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具体时间与案情复杂程序、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辩护人代理辩护水平等因素均有关系。一般而言,受理民事案件后,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在7日内立案,立案后5天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发送原告。人民认为有必要委托调查的,还可以委托外地人民调查,调查期限不超过30日。准备就绪后,开庭审理,一审判决后,当事人不服的,还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
一、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大致流程
(一)起诉。起诉人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6个月内起诉。
(二)审查受理。人民在收到起诉状后7日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三)答辩。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四)开庭。宣读开庭秩序---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
(五)作出判决。
(六)上诉。对于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当收到判决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上诉。
(七)开庭审理或书面审理。
(八)判决或裁定。依法改判或裁定撤销一身裁定、维持原判决或裁定、裁定发回重审。
(九)申诉程序。
二、最新行政诉讼流程怎么走
最新行政诉讼流程如下:
1、人民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人民提交起诉状。被告在规定日期内提出答辩状,人民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对符合起诉条件、在受案范围内的案件予以立案受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
3、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4、进行审理。根据原被告双方提交的证据及材料,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5、宣判。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判决后当事人不服或有异议,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审理。
第一百三十一条 人民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调查。
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可以主动补充调查。
受委托人民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