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水的困惑

中国水的困惑

来源:九壹网
教学用具 自制教学投影片:①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②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图表;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天津、、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

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8%。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2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704亿立方米。北方六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79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区总补给量的81%,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2%、36.3%、8.0%和4.5%。地下水资源量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量仅1003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200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与不重复量之和)为24130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2.9%。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4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9.0%),比常年值减少12.7%;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1954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

81.0%),比常年值减少13.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2.4%,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5.5万立方米。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 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的教法建议

对于降水的分布,同样也分为时间(季节)和空间(世界)的变化。某地降水的时间变化用降水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引导学生明确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可以与等高线、等温线对比,知识迁移。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按照提出问题→读图分析 → 总结规律→分析成因的步骤进行。提出问题可以参照课本商有关内容。最后总结归纳,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从低纬到高纬,如果画成半球图展示,更直观,效果可能更

好。总之,是知识系统、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中纬地区东西两岸先不填写内容。

教学挂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降水

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 纬 地 区 两极附近 常年多雨 西岸 东岸 西岸 内陆 东岸 降水少常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夏季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雨原因分析

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温,易成云致雨

副高控制时气流下沉;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吹向海洋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受西风影响多雨,受副高控制少雨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温度低,冷空气下沉,不易降雨

3、对于降水柱状图,首先要识图,了解绘图方法,找到它与气温曲线图的不同之处。其次要读图: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等,充分利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最后归纳出世界降水季节分布五种类型。

4、将降水柱状图中涉及的几个城市,依照2表格中归纳的降水空间图中找到它们的大体位置。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为全年多雨型。完成表格中中纬东西岸的内容。对降水时空分布形成的原因,本节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一起讲解了,教师提前在这里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讲解,可以起到及时了解原因、分散难点的作用。

这节内容不太难,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及课文中涉及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讨论,找出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使学生在读图、析图、归纳上有所提高。

第二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及水循环2.地球上的淡水3.水资源及分布

三、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水资源的利用2.水资源危机3.水资源保护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必需条件是什么?在适宜的温度,有液态的水,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地球上分布着液态的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第二节 水资源(板书)

〔提问〕请举例说明,地球上的水对于人类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生活要用水,工农业生产要用水,还可以用水来航行和发电……。〔教师总结〕

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板书)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何处呢?二、水的分布与水资源(板书)

〔展示投影片〕地球上水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

〔练习〕读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将水的各种存在形式所占百分比填入下表括号内。

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及水循环

〔提问〕读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的存在形式图,请描述海陆间的水2.地球上的淡水

〔展示投影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如下页表)。〔提问〕读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表回答:

①地球上的淡水占总水量的多大比例?(2.53%)

②地球上的淡水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冰川,占68.69%)

③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哪里?(来自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它们占全球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占淡水总量的0.3%。)

由此可见,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水是很少的,那么,我们所说的水资源到底是指地球的那些水呢?

3.水资源及其分布

〔教师讲述〕我们提到的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水,96.53%存在于海洋之中,水量是巨大的,但不能直接使用。狭义的水资源,即是我们通过说的水资源专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尤其是通常使用的淡水如何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只占全球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是短缺的。

〔提问〕地表淡水资源分布状况如何?为什么这样分布?(分布得不均匀。以固态,即冰川等形式存在的水约占淡水的70%,液态淡水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一般而言,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方,淡水资源贫乏。)

〔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哪些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哪些地区不足,(降水较多的赤道地区,各大洲的东南沿海及西部温带海洋气候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沙漠气候地区因为降水量少而水资源贫乏。)

过渡 我们已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也经常听到“水危机”的呼声。下面我们通过学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来认识这些问题。

三、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板书)1.淡水资源的利用

〔提问〕为什么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要不断增加?(主要是人口的大量增加,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不断增加。现在用水量比1900年增加了将近10倍。)

〔提问〕造成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水资源危机(板书)原因:

①人口迅速增加,用水总量增大;

②人口分布与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过多或水资源贫乏地区出现水危机。

③水污染使许多水资源无法利用。

④人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着普遍浪费水的现象等。〔展示投影片〕漫画“钓鱼者的困惑”。

〔提问〕漫画“钓鱼者的困惑”,说明了什么问题?(工业污染水源,使鱼类死亡,水源无法利用。)〔展示投影片〕漫画“熟视无睹”。

〔提问〕漫画“熟视无睹”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活中存在浪费水的现

象。)

