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2013年02 全面推进高校对口支援的若干思考 王蔡华 (武汉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我国提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对全 面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和谐、稳定,实现民 族团结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校对口支援发展现 状,对推进高校对口支援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方法;途径 在当前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 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我国自2001年 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取得诸多 进展和喜人成绩,受援的高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 才培养、科研合作、科学管理等方面获得持续性发展。因 此,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提升了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水 平,实现我国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巩 固国防安全,起到积极作用。以下将对推进高校对口支援 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进行分析: 一、思想,加强对口支援的重视程度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西部地区较为遥远,交通不便 利,因此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若想更好地实现我国西 部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加强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党 政领导意识到对口支援活动的重要性;西部地区的持续性 发展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加大人 才支持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才能在 西部发展中发挥重要力量;高校党政领导加强对西部高校 建设的支持力度,帮助西部地区提高办学水平,培养更多 实用型西部建设人才…;另一方面,实现对口支援双方的共 赢发展;以我国当前东西部的发展状况来看,东部地区拥 有绝对的人才与信息优势,而西部地区具有资源性、文化 性等优势,通过对口支援实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做到优 势互补、团结协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对口支援的长 期性、稳定性、创新性发展。 二、发挥优势,努力实现双方“共赢” 以大多数支援的高校来看,主要通过开展对口支援活 动获得政治收益与学术收益。政治收益包括学校的社会形 象、知名度等;学术收益则包括学科发展、人才锻炼等。 支援高校以获得政治收益为主,以此形成强大韵社会影响 力。同时,支援高校应该善于挖掘潜在能力、把握机会, 瞄准西部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支援的同时实现自身成 果转化,加大合作交流力度,促进科技团队的创新建设、 加快重点学科的创新建设、推动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在科 研项目合作、学位点设置等多方面抓住突破点,实现对口 支援双方的利益结合点,获得“双赢” 。 三、统筹规划。突出对口支援的重点 对口支援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临繁重的任务, 涉及范围非常广,只有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每一个细 节,突出对口支援的重点与难点并一一突破,才能促进其 持续性、有效性发展。首先,明确对口支援的思路,无论 是支援高校还是受援高校,都应该将对口支援活动列入到 学校的长期工作计划中,确定每年工作的要点,做好全盘 考虑;针对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情况,定期组织召开专题 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增强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实效性与 前瞻性。其次,突出对口支援的重点,结合我国西部地区 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受援高校的学科建设,全面推进西 部地区急需学科的专业化建设 卜 ;人才作为高校发展 的重要资源,只有形成人才强校战略,才能更好地推动西 部高校发展,因此树立人才的核心地位,更利于推动西部 高校的师资水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获得持续性发 展。再次,搭建科研合作的平台,促进对口支援的人员交 流,实现科研、教学、管理等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达到 ——184—— 优势互补的目标。 四、重心下移,将对口支援落到实处 高校对口支援,以学校层面的交流活动为主,大多由 受援高校向所在高校提出支援的需求,经过汇总之后,由 支援高校的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并下发任务,由院系、职能 部门等负责具体的落实工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难 以提高全面预测的精准性,容易出现临时性工作,如果任 何突发事件都要按照程序执行,将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 与资金,形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促进对口支援活动的重 心下移,将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教研室、院系等,实现学者 之间的学术交流,如支援高校每年派教师或者学者到受援 高校开展学术交流、讲座等活动,将对口支援工作落实到 位。 五、强化考核。实现对口支援的规范性 在过去开展高校对口支援活动中,由于缺乏明确的 考评指标,往往造成高校的责任薄弱。为了更好地发挥对 口支援实效性,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东部高校对对口支 援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效率,需制定明确的考 评指标,形成专业化的对口支援工作考评机制,推动对口 支援活动的持续性发展,落实西部大开发目标。对口支援 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高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密切相 关,无论是理念、方法还是物质、精神,都要加强交流, 完善受援高校的学术合作,增强学校管理水平,这些都离 不开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规范作用。 以当前对口支援的实际情况来看,所有工作都围绕 人才建设开展起来,同时涉及到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 以学科建设作为贯穿发展的主线,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在 于服务人才,以此作为强化科学研究的根本保障:而社会 服务则是高校必须履行的责任,实现人才、科研、服务的 综合性平台,才是对口支援的根本所在。那么设置的考评 绩效指标,也要围绕这一需求,同时考虑到学校发展实际 情况、学校特色、人才培养、师资力量、软硬件环境等, 对支援高校在推动受援高校发展方面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因此,完善对13支援考评机制,加强支援高校的重视程 度,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落实学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作 为切入点,强化监管、考核及评价,规范对口支援工作的 科学、有序开展,发挥其应有作用。 由上可见,当前持续推进的高校对口支援活动,对促 进东西部高校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支援高校应把握 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时机,凭借一系列的优惠,在推动 受援高校发展的同时,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受援高 校则应积极引进东部地区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管 理策略,双方强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实现稳步发展,达成 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赵波.试析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微观效应与双赢机制 [J].教育与现代化,201 0(2) [2]孙华.基于问题导向的我国高校对口支援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0(3) [3]清华大学课题组.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实践与经验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 [4】马志宇.对口支援制度与西部高校能力建设[J】.思想战 线,2O10(1) 【5]王浩,扎西次仁.以教育资源共享继续推进新时期高校 对口支援工作[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 [6】王成端.高校对口支援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研究 [J].高等理科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