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文的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名家们写作中运用的手法,品味优美幽深的语言, 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思想、情感美,借鉴结构思路,谋篇布局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学中的启发必不可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一教学理念,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
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 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
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它是一种积极的双向
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
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一、巧设问题,激励探究
问题的设置应该要重难点突出,巧妙而有针对性,问题设
计出来后,可以通过思考或者学习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处
理,并以考核加分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 前后四个学生
可以成为一个学习小组, 讨论后派小组成员来回答, 不仅回答的
成员会加分, 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也会适当给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
尽量做到让学生感觉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以缓减课堂的沉闷气氛。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我让学
生探究讨论结尾部分写兰芝、 仲卿魂化为鸟这样的结尾,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试问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然后由几个小组来回答, 教师点拨启发之后,得出结论,原来这是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是对封建制度的和嘲讽, 充分表现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二、铺设台阶,妙在点拨
在解决难点问题的时候, 教师也要作必要的启发或者点拨,启发并不是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 而是通过谈及跟问题有关的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朝正确方向思考, 以此打开他们的思路, 让问题变得容易回答。在《孔雀东南飞》中我让学生分析兰芝哥哥的那
段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可以点拨学生,首先从刘兄的语气中可见他对兰芝的拒婚是什么态度?学生回
答:“表现出一种责骂语气。 ”那么这体现了刘兄什么性格呢?学生回答:“是一种蛮横粗暴的性格。 ”另外刘兄说了这样的话:“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可以看出刘兄对什么更加重视?是出于对妹妹真正的关心才说了这
些话吗?学生回答说肯定不是。 刘兄心里看中的是荣华富贵, 金钱名利,不是出于对妹妹真正的关心,他关心的只是他自己,根
本就不在意妹妹被休弃的苦痛。 最后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刘兄是一个贪图富贵、趋炎附势、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问题就在这一步一个台阶的点拨中解决了。
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启发和点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 ; 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 巧用启发和点拨, 也可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巧用启发和点拨, 让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也充分优化了课堂教学。
同样以《孔雀东南飞》 为例,题目是要求学生思考开篇“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样的
艺术效果?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前面我们学习了《卫风 ?氓》,掌握了古代诗歌比兴这两种艺术手法,让他们回忆起这两种手
法,果然,有学生就能够说出这里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教师的点拨: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里的兴是怎样运用的
呢?学生就能够回答出这是用孔雀失偶流连往复来起兴, 以此引出焦刘二人分离的眷恋不舍, 给全诗营造出哀怨缠绵的气氛。 同时也是用孔雀失偶来比喻相爱的人被逼分离的伤心痛苦和不舍,
所以这里用的是比兴这两种手法。 最后教师总结这是古代民歌常用的一种写法,有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的作用。当然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有些需要启发,有些就不需要,学生回答得好且快,那就自然不需要,如果学生都没多大的反映,回答得慢,不很准确,那就需要老师点拨了。
四、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我们教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让他们在
情感价值观上得到锤炼,指导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例如,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段情节写兰芝被遣回家时,很早就起来梳洗打扮,和婆婆、小姑告别,这里就可以问学生,文
章极力铺陈兰芝的精心打扮有什么样的作用?另外和婆婆、 小姑的告别看出兰芝什么样的性格?兰芝的精心打扮表现出她自尊
刚强、倔强、从容镇定,她是向婆婆表示她的无辜和坚强,用她的美向丈夫表达自己的爱 ; 和婆婆告别可以看出她的不卑不亢、修养和礼节 ; 与小姑告别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宽厚、友爱和知书达理。在探究完了这些问题之后,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应该有自尊地活着,在挫折面前要坚强, 并且在不如意面前要表现出自己的修养,也要不失礼节,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两舍得一投入
要做好启发教学,教师在课后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我
们要对教材十分熟练, 对自己设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好, 每一个问题自己可以先思考, 既不能急于看答案, 也不完全拘泥于答案。然后想想这个问题我将怎样切入, 用怎样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点拨或者是启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让学生更
有兴趣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两舍得一投入。 一是要舍得时间,设置教学过程是需要花时间的, 但只有把工作做好了, 才能够更好地休息 ; 二是要舍得投入精力,只有教师全心投入,才能做好
每一个环节 ; 最后就是要投入兴趣,有兴趣才会有愉悦,语文世界充满着无限的乐趣,可以任由我们在其中自由翱翔。
这就是我对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实践,在今后
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地思考, 不断地总结, 希望在实践中不断成
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