌之际。
2、在邮传部指导下,成立了“石家庄车站脚行”,车站的装卸货物的活计基本就交由该村无地农民承担了,本村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生产者的身份由此发生了改变。
3、而京师小吏陈壁在攀上庆亲王后,用金店老板五万条金“借机谀媚”一跃而升为侍郎,入驻清新成立的邮传部。
4、第一章:晚清交通事业的管理相形混乱,邮传部的成立就是这一客观现状的自然需求所致。
5、为此,清对部院进行了大改组,同时增设邮传部。
关于邮传部的词语
邮传 传统集邮 五部十部 邮部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邮传部 传邮 传传 宣传部 一传十,十传百
邮传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改为交通部。邮传部[yóuchuánbù]⒈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改为交通部。基础解释: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改为交通部。
二、引证解释
⒈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改为交通部。引夏仁虎《旧京琐记·朝流》:“邮传部之设,张百熙为尚书,胡燏棻、唐绍仪为左右侍郎。”《清史稿·德宗纪二》:“﹝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增设邮传部、海军部、军諮府、资政院、审计院。”
三、网络解释
邮传部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在此之前,交通行政无专管机构,船政招商局隶北洋大臣,内地商船隶工部,邮政隶总税务司,铁路、电政另派大臣主管。铁路又曾改隶商部。设部后,一切并入,置尚书及左右侍郎为主管,分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庶务五司,各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所辖有邮政总局、电政总快速及各省分局、电话局、交通银行(包括北京总行及上海、汉口、广州分行)、铁路总局及京汉、京奉、京张、沪宁、吉长、广长、正太等各路局。宣统元年(1909),省庶务司,增承政、参议二厅。三年,改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辛亥后,北洋改为交通部。综合释义: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改为交通部。夏仁虎《旧京琐记·朝流》:“邮传部之设,张百熙为尚书,胡燏棻、唐绍仪为左右侍郎。”《清史稿·德宗纪二》:“﹝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增设邮传部、海军部、军諮府、资政院、审计院。”其他释义:1.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改为交通部。
关于邮传部的成语
按部就队 平原督邮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两部鼓吹 杜邮之戮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玄衣督邮 分别部居 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