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咨询 课题组顾问:邓理 课题组组长:冯家臻马雨桑 课题组成员:高扬王德民李艳花赖作莲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每个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医疗 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应 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去年底,全国60岁 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在陕西情况也是如 此,2016年底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613.8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16.1%。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当前,医疗与养老的 分离,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而老人 “押床”又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如何让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 同时更能“老有所医’’? WESTCVIINADEVELOPMENT ’v’^身  -’’ ^-,’ 一 _ \ 按照“ ̄[]r2020年,全而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 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目前我省医养结合的届家、社区和机构养 老服务业发展尚不平衡,覆盖而较低。所以,必须分层次加以重点推进。 一是在居家养老服务层面,应着力支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巡诊服务业发 展。在这方面,我省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比如西安市莲湖区就已建立了以电话服 务热线和网络平台为核心的公益性届家养老服务系统。但从总体上来看,家庭医生签约服 务的范围很小,上门服务能力有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 提供的服务,没有具体的收费标准激励措施和相关规定。为逐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 例、扩大医疗巡诊服务范围,建议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加快 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应尽快研究制定基层医务人员,为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供上门巡诊 的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管措施。 二是在社区养老服务层面,着力强化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支持功能。在这 方而,安康市汉滨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建立了家庭医生签 约服务制度,设立了片区医生工作室,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全省多数地方的日间照料 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仅有单一的娱乐文化活动功能,和社区 vw xIbuJuece.c0m I 9 1 决策咨询 埘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支持功能很弱。为强化F1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支持功能, 建’L义城市社区的同问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敬老院)为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 老年人提供好同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保健、 紧急救助、健康干预、I晒终关怀、远程医疗、健康档案、上门看病等服务。 三是在机构养老层面。着力推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合。目前,一些医疗机构正在 积极探索建立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西安市三桥老年公寓与泰和医院的合作、安康市生 态休闲养老中心与安康市中医医院的合作、全省农村敬老院与乡镇卫生院的合作等,都为 全而推进和建立覆盖全省的医养结合探索道路、积累经验。为满足老年人需求,不少 养老机构设立了医务室,还有些医疗机构增加了养老服务功能。西安博瑞养老院、中铁一 局职工医院、安康市汉滨区阳光医院、陕两伟芝堂老年公寓、铜川市职业病防洽医院等都 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但是,多数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还尚未建立有效的业务合作 与协作机制,在养老机构内依然存在老年人看病难,省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尚未全而开设 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专用、快捷、便利服务通道。为推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 合,建议在全省全面推进和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 机构增设养老服务功能,支持在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我省医疗资源和 养老资源的深度融合。 按照精神,剑2017年,要在仝 初步建立起医养结 的支持体系,剑 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法规体系。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尽决研究制定我省促进 秆J支持医养结合的措施或相关意见,耍坚持问题导向,分f J别类,突出重点。 一是规划布局先行。据了解,我省不少城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用房得不到保障,丰 原冈是缺乏医养结合的统筹规划,社区医疗机构用房没有提前预留。