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神话模式

《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神话模式

来源:九壹网
第8卷第2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8.No.2 2010年4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 rsity(SociB1 Science Edition) Apr.20lO 《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神话模式 杜扬晨,刘芝花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 摘翼:一直以来・大多数评论家给《红色英勇勋章》贴上的都是“战争小说”、“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标签,而较少关注小说家 在其中所体现的对英雄主义内涵的真正感悟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克莱恩巧妙地将主人公亨利的成长嵌入约瑟 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总结的统一的英雄神话模式,即召唤一启程一历险归返的旅程。因而可以将亨利的成长过程与坎 贝尔的英雄神话模式结合起来探讨,从而尝试在一个新的层面对该小说进行重新阐释。 关■调:克来恩}《红色英勇勋章》I亨利I英雄神话模式I坎贝尔 中圈分类号:I712.4 文献标识碣:A 文章编号:1672—5379(2010)O2一O194一O5 . 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是19世纪末美 贝尔著名的神话学说《千面英雄》。他认为历史上所 国最有才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文 有的英雄原型完全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神话和传 学史上自然主义时期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虽然他的 说,并以之为基础形成了一种英雄神话模式・一个主 创作生涯只有七√ 个年头,但他的作品在美国文学 人公拥有或者练就了超常的本领,在极端困难的情 史上却有着非凡影响。本文讨论的《红色英勇勋章》 形下克服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成功地实现了渴望的 (1895)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尽管在该小说创作之时 目标,最后重新归来。 克莱恩本人从未有过参战经验,他却以令人惊异的 《红色英勇勋章》虽然是站在一个小人物的立场 准确度刻画了这部关于战争的小说口]。不少评论家 上描写了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真正的英雄的经历, 认为,它开创了美国文学自然主义的先河_2]。综观 但是仍然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 小说出版以来的评论,大部分都关注于小说的自然 英雄主义。在该小说出版之时,美国全社会都沉浸 主义、印象主义的特点,但是对该小说所体现的英雄 在一种男子汉气概中,并同时掀起了一股尚武精神, 主义却关注较少。 于是青春、英勇、坚强等都成为了被讴歌的对象。 克莱恩本人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是没有 因此,结合该小说的创作背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 亲身的参战经验的,他的创作无疑是受了当时整个 社会都盛赞的英雄主义的影响_3]。美国历史文学从 础上,试图着眼于英雄神话的角度,运用坎贝尔在 《千面英雄》中所提及的英雄神话模式的框架对亨 来都不缺乏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同样地,该小说整篇 都充溢着一种热烈的对英雄神话的赞扬。也就是在 利・弗莱明这一“英雄”原型进行阐释是完全有可能 这样一种情绪下,克莱恩完成了该小说的创作。因 的,这也许可以从一个新的侧面让我们对小说的英 此,我们可以认为,《红色英勇勋章》不仅仅是一部单 雄主义进行解读。 纯描写战争和简单刻画人物心理的作品,而且也是 一在一种英雄神话模式的框架下所谱写的一部当代英 ,约瑟夫・坎贝尔与《千面英雄》中的 雄神话。 英雄神话模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神话的本 质有过极其精辟而经典性的论述。他指出:“任何神 美国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于1904年 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 3月26日生于纽约市,1987年10月30日在檀香山 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l_4 去世。