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立足生活积累让习作个性飞扬

立足生活积累让习作个性飞扬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足生活积累让习作个性飞扬

作者:周建军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8—0154—0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语文课标准》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要求学生“说实话、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纵观以往的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习作常常苦于无“米”下锅,无话可说。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生活化习作研究中,努力创立大教育观,努力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学生的多种感官,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出来。带他们走向生活,扩大生活的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应接外物”。善于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与大自然亲密对话,在笔端书写对自然的遐想;走进生活,与生活交融,在心间流淌对生活的那份畅想。

1 走向大自然。采撷生活素材

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对于这些生活在农村田园的孩子来说,有时却会“熟视无睹”,但是有了老师的引导,他们会尽情地扑入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他们在尽情地玩耍中学会了小中见大,领悟到如何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昧……

1.1 回归自然,放逐灵性

童心是向往大自然的,投自然的怀抱时,他们是这般地欣喜。春天里,我们组织学生踏上乡间小路,感受一种幽静,让学生在小河边,侧耳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淘气的男孩偷偷地捡起一块冰放在嘴里,一脸的乍暖还寒;放学生奔逐于田间绿地。小心翼翼地采一片麦叶,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尝与平时吃过的韭菜有何不同,更有甚者躺在地上,嗅一嗅泥土的芬芳,蹲下身来,慢慢扒开枯叶,探寻剐刚崭露头角的小草芽……学生有了这样丰富的内心体验,还怎愁无“米”下锅呢?

1.2 个性感悟。精心积累

在大自然中,学生用心感悟了鲜活的素材,天地万物的千姿百态叉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心灵便插上翅膀,笔端自然会流露真情,绽放生命色彩。学生踏春归来,个个兴趣盎然,此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巧妙点拨:“看得出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少。那你一定想好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奠定感受呢?”于是,一幅幅花红柳绿的画,一篇篇饱含泥土气息的小文,一首首清新秀丽的小诗,便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一篇篇春之颂歌如涓涓细流荡涤着孩子们的心灵。

字字句句是孩子们智慧的闪光,真情的流露!笔者怎忍心让自然万物赋予孩子的灵感从此化为一种遥远的记忆?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把这些记录着他们真实情感的小诗、美文、画面收集到班里“采密本”的景物素材库中,并利用习作园地给予展示,利用早读进行自评、互评,使生活素材更为形象、深刻。由此学生提高了积累的兴趣,培养了语感,提高了习作水平。

2 活动中积累。促进情感的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情是文章的灵魂,情感的激发、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如何陶冶情操、积累情感呢?一是多读名著。大作家巴金曾说过:“读了好的作品,我会感到心灵充实,我会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好的文章印在学生的心中,一定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美好情感的种子。而另一条途径则是丰富孩子的生活,丰富孩子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在多彩的活动中积累情感。 活动体验:

上课了,笔者走进课堂,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在做游戏,你们平时都做过哪些游戏?”他们有的说“贴鼻子”,有的说“丢沙包”,有的说“老鹰捉小鸡……”学生们说得兴致正高时,笔者神秘地说:“今天,咱们做一个盲人与聋人互扶过马路的游戏!”学生们一听,顿时情绪高涨。接着,笔者宣布了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个演盲人,把眼睛蒙住,看不见为准:另一个扮聋人,把耳朵用纸团塞住听不见声音为准;然后用绳子把两人的左右两腿绑在一起,从学校门口走到教室。(沿途有老师扮演的交警巡逻,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但学生并不知情)学生出现了畏难心理,有的竟不敢参与游戏了。笔者及时鼓励学生:“老师相信:通过两人的齐心协力,一定会安全回到教室。”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第一个试试…一游戏开始了,有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分钟回来,有的10分钟回来,有的15分钟回来……但学生回来大都一改游戏开始时的那种嬉笑的神情,有的是一脸的如释重负,是一脸的成功的喜悦

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合作体验,活动体验,情感体验,还有“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盲人敲锣”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了情趣,丰富了感受,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表象,化作了情感,当学生再提笔写作时,“文思就会如涓涓溪流汩汩而来。”还习作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这就充分说明了生活之于习作是多么重要。小学生习作更离不开生活,生活越是丰富充实,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就愈是个性飞扬。才会在字里行间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童真童趣。因此,我们必须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从而体会到“处处留心皆文章”的快乐;使学生在观察、感受、思考中获得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从而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使习作逐步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