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长沙中考)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A)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2.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D)
A.氢加氧等于2个水 B.2个氢加1个氧等于2个水 C.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3.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D)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四种元素 4.(重庆中考)实验室常用2KClO3=====2KCl+3O2↑来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D.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1
5.铜丝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B)
MnO2点燃
6.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C) A.2KClO3=====2KCl+3O2↑ B.S+O2=====SO2 △C.Mg+O2===MgO2 D.4P+5O2=====2P2O5 7.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A.Fe+O2=====Fe3O4 B.2H2O===2H2↑+O2↑
C.2Fe+3CuSO4===Fe2(SO4)3+3Cu D.CaCO3+2HCl===CaCl2+H2O+CO2↑
8.(齐齐哈尔中考)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A)
A.SO2 B.CO C.H2S D.SO3
9.(深圳中考)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点燃
点燃
点燃
MnO2
点燃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10.(河南中考)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D)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
11.(株洲中考)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 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 g物质C和9 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B)
A.16 B.32 C.48 D.
12.(菏泽中考)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的物质中,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3∶20
13.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个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B)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甲 15 待测 乙 15 6 丙 15 27 丁 1 1 A.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3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可能改变 D.丁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4.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在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A)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3.0 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C)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二、填空题(共28分)
16.(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__C+O2=====CO2__;
(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__CaCO3=====CaO+CO2高温
点燃
↑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2KMnO4=====K2MnO4+MnO2+O2↑__。
17.(8分)(滨州中考)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1)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__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__(任写一种)。
(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12∶1__。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BD__。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C2H2+5O2=====4CO2+2H2O__。
18.(6分)小明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手指沾上了银溶液,过一段时间出现痕迹,很难洗去。询问老师后得知,银见光会分解,生成一种金属、红棕色气体(NO2)和能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AgNO3=====2Ag+2NO2↑+O2↑__;NO2中N的化合价为__+4__;你认为在实验室中银的保存方法是__保存在棕色瓶中__。
19.(8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9 x B 2 2 C 22 6 D 1 21 光照点燃
(1)这一反应类型是__化合__反应;x=__5__,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B可能没有参加该化学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__催化剂__。
(2)写出一例与上述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C+O2=====CO2(答案不唯一)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20.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数据见下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点燃
编号 变化前 实验一 4.8 g 实验二 112.6 g 实验三 118.4 g 8.0 g 112.4 g 118.4 g 变化后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是:实验一:__增大__,实验二:__减小__,实验三:__不变__。(均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这三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没有__,实验__三__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造成其他两个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__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__。
(3)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提出改进思路:__将实验二在锥形瓶中进行,塞上带导管和小气球的橡胶塞(合理即可)__。
(4)由此可以得出,探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实验,必须在__密闭__体系中进行。
四、计算题(共14分)
21.(6分)把4 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氧气的质量/g SO2的质量/g 第一次 3 6 第二次 4 第三次 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__1∶1∶2__。 (2)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_8_g__。 (3)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_8_g__。
22.(8分)(安徽中考)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 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生产6 t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
14×2
解:(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6.7%。
12+16+2×(14+1×2)(2)设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x。 CO2+2NH3=====CO(NH2)2+H2O 34 60 x 6 t 34x
= x=3.4 t 606 t
答: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3.4 t。
一定条件
一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