他童年时就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感兴趣, 谈到英雄原型,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约瑟夫・坎 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于1925和1927年分别获 收稿日期:2009一O9—22 作者简介:杜扬晨(1985),女,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第8卷第2期 杜扬晨t《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神话模式 得学土和博士学位。然后他到法国去研究亚瑟王传 是坎贝尔认为,英雄个人的命运系乎更基础、更广大 的宇宙生命,要成就前者,必须仰赖后者。因此,坎 贝尔把英雄个人发展的心理层面和宇宙发生的形上 层面,在理论上联系起来,这可说是全书的精要所 在。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说,个人对浩瀚宇宙运 行之道领会的深浅,直接关系到英雄历险的成功与 否。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旅程上的潜在英 奇故事,并在巴黎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攻读中世纪法 语和梵语。他在巴黎接触到詹姆斯・乔伊斯和托马 斯・曼的作品、巴勃罗・毕加索的绘画和精神分析 学家卡尔・荣格的文章,使他决定回美国后扩大他 的研究领域,使之包括有关艺术、梦境和神话之间的 相互关系。1929年他回到美国后用五年时间致力 于博览群书,1934年他在萨拉・劳伦斯大学文学系 雄,耍完成生命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成就英雄的事 任教,开始了他在该校38年的教学生涯。 《千面英雄》是约瑟夫・坎贝尔最享有声誉的一 部作品,自1949年出版以来,发行达百万册之多,是 本不折不扣的畅销书和神话学的经典作品。作者通 过对大量东、西方神话的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人类 的神话是个统一体”[5]2 。的结论,本书也因此而得 名。“千面英雄”,意指神话中的英雄只有一个,那些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神话中的英雄尽管千姿百态、 各不相同,实际上乃是同一个英雄被不同的文化赋 予千差万别的面貌而巳。作者在神话的研究中跨越 了多种学科t宗教艺术、心理分析及考古研究等等, 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过人的悟性 与创造性的思维。坎贝尔从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 不同宗教的无数则流传的神话中,悉心归纳出来了 一个共同的历险模式。这个模式存在于古今中外不 同的文化背景中,却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性,而其意 义在于,无论我们拥有多么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面 貌,要想成为战胜自我宿命的“英雄”,都必须历经一 段召唤一启程一历险一归返的旅程。 全书环环相扣而结构严谨,首先确立神话主题 的一元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渐次展开英雄历险的各 个层面。在个人的层次上,坎贝尔以召唤一启程一 历险一归返为基本架构,适当地填入取材于各大宗 教文化传统中的神话故事,对比之余也有相互补充、 发挥之处。然而,英雄的历险并不止于个人的层次, 它同时也是宇宙的事件,就此意义而言,整个宇宙发 生的循环过程,不仅是英雄历险效法的模范,也是古 今所有英雄终极归宿之处。最后,坎贝尔以神话与 社会间的互动和今日英雄所扮演的角色作结,评析 当代神话与英雄的可能发展趋势。 坎贝尔认为,英堆是那些能够了解、接受并进而 克服自己命运挑战的人。放眼各大文化与宗教传统 的文献,英雄或以史诗般可歌可泣的事迹留名青史, 或在诡谲奇变的冒险历程中亦庄亦谐的过关斩将, 甚至跨越人类身心的极限而臻于超凡入圣之境,种 种类型的英雄事迹可说是不绝如缕,俯拾即是。但 业,更有待于我们对宇宙生命有所醒悟。 《千面英雄》是坎贝尔博览群书后的产物。在书 中他以大量的例子证明了世界上各民族的英雄神话 都是类似的。他认为就像解剖学忽略种族差异而着 眼于人体的普遍结构那样,英雄神话研究所着眼的 也应该是类似的方面,而不是差异的方面。尽管各 民族神话中的英雄其面貌彼此有别、其冒险经历各 不相同,但英雄的冒险总是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 总的说来,坎贝尔把这个共同的模式描述为I“英雄 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 然的神奇领域}在那神奇的领域中,和各种难以置信 的有威力的超自然体相遭遇,并且取得决定性的胜 利l于是英雄完成那神秘的冒险,带着能够为他的同 类造福的力量归来。,fs]3o另外,坎贝尔吸收了卡 尔・荣格关于梦和原始意象的见解,他认为“梦是个 人化了的神话,神话是消除了个人因素的梦,在相同 的一般情况下,神话和梦都是心灵动力的象 征” ” 。他在本书中也提出了英雄神话的心理学 解释方法。 二、《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神话模式 毫无疑问,《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的布局,它 在道德意义和文本内涵方面的表达具体说来都很符 合传统的英雄神话模式。