〔提问〕你自己家乡所在地的用水是否紧张?为什么?(结合实际情况讨论。)

〔提问〕既然世界淡水资源出现危机,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呢?(引导学生讨论)3.水资源保护(板书)

〔教师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是: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增加淡水总量,如设法用最经济的办法,使海水淡化等;加强宣传和教育,使民众建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念。

布置作业 对家乡水资源及用水状况做一调查,并写一篇题为《家乡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与问题》的调查报告。

板书)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全部水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分布在陆地表面的淡水资源(如冰川水、河湖水、地下水)。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水,一个人维持正常生活,每天需要5千克水,我们人体内水的含量达90%以上,每天吃饭食物都是通过水来消化、吸收的。

  (提问)自然界中如果缺少水会怎么样?(学生回答)

  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了水,就会像前面《读一读》中所说土地会龟裂,河水会断流,草木会枯黄,人畜会死亡。人类有了水才会得以生存,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展示投影片)请同学们看一下以水为命脉的农业

  浇灌1公顷水稻需水1.8万吨;浇灌1公顷蔬菜需水375吨~525吨;浇灌l公顷小麦需水600吨~750吨;浇灌1公顷棉花需水525吨~750吨  其它林、牧、副、渔业也大量需要用水,农业离开了水就会失去生存和收获希望。

  (展示投影片)再让我们看一下工业用水

  生产1吨钢需水100吨;1座发电能力为10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需用上亿吨的淡水

  (小结)总之,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都需要大量用水,因而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全部生命。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水又储存在哪里呢?

(板书)二、水资源储存在哪里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

  (提问)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学生回答)

  陆地和海洋通过阳光照射使水汽蒸发上升到大气中,由空气流动输送着水汽。当水汽饱和遇冷凝聚形成降水,有的降落在高山、高原或两极,滞留下来形成冰川水井储存起来;有的降水被树冠截流形成生物水;有的降水降落在地面沼泽、湖泊里储存起来;有的渗透在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降水在低凹处汇集成河流,最后通过地表径流回到海洋之中。

  (提问)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在海洋中)。如果船舶在海洋上遇难,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什么?为什么?(首先要寻找淡水,因海水里含有盐分不能直接饮用)。

  (提问)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哪里?(河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

  (小结)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是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我们所说的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的储量在冰川中最多(占总储量的68%)。冰川分布在地球上的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地区;目前能够利用的还很少。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和部分地下水,它们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十万分之七,淡水总储量的0.3%。(板书)1.海水占96%——不能直接利用2.冰川是淡水主体——但利用很少

3.河水、淡水、湖泊水,部分地下水——大量利用

  (提问)地球上淡水主要取自河水、淡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这些水又主要来自哪里?(天然降水)

    (读图)根据课本《做一做》,请同学们阅读气候部分“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世界上哪些地区淡水资源比较丰富,哪些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可能回答某些具体地区或国家淡水资源丰富或不足。如说赤道地区、季风地区或某个国家淡水资源丰富;内部或沙漠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等等。)教师在肯定学生正确答案的基础上,要特别提醒学生记住课文中所讲的水资源分布规律:地球表面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不足。(板书)三、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从以上提问可见)淡水资源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有淡水资源的地区应怎样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呢?(板书)四、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事买(1)

  (提问)造成世界上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增长和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讨论)请同学们观察课文中两幅漫画“钓鱼者的困惑”和“熟视无睹”,结合课文中事实(2)、(3)展开讨论、明确两幅画说明了哪些问题。

  (小结)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钓鱼者的困惑”中的钓鱼者钓出的不是活蹦乱跳的鲜鱼,而是鱼骨头,说明鱼已经腐烂死亡了。是什么原因呢?看黑色的河水,不远处冒着浓浓黑烟的工厂,就知道河水被污梁了,水质变化了,鱼已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此时,问学生如果不制止污染,人类还会吃到新鲜的鱼虾吗?答案已不言而喻了)。“熟视无睹”中表现了一位小朋友在用完水后,没有拧紧水龙头就跑了,墙上贴着“节约用水”的标语,可他却熟视无睹。这两幅画充分说明了水质污染和使用上的浪费,是出现水资源危机的两个重要原因。

  (放录像)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小清河严重污染的录像片断。(板书)1、水资源缺少原因

  (1)人口增加,水资源分布不均  (2)严重的污染  (3)惊人的浪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