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然主义观照下的《红色英勇勋章》

自然主义观照下的《红色英勇勋章》

来源:九壹网


自然主义观照下的《红色英勇勋章》

【摘 要】《红色英勇勋章》是自然主义早期的一朵奇葩,是自然主义理论在美国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完美典范之一。本文分析了小说中体现的三大自然主义主题:自然对人类的冷漠,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战争毫无目的、毫无意义。

【关键词】自然主义;《红色英勇勋章》;斯蒂芬·克莱恩 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 1871-1900)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当之无愧的先驱和开拓者。他的自然主义杰作《红色英勇勋章》(以下简称《勋章》)开创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河,集中而又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自然主义思想。 一、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与《勋章》

作为一个文学创作流派,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法国。19世纪末,自然主义创作方法传入美国并得到迅速传播。自然主义者认为,遗传和环境不受人类意志控制,决定着人的命运。克莱恩的小说更多地倾向于社会决定论,即强调环境(如社会、战争等)对小说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决定作用。

《勋章》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是美国历史的分水岭,美国由一个农业化国度逐步迈向城市化、工业化,关于人及其在宇宙或大自然中所处地位的新观点也开始扎根。虽然乐观向上的农业式民主思想仍然统治着很多美国人的头脑,但被小说主人公亨利抛在身后的平淡乏味的乡村生活显然已经不可能再继续充

当美国生活的核心。人类生活在一个冷酷、冷漠、上帝不复存在的世界中,经常成为冷酷、冷漠的世界的牺牲品。人生成了一场生存之战。战争成了现实更加真实的反映。 二、小说中表达的三大自然主义主题

克莱恩力图在小说中精确真实地再现美国的环境。他对环境的观念具有宿命论色彩。他的关注点在于人与自然或社会之间的关系。小说主要表达了三大自然主义观点: 1、自然对人的冷漠

自然主义“暗示大自然并未将人看作是天使的近亲,而只是将人视为其创造的万千生物中的一员”。“世界成了一片丛林。为了生活,人类在丛林中相互搏斗、谋杀同类(继而被同类谋杀)、追求享乐,最终却要承担人类无法回避的苦痛。”(hartwick,p17) 在小说中,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苦痛漠不关心,甚至有些敌视情绪。作者的这一思想在小说的第七、八、九章得到了清楚的体现。在首次战斗中,亨利当了逃兵。他为自己的怯懦感到无地自容,便想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他离开战场,将声和厮杀声抛在脑后,走进树林深处。起初林中平和的气氛使他的内心暂时得到了安宁。他告诉自己,仁慈的大自然不会因为他当了逃兵而责备他。他捡起一个松球朝一只松鼠扔去,松鼠惊慌地吱吱叫着逃走了。亨利欣慰地认为这说明任何生物都有逃离危险保护自己的本能,从而为自己临阵脱逃的怯懦行为找到了借口。后来,他在树林中发现一个地方,

空中树枝交叉纠结,地面铺着褐色的松针“地毯”,还有昆虫在里面祈祷,仿佛一个完美的“自然小教堂”。一时间,他的心理得到了莫大的安慰,甚至洋洋自得起来,感觉自己已经远离了战争。可当他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小教堂”时却惊恐地发现了一具面目狰狞,被蚂蚁啃咬着的死尸。他尖叫一声,拔腿就跑。

在见到死尸之前,他曾认为大自然一直在安慰着他。可现在再看,大自然对他的困境不但无动于衷,反而陌生、冷漠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甚至对他充满了敌意,故意往他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2、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

与浩瀚无边的宇宙相比,个人只是一个“原子”、一只“蚊蚋”、一只“蚂蚁”,在这个世界上无足轻重。人类反抗宇宙的行为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人类无法改变生命的规律,而是完全受这些规律的支配。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小说前几章。临别前亨利的母亲告诫他:“你只不过是一大群队伍中的一个小卒子而已。千万不要乱说话,人家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些话时时提醒着他在战争面前的卑微和渺小。向前线开进,准备接受战火的洗礼,亨利身不由己地成了群体中的一员。他感觉自己像被一群暴民携裹着。他立即意识到“要逃离是不可能的了。他已经被包围在其中,更何况四面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铁的法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纪律。”他就像被关在了这只“运动的箱子”里,想逃也逃不掉。士兵们

别无选择,只能遵守命令,即使那些命令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他们被当作动物一样呼来唤去,以至于亨利感叹道“我们就像老鼠一样被赶来赶去”!这句话将他内心的挫败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战争毫无目的、毫无意义

自然界中一切具有巨大力量的东西——痛苦、死亡、体力的耗尽、精神的崩溃等——都在战争中有所体现。整部小说中没有什么值得人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事业。主人公实际上并不清楚自己参军的动机和原因。只是因为他入伍前经常听到前线战事的消息,心中希望自己也能亲眼目睹这些在他看来“无比光荣”的事情,连做梦都梦到自己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的样子。听到教堂钟声,他将它当成了人民对他的召唤。这些只是一个罗曼蒂克的年轻人的幻想。其他士兵也是如此。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一个地方行进到另一个地方,接到每一个命令后他们都满腹牢骚。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战场上,他们冲锋陷阵、流血流汗,却不明白在为何而战。因此,没有哪个士兵会把战争看作是神圣的事业。

士兵们浴血奋战了两天之后,接到的却是让他们撤到河对岸的命令,他们又回到了两天前出发的地方。两天的艰苦奋战一无所获,士兵们的流血牺牲、甚至死亡都变得毫无意义了。 三、结论

生活在一个冷酷、冷漠、上帝不复存在的世界中,克莱恩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华,年纪轻轻就写出了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红色英勇勋章》。在书中,他以一部战争小说的形式再现了美国社会。他的自然主义思想可以分为三大要素——人、自然和战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在小说中的探索体现了他对人类在宇宙和社会中的处境及人与宇宙和社会的关系的关切。这些问题也困扰着世界各地的现代人。因此,《勋章》至今仍然是一部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ahnebrink, lars. the beginning of naturalism in american fiction. uppsala, nendeln, 1950.

[2]richard weatherford. stephen crane [m].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3.

[3]sculley bradley et al. the american tradition in literature [m]. new york: grosset&dunlap, inc, 1974. [4]philip appleman. stephen crane [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7.

[5]史志康.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石昭贤. 欧美现代派文学三十讲[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7]斯蒂芬·克莱恩. 红色英勇勋章[m]. 刘红霞译.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