根据约瑟夫・坎贝尔在 《千面英雄》中的观点,要想成为“英雄”,在个人的层 次上,都必须经历以召唤一启程一历险一归返为基 本架构的成长过程。而《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 中,亨利从开始的一个普通士兵到最后成长为一个 勇敢的士兵实际上都遵循着这种英雄冒险神话的模 式。因此,用坎贝尔的英雄神话模式来重新对《红色 英勇勋章》进行阐释是完全有可能的。 坎贝尔在《千面英雄》的末尾部分曾经这样总结 英雄神话模式:神话中的英雄从他El常住的小屋或 城堡出发,被引诱、被带到、要不然就是自愿走到冒 险的阈限。在那里他遇到一位守卫着阈限不让通过 196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幽灵或神灵。英雄可能打败这守卫者或博得他的 好感而进入幽暗的王国(与兄弟战斗,与毒龙战斗, 献上供品,运用符咒),或被对手杀死之后进入死亡 之国(被肢解,被钉在十字架上)。越过阈限之后,英 雄就在一个陌生而又异常熟悉的充满各种势力的世 界中旅行,有些势力严峻地威胁着他,有些势力则给 他魔法援助。当英雄到达神话周期的最低点时,他 经历一次最重大的考验,从而得到他的报偿。他的 胜利可能表现为:他和大地女神结合(神圣婚姻),他 得到天父——创世者的承认(与天父和解),他本人 的神化(凡人成神)。如果那些势力继续对他怀有敌 意,他的胜利就表现为盗取他为之而来的恩赐(盗走 新娘,盗取火)。这本质上是意识的扩大和随之而来 的存在的扩大(启迪、变形、自由)。英雄最后要做的 事是归来。如果那些势力赐福给他,他现在就在它 们的保护下启程(充当使者);如果不是这样,他就逃 走并被追捕(变形逃走,越过障碍逃走)。到达归来 的阈限时,那些超自然的势力必须留下,于是英雄离 开那可怕的王国而重新出现(归来,复活),英雄带回 来的恩赐使世界复原。 《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亨利的经 历虽然没有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英雄那么惊天动地, 而是着眼于一个小人物,但是他的成长经历无疑是 变形的英雄神话。在小说一开始,克莱恩便立体地 呈现了亨利心目中的英雄主义,他像每一个在那个 年代的美国青年一样,受社会上大肆渲染的英雄主 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热情澎湃地想通过参军成就 自己的“英雄”梦想。在梦里,他梦见自己在战场上 奋勇杀敌,这仿佛就是老天在向他“召唤蚍副 ,迫使 他立即投入到这场成为英雄的历练中去。虽然克莱 恩在开篇只是寥寥几笔描述了亨利在梦中由虚构的 英雄主义所带来的快感,但是却在无意中切合了坎 贝尔所归纳的英雄旅途的第一个阶段:“召唤” 。 于是,在第二天醒来,亨利义无反顾地决定报名 参军。 可是,在参军前,他的内心却又突然充满了矛 盾,一方面他对战争是持怀疑态度的,“难道长期的 宗教教育没有抹掉人类好斗的本能” 。另一方 面,他对战争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尽管他的母亲尝 试着去劝阻他的激情,实际上却又是在帮助他。她 为他准备东西——“八双袜子”、“你的最好的衬衫”、 “一杯黑莓果酱”。她建议他观察一起行走的同伴并 且照着人家告诉他的去做事,并告诫他:“不要以为 一开始你就能打败叛军,你不能。你只是一堆人中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n 2010年4月 的一个无名小卒” 。母亲的话如同给亨利泼了一 盆冷水,可是却让他的意识里对英雄的欲望不再只 是盲目的崇拜。 接下来,克莱恩笔锋一转,并没有描写豪迈的英 雄气概。相反,日复一日枯燥的军营生活让这个起 初激情澎湃的青年渐渐磨平了棱角,他感到自己只 不过是“战争这个机器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零 件”l6J9。因此,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集中笔墨描 写主人公在面对个人与这个大集体时,内心的 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交错纠结的复杂心理过程。这 个过程虽然令他煎熬,却扮演了英雄神话中变形的 “启程”这一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亨利受到来 自各方势力的影响,慢慢向曾经的自我分离,而迈向 新的自我。这就如同坎贝尔在描写英雄神话时所 指:英雄成长的最初阶段“可以在幼儿发展的最初阶 段观察到一些超越于时间变化的神话的最初迹象, 这些迹象似乎是对肉体毁灭的幻象作出的反应或自 发的自卫行为...…・这个阶段婴儿害怕身体会变得 不完整的担忧,希望恢复原状的幻想,使身体不可摧 毁,和保护自己不受内部、外部‘坏’势力影响的沉默 而迫切的要求,开始引导心灵的塑造” 。因此, 这个阶段对亨利而言也是他心理最复杂的时期,一 方面他心底还残留了一丝对英雄的向往;另一方面, 他也在为自己内心的恐惧找借口。比如,他发现,战 友们也恐惧死亡,“大嗓门士兵”虽然表面大大咧咧, 无所畏惧,却在战争来临前甚至把遗物都交给了他; 当亨利询问战友吉姆・康克林是否害怕战争所带来 的死亡时,他回答亨利,“如果大多数人都坚守岗位, 他也会;但是大多数人如果都逃跑,他也会没命地撒 腿就跑”¨6 。。这个过程中,亨利仿佛如即将挣脱母 亲子宫的婴儿,一方面害怕失去原有的安全和稳定, 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迫使自己面对事实。 