国家对养老服务设施 建设用地及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用房有明 确规定,但由于没有纳入地方城乡建设规划立法范围,使这些规定缺乏刚性的监督约束 力,从而导致要求难以落实到位。 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我省推进医养结合的专项规划。明确医养结合发展的思路和日 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描施。拟定具体的项日支持方案,制定医养结合的项目建设标准、项 日申报程序、投资规模要求和用地评估方法等。明确新建城区、住宅小区医养结合设施项 日的预留空间或强制性的配套建设标准,在明晰产权(购买、社会资本购买、建设者 出租)的基础上,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开设医务室或护理站。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目前,我省对医养结合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相对较少。例 如,甘肃省非营利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每床补贴1万元,曩庆市对社会资本新建 养老床位每床补贴5000元,我省只有3000元。绝大多数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 福院 92 l 2017/06(J::)/VOL 209 WEST CH INA  ̄DEVELOPM NT E Y…l,  N,j2’《 南于缺乏经费支持,有的地方房子 建起来了,没有运行资金,很难吸引 医疗机构前来建立服务机构,也很 难形成家庭医生上门签约服务的机 制。医院设置养老床位除现有医保 康复设备设施应给予适当配套资金 件,无法录用。基层急需的医护人 员受到准入门坎,难以及时补 充。同时,护理人员短缺,多数养 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没有 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及技能。 为解决以上问题,建议省级有 关部门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尽快从 省情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促进医养结 合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探 索放宽中西医执业医师、乡村医生 考试的学历;对“招不来”医 支持;对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设立 服务站点(分院、服务中心、门诊 部、诊所等)、提供基本医疗、医 疗护理、康复治疗、临终关怀等服 外,没有来自其他方而的资金 支持。据调查,我省大部分医养结 合服务机构亏本或勉强保本运行。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把医养结 合项目列入我省民生工程,逐年加 务。按照购买服务的标准也应 给予合理补偿。 三是解决人才短缺。医养结合 所需医护人才应主要靠现有医疗机 构和医 人才的延伸服务加以解 决。目前,我省县、镇医疗机构人 大财政资金支持。参考甘肃省和重 庆市的补贴标准,提高护理型养老 机构(护理院)新建、改扩建床位 补贴。对同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 院的同常运行给予桐应的经费 支持。近年适度增加公共卫生经 才匮乏;村医群体年龄普遍偏大后 继乏人;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 所需令科医生、护士、护理人员严 砸不足。日前困家规定医师必须具 务人员问题突出的偏远乡镇、农村 可考虑适当降低招聘门槛;通过提 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为基层社区 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专业人员;突破 备本科学 ,但是,临床专业毕业 赞,雨点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 设、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和家庭病床 服务倾斜。对医院建设养老床位、 的本科学生大多不愿到基层和农村 工作;一些愿意到基层和农村工作 的医学大0毕业尘又不够聘用条 医生多点执业许可的,鼓励执 业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服务; 医疗机构内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 www xibujuece com I 93 决策咨询 养岗务医老位活疗开诊医老关奖制水 展和养机业推定 机构中轮岗服务的,给予特殊 补贴;在开展社区医疗志愿服 动fPgM时,鼓励医疗机构 建 项资金在相关基础设施 备、宴习 宴训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 而给予适当扶持;利用高等院校和 医疗机构的资源, 社会 理人员 在确保医疗安令和满足} 心功能的前提下,对不I1 忠愿街服务队,定期深入 {: 义务巡诊活动,分别以集l{I询 人广1 'I ̄iJ诊方』弋,为老年人提供 结合养老服务;医 -人员 养 构从嚼的号业技术]:作最村J卡H 绩成果作为技术职务晋升、评 优的 要依据;另外,要研究 进行岗前培训、岗位等级培训,提 高服务技能。 同规模养老机构内设的} 制定不同的医保准入条f 结合的医疗机构内,老{ 区进行救洽产生的费用 医保报销范围,避免老 区与医疗区之间互相转i 庭病床的概念、申请标 范管理,将家庭病床产 四是破解医保报销的障 碍。现在,我省一些地方的医养结 合机构,在医保报销方嘶还存在诸 多上的障碍:养老机构纳入定 点报销的门槛过高,老年患者在养 老机构产生的医疗费用无法纳入医 具体描施,提高村医养老保障 议 级有关部门加强对相关 人 的培养培训。设立“养老护理 人 ‘教 培训专项资金”(以卜简 称“ 资金”),由福彩公益金 保报销范围;家庭病床.『、-,=生的医疗 费用也无法纳入报销范 ;在医养 结合的医疗机构中,养老 的医疗 救洽费用不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吲, 入医保报销范围;调整E 限门槛条件,重点对6 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自 医保报销额度;建议省 社和卫生计生部门参考i 验,在全国养老服务业兰 点地区——两安市开展t 教育培训类投入按比例分 f【}。 中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 需要老年人在养老区与医疗区之间 转诊方可报销;医保针对老年病报 删学科,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大 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职业院 校发 相关技能培训专业的,由专 销病种太少,限额较低,特别是失 能老人长期护理、后期康复护理 中,很多项目尚未纳入 保报销范 险试点工作,通过先行 验在全省推广。 