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68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61 期2019 Vol.6 No.61
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
赵 静
(武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德州 2533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疾控中心检查行艾滋病检查的青少年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给对照组未给予同伴教育,给观察组给予同伴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观察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艾滋病预防的人群给予同伴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1.168.01
目前,艾滋病对青少年群体的危害其已严重,为此,我国线管部门已经将其列为了广受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艾滋病的发病群体主要为20~40岁的青年群体,其占到了艾滋病患者人数的70%以上,而在我国,发病群体主要为17~29岁的青少年群体,其比例高达65.5%[1]。艾滋病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大部分在干预手段上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等,效果甚微。同伴教育是一种新兴的培训方法,其方式是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效果更加。本次就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体如下。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态度评分观察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态度评分比较
(x±s,分)
组别观察组(n=250)对照组(n=250)
tP
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36.2±6.427.9±5.84.90.021
态度评分1.5±0.50.7±0.24.2130.02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疾控中心检查行艾滋病检查的青少年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其中,男200例,女300例,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19.52±2.21)岁。本次研究参与人员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给对照组未给予同伴教育。给观察组给予同伴教育。具体如下:选取有奉献精神的同伴,同时其还要具备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选取好后由专业的人士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然后对同伴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周边人士的感染力等进行考核,保证其具备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资格。在进行同伴教育时,应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由选好的同伴利用课余时间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可向其发放宣传材料,抽血检测HIV ,现场咨询,转介性病机构、借助于视频、游戏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深度的影响,宣传教育应持续进行6~8周。最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少年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等进行调查,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观察组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艾滋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尤其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并且其中性传播的比重在逐渐加大,而男女感染的比例差距在逐步缩小。为了缓解这一现象,相关部门机构,如学校、疾控中心等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的感染和蔓延进行积极的抑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2-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行艾滋病预防的人群给予同伴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唐静红.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
文摘,2015,15(12):276-277.
[2] 简姓名.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医疗装
备,2015,28(16):97-98.
[3] 吴小花.家庭访视和同伴教育在减轻艾滋病相关歧视中的应用
[D].中南大学,2013,21(09):624-631.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