不久以后,有消息传来,他们所在将赴前线 作战,面临可能的危险。这时,在亨利心里,似乎已 经没有了他所崇敬的英雄气节,相反,求生的本能和 恐惧感赶走了他心中的英雄欲望。正是在这种复杂 的情绪里,亨利进入了英雄神话模式的“历险”阶段。 在敌人一次更加激烈的进攻到来时,他选择了逃跑。 可是,在逃跑的途中,遇上那些负伤的士兵时,他的 内心却又充满了负罪感,觉得自己愧对于曾经对英 雄的向往,于是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一块象 征英勇的“红色英勇勋章”。这时,他却在途中非常 意外地遇上了一个正惊慌失措逃命的士兵,亨利拦 住他欲问他逃往何处,却被对方慌乱中用托打伤 第8卷第2期 札扬晨:《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神话模式 了头部。于是,亨利以一种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方 式获得了一块特殊的“红色英勇勋章”。虽然亨利如 愿获得了这块“勋章”,但是从此他的内心却更加的 自责和愧疚。在克莱恩的笔下,此时的亨利就进人 了坎贝尔神话模式里所提到的“英雄神话周期的最 低点”,在这个时候,英雄必须经历一次最重大的考 验,从而才能得到他的报偿。在坎贝尔总结的英雄 神话中,英雄的胜利可能表现为:他得到天父一~创 世者的承认(与天父和解),他和大地女神结合(神圣 婚姻),以及他本人的神化(凡人成神)。这本质上也 是意识的扩大和随之而来的存在的扩大(启迪、变 形、自由)。 坎贝尔最精要的一点归纳就是把英雄个人发展 的心理层面和宇宙发生的形上层面结合起来。亨利 在得到“勋章”之后所经历的对死亡的正面接触和在 战场上的奋勇杀敌都很符合英雄神话中的心理成熟 的过程,最后使主人公从宇宙层面上对人性和死亡 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重新回归大的途中,亨利见证了战友吉 姆・康克林的死亡。克莱恩在小说中以一种非常明 显的宗教仪式般的笔触描写了康克林的死亡过程, 以至于很多评论家甚至以此推测克莱恩具有很深的 宗教情结。正是战友庄严的宗教仪式般的死亡才加 速了亨利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新的自我的重生。 小说最开始的部分,克莱恩用“高个子十兵”来 代称康克林,正是想突出他身上那种崇高与谦逊的 气质。因为他意识到自我意义的渺小,所以当他面 对威胁的处境时才不害怕。睡觉、吃饭、喝水这些生 活里最普通的事情提供给了他最大的满足感。现在 尽管他受了致命的伤,却好像在赴一个与死神的约 会般平静。他的行为像仪式一样,仿佛带着一种神 秘的目的移动着,像“一个疯狂的宗教徒,一个爱好 嗜血的,肌肉扭曲的,骨头甚至都碎裂掉的狂热的信 徒”。这时候的他,胸已经重得“仿佛有一头动物住 在里面”,他的“胳膊也被完全毁坏了”,“他的长长的 指头那么努力地伸着想尽量达到它最大的长度”,但 是他的意识却依然清醒,意志却依然通过他的动作 让人感受到顽强,他的脸上丝毫没有写着对死亡的 恐惧,“他令人畏惧,棱骨分明的面容上,流露出深邃 的引人深思的尊严”,然后他一头倒地——死掉了。 亨利在亲眼目睹“高个子士兵”的死亡后,仿佛像变 了一个人似的,这与康克林对其的影响密不可分。 从坎贝尔的英雄神话模式来看,我们可以把亨 利面对康克林的死亡仪式看作是去和天父相会的仪 式。在坎贝尔看来,“去和天父相会的英雄的难题是 毫不恐惧地极度敞开他的灵魂,使自己成熟得能够 理解这个残酷无情的巨大宇宙的令人疯狂的悲剧在 上帝的威严之中变得完全合法。英雄跨越了生命和 它的盲点,一时间他升高到得以窥见本源的一瞥。 他看到了天父的面容,他理解了——于是两人和解 了。” 在这之前的亨利,内心虽然有着对英雄无 比崇拜和向往的一面,但是他仍然不能摆脱人性中 对死亡的恐惧。可是,当看到康克林如此无谓地面 对死亡,他甚至在像在“奔赴一个与死神的约会”一 般平静。其实,吉姆・康克林英文的缩写为J.c与 耶酥的英文缩写是一样的,这让人很容易就领 会到康克林这个人物在克莱恩心中的重要性。亨利 参加了康克林的死亡仪式,也就相当于参加了一个 与天父的约会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亨利将进入一 个新生的阶段。之前的亨利其实并不真正理会作为 一个英雄的内涵,然而通过与天父的和解,他领悟到 了关于英雄内涵的真正意义:死亡并不可怕,人类也 不过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点,在面对死亡 时,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行为,只要敢于面对自 己,和平面对死亡,就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变成了属于 自己的英雄。 此外,提到“与天父和解”,就不得不提到“与女 神相会”,这也是坎贝尔在《千面神话》中所总结到的 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在“历险中”的英雄懂得了“男 人和女人是“一颗分开豌豆的两半”。坎贝尔认为: “应该把神和女神理解为长生不老药的化身和保管 者,而不是处于原始状态的最高主宰本身。因此,英 雄通过与神和女神交往所要寻求的最终并不是他们 本身,而是他们的恩赐,即他们的具有维持生命力量 的物质。只有这种具有神奇力量的物质才是不灭 的,而在到处体现、分发、代表这种不灭物质的神的 名字和形象则可能变化不定。-[8]1 71而在《红色勋章》 中,我们可以把最后的夺“军旗”看作英雄与大地女 神的结合。