WEST CHINADEVELOPMENT Y…l却 j H,l、《 我省各地在“鼓励社会力量兴 办医养结合机构”方而做了积极探 为给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创 造良好的环境,建议:一是按照 化办理相关用地手续,重新核定相 应土地价款。在符合规划和技术标 索.已有不少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 合养老服务业。如西安市的“天下 仁”养老院、颐和园养老公寓、户 “非禁即入”原则,鼓励社会力量 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提供服 准的前提下,对在建和已建成的商 品住房改造用于医养结合项目的, 符合划拨条件的可重新办理划拨用 地手续,核发划拨用地决定书;不 符合划拨条件的,要签订土地出让 补充合同,明确土地分摊、地价款 核算等事项。三是优化服务环 境。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 序,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一站 式”办理的便捷、高效服务;凡符 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 务。按照与社会资本合作的 PPP模式,可吸引大企业、大集 团、实力雄厚的产业投资摹金、国 内外专业医疗养老投资基金等,投 向我省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对 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 养老机 构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 疗等上可给予适当倾斜。二是 县荣华亲和闲,安康市的生态休闲 养老中心、阳光爱心护理院、石泉 县民康养老公寓都是社会资本投资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典型案例。但 是,社会资本兴办的医养结合机构 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存在审批 难、投资规模小、资金短缺、运营 负担重、盈利困难等问题。有些商 业地产项目转型为医养结合养老服 社会资本和投资兴办养老机 构,在用地上应一视同 。对 未开发的房地产用地,按照新用 途、新规划转型用于符合条件的医 任何理由加以。参照兄弟省市 的做法,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许可和 执业登记许可应限时办结。 务项目,没有享受从事养老服务业 的补贴。项目报建手续耗时 长、难度大,运行环境不理想。 养结合服务项目的,应允许亘新简 www.xibujuece.c0m I 95 决策咨询 II黜l 习焉隅 要 项目是加快医养结合服务业发 展的藿要支撑。为此,建议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批医养结合重 人项目建设。 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整 合和社会资源。采取自营、特 支持已有较长时间的市场化养老运 作经验、管理体系健全、且有合作 意愿的大众化品牌养老服务企业, 通过多种投资方式,新建或改造一 批大众化的综合性、连锁性的集中 养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住 养、医疗、康复、护理、休闲、娱 乐、临终关怀等一体化服务。 养老综合服务项目。重点支持 品牌养老企业建设集养老社区、养 老院、护理院、老年文化娱乐活动 中心、老年产品用品体验、智能化 许、自愿等多种形式发展连锁经 营,参与膳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系建设,建设一批服务设施完藩、 信息网络健全、管理服务规范的社 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项目。 智能养老服务项目。支持企 lI, 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借助智能终 端设备和专业化团队,通过关爱热 线、在线老人服务需求评估、远程 监控等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日常 医养融合服务业项目。应重点 持在养老机构内设立的医疗机构 项目、在医疗机构内增设的养老服 务项目和功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 构联合建立的医养服务项日。支持 牌养老服务企业与品牌医疗机构 通过新建、收购、改制、合作等方 式建 一批医养结合的连锁服务机 构。 础社会信息服务、健康信息服务及 量身定制的特色智慧养老服务项 日,推动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 资源及时埘接,努力为老年人提供 高效便捷服务。 大众化集中养老项日。应匝点 养老服务平台等多种养老产品为… 体。并将医养融合服务、社区居家 届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应重 点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巡 诊服务项目,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医 疗服务项目,社区届家养老医疗服 养老服务、智能化养老服务、医疗 度假结合等多功能养老服务贯穿其 中的综合养老服务产业项目。 务项闷。支持有实力且运作规范的 ■■ **总强调,推动老龄事 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 领导、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 动。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 门,只有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 制,才能形成合力。为此建议成立我 省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由省级领 导任组长,卫计、民政、发改、人 社、财政、税务、金融办、国土、住 建、老龄委、教育、物价等相关职能 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领导、统筹 规划、制定、明确责任、落实任 合,也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部 门协同。从我省看,推进医疗卫生与 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不仅涉及卫计 委、民政、人社、,而且还涉 及财政、税收、金融办、国土、住 建、老龄委、教育、物价等多个部 务、强化考核,扎实推进我省医养结 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