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指利用欺骗手段获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针对的主体是已满18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主观方面,诈骗罪具有直接故意,并旨在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诈骗的故意、使用诈骗手段、当事人实施了处分自己财物的行为以及行为人获利并使当事人遭受损失。诈骗罪量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分析
诈骗罪涉及到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其目标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的财物。在客观方面,诈骗罪表现为利用欺骗手段获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诈骗罪针对的主体是普通主体,即已满18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主观方面,诈骗罪具有直接故意,并旨在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一、诈骗罪有哪些特征
诈骗罪的四个特征,具体如下: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其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
2、客观方面: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具体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诈骗的故意;
2、行为人使用诈骗手段,使得当事人陷入了错误的认知,或者是基于当事人的错误认知,行为人加强了该认知;
3、当事人实施了处分自己财物的行为;
4、行为人获利,当事人遭受损失。符合上诉条件的行为,就构成了诈骗罪,是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二、打款后多久不发货能认定诈骗
诈骗不是以多久不发货来判断的。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骗取财物。如果对方只是发不出货来,并没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可以以违反合同为由要求发货或者返还货款,而不是追究对方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结语
诈骗罪涉及到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其目标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的财物。在客观方面,诈骗罪表现为利用欺骗手段获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诈骗罪针对的主体是普通主体,即已满18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主观方面,诈骗罪具有直接故意,并旨在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诈骗的故意、使用诈骗手段、当事人实施了处分自己财物的行为以及行为人获利、当事人遭受损失。诈骗罪不是以多久不发货来判断的,如果对方只是发不出货来,并没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可以以违反合同为由要求发货或者返还货款,而不是追究对方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