红色的“军旗”代表着女神,小说中写到: 当亨利扛着军旗猛烈冲锋时,“他体内生出一种爱, 一种对军旗不顾一切的挚爱。这面旗帜就在他旁 边,是美与不可战胜的造化,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女 神,俯身向他,摆出迫切的姿态。它是个女人,炽热 纯洁,恨爱交织,以他所希望的声音呼唤着他。因为 它不能受到伤害,他赋予它力量。他不离它左右,仿 佛它能成为他生命的救星。他从心底里向它发出恳 求-[B]]s4。死亡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他已 经能坦然视之了。正如《红色英勇勋章》结尾所说 19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t“他曾经经历过令人生畏的死亡,而且发现那也 只不过是令人生畏的死亡而已,他已经是个男子 汉了。 ̄[63190 结束夺军旗的仪式后,亨利在最后一场战役中 就进入了“归来”的阶段。坎贝尔在归纳最后的“归 来”阶段时强调。“失败的神话使人感受到人生的悲 剧,可是成功的神话只能使人感到不可信。然而,如 果单一神话想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就该向我们显示 人的胜利,而不是显示人的失败或超人的生理。这 就是归来的阈限这一关键性问题。我们将首先从超 人象征符号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然后再找出它在 历史上对人类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诲。” ]2 在最后一 场战役中,亨利的英雄欲望此时已经征服了意识中 的恐惧感,进入了英雄神话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即 英雄“归来”的阶段。重新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亨利 已不再感到害怕。虽然战场上血流满地、尸横遍野, 但给亨利的不再是恐惧・而曾经使他落荒而逃的忧 虑也不复存在了。他已经从内心克服了对死亡的恐 惧心理,成了战友们有目共睹的战斗英雄,并因此而 得到上司的赞许。当他的战友们都已停止射击后, 他却还在疯狂地扫射,就像一个打红了眼的拼命三 郎。经过战火的洗礼,“他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他 曾把这些障碍当成一座座大山,现在却像纸做的山 峰一样土崩瓦解了。他现在已经成了他们所称之为 的英雄p ̄E61 232。 三,结语 众所周知,《红色英勇勋章》出版多年之后,克莱 恩才真正亲眼目睹了战争。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克 莱恩丰富的想象力和他那对英雄神话模式深刻的理 解,才使《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平凡的战争记述变成 了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以上的分析,无疑可以确 定,克莱恩对主人公亨利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 投稿网址httpI//xbgjxt.8WU.cn 2010年4月 个真正的“英雄”的塑造过程完全符合坎贝尔在《千 面英雄》中所归纳的英雄神话模式t召唤一启程一历 险一归返的旅程。 坎贝尔作为一名出色的比较神话学家,在几十 年前,就在其著作中建议我们进行文学评论,不能仅 仅从文本字面上的内容去理解,而是要学会分析隐 藏在文本深处的内涵。他指出t“我们首先必须弄懂 那些象征符号的基本原理,让那些象征符号自己来 说明问题。这样,只有借助神话,心理学。精神分析 等的结果和那些象征符号之间的类似之处就会立即 变得显而易见,而这些类似之处就会广泛而始终不 变地说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千万年来赖以生存过 来的那些基本真理。.[511-z因此,本文从英雄神话模 式方面来对《红色英勇勋章》的英雄典型进行重新阐 释,也可以被看作是从神话角度来理解克莱恩的一 次抛砖引玉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t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2・152. 1-Z]John Berryman.Stephen Cranel,M].New Yorkt Merid— ian Books,1962l1. [3] Charles H.Brown,The Corresp0ndents’War l Journa— lists in the Spanish American War[M].New YorkI Scribners,1967l 2. -I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t人民出版社, 1972:113. [5]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M].张承谟,译.上海t上 海文艺出版社.2000. [6]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I-M].黄建人,译.桂 林t漓江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泰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