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研究——以某医学院校为例

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研究——以某医学院校为例

来源:九壹网
Education Management教育管理

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

蓝佳佳,韦雯静,何丽华,周小湖(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

摘要: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不断 地推出各种法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引导社会的全方位关注。笔者通过现场问卷,调研广西北 部某市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在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从而了解影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因素,为高 校在创新创业活动宣传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 的焦点。

有3.9°%是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80.4°% 力不断地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 此次调研选取广西北部某医学院校 学生支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严峻,国家为缓解该现状且支持大学生 在校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了解该校学生 16.8%学生不支持参与。

创新创业,出台了诸多。2012年教 参与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基本情况、对创 可见,目前创新创业活动在学校推 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 新创业活动的认知情况、影响其参与创 广力度不够,或者宣传方式不吸引在校 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新创业活动的因素等,从而对医学院校 学生的关注。同时,医学院校的学生获 实施工作的通知》[1]。2014年李克强总 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和宣传 取创新创业信息的渠道接近一半是来源 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 给出对应措施。

于学校的通知,且被动获取信息超过半 万众创新”

的号召。2015年在《国务

1研究对象及方法介绍

数以上。然而超过半数以上学生是非常 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 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类型的活动。

育改革的实施意见》[3]指出应从健全创 研宄对象为某医学院校不同年级、

2.2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

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训机 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本次调研主要 调研数据进一步显示,在了解创 制、改进创业指导服务等9个方面促进 采用现场问卷调研的方式,随机对该校

新创业活动的学生中,仅有28.9%曾经 大学生创新创业。2017年教育部出台 7个学院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数 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高达71.1%的学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 据分析使用

SPSS软件完成。整个调研

生从来没有参加过。参与过创新创业活 定》[4]规定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 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35份, 动的学生中有74.26%的学生处于参加 要求中提到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 经过剔除获得有效问卷847份。

了 1〜2次,3次及以上人数比例不足

制度和改革支持,规定参加创新创业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0%。可知,在被调研的该高校中只有 活动的学生可以得到学分并计入学业 少数学生参与了创新创业活动,且大部

成绩。不论从国家、法规,还是 2.1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情况

分是首次参与或者第二次参与。

地方高校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 调研显示,59.1%的在校学生不了 同时,对参与过活动的学生进一步 神和创业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 解创新创业活动,41%知道有创新创业 调研显示,在校学生参与了不同级别的 教学的必然需求[5],也是改善大学教学 活动。在41°%有获得创新创业活动信息 创新创业活动,较多的学生参与了校内 质量的重中之重和必须攻克的难关[6]。 的学生中,有42.8%的学生通过学校通 小规模的比赛(22%),只有极少数学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 知了解创新创业活动;28.8°%是通过自 生参与了市级、省级或国家级别的活动。

养,是大学教育教学面对的严峻挑战, 主浏览活动网站;17.5%通过周围同学 2.3影响参与创新创业的因素

也是不可避免的改革趋势,同时是社会

和朋友告知的;6.8°%是老师推荐的,还

在对愿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

注:关于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驱动因素的探讨与研究依托项目,项目编号:201610601090。 通讯作者:周小湖( 1990—)女,籍贯:湖南,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卫生信息管理。

■ 129 ■

教育管理Education Management

调研影响其参与的原因分析得知,大多 数(78.5°%)认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主 要是培养和挑战个人能力,52.5%是因 表1学生期待从学校方面获得的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

调查问题(多选)组织建设与创新考试、学分认定、建设大学生创新提供实验场地和

创业对应的选修灵活学籍管理等创业训练计划导实验仪器设备 课程 方面给予支持师队伍

为创新创业活动有强烈的兴趣或欲望, 48.5%学生为了活动奖励,57.6%为了 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由此可得,大多 数同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原因,都是 出于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和为了自己未来 的就业与发展做多方面尝试。

在对不愿意参与活动的原因分析 得知,75.3%的学生因为不够完全了 解该方面的活动,对自己能力不够肯 定;61.7%的学生因为没有合适的团 队和成员。

2.4对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期望

调研显示,69.7%的学生认为参加 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 识,71.8%认为需要丰富的社交经验, 83.4%认为需要出色的沟通交际能力, 76%认为需要好的组织策划能力。同 时,高达72.3%的学生希望参加专业 培训、项目策划比赛(63.9%)、宣传 讲座(63%)等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来 提高相关方面的技能。在获得来自于外 界帮助的调研数据显示,53.4%学生期 望从自己所在院校获得辅助,49%期 望从家人获得辅助。

在对学校提供辅助方面,数据表明, 78.3%的学生希望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 导师队伍,67.5%的学生希望学校应组 织建设与创新创业对应的选修课程。同 时,学校可以给予在考试、学分认定、 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搭建项 目学生交流平台,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 仪器设备等。(详见表1)

3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

业活动的建议

要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 力和改善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必须 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 出解决的途径,并对具体的实践活动进 行评价,从而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 创业实践的有效进行。通过上述数据分 析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 130 ■

希望学校为大学67.5% 55.3% 生参与创新创业 活动提供哪些支 持?

3.1多元化的活动宣传方式

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进行创新创 业类活动信息的宣传。活动信息的宣 传不仅是学校官方通知也可以是融于 课堂教学的方式;不仅是传统的网站 信息发布也可以是微信朋友圈等社交 媒体的宣传。从本文第二部分数据分 析得知,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对于参与 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是非常大的, 也很支持参与该类型活动,然而获得 该类信息的渠道仅局限于学校相关的 通知或者是教师的告知。

3.2多元化的辅助与支持

从数据得知,学生期待从学校获得 专业导师、实验基地、选修课程等方面 的支持。学校可以从教学、课外活动、 师资、场地等各方面提供专业的支持与 辅助。

在教学方面,各院校根据教学实 际情况增加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选修课 程,直接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专业技能 的培训。

在课外活动方面,学校提供多元化 的创新创业活动。例如讲座、竞赛。让 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变成常态化而不是 特例化。

在场地方面,学校不仅要提供对应 的创业基地,还要给予常开放的实验基 地。同时,每个实验室或者是创业基地 都要配1-2名导师定时进行辅导。

3.3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对创新创业 相关课程进行审核评估,同时对于创新 创业活动进行学分认定工作的管理。通 过学分来驱动学生对创新创业类活动的 积极性。只有好的监督才能确保实施的 正确性和完整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78.3% .4%背景下,本次调研通过对广西北部某医 学院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 状了解,显示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 动意愿非常强烈,同时非常支持参与该 类型的活动。然而吸引他们参与活动的 方式过于单一,吸引力度不够。同时, 调研结果反映学校可以从多方面给予创 新创业活动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范围与 环境。因此,高校可以从专业师资团队 建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基地和 实验室建设、课外活动学分认定、多元 化的信息宣传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创 新创业活动和提供辅助支持。让口号落 实到实处,让创新创业融于高校教学与 学生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1]

李耀富.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 中国职工教育,2013(18):22- 24.[2]

杨易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索——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时代背景[J

].商,2016 (20): 50+16.

[3] 姜同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

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菏泽学 院学报,2017,39 (3):98-108.[4] 曾海.新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J

]. 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5(4):95-98.[5]

项中,刘文伟,何新荣.论创新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 2010,26(5):1-4.

[6] 陈斌.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价值工程, 2012,31(27):246-248.

目 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