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后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蜀道(Sh u)蚕丛(c o n g)鱼凫(f u )钩连(go u) B. 峨眉(e)石栈(zh d n)黄鹤(h e )猿猱(n a o) C. 攀援(p a n)抚膺(y 1 ng)巉岩(ch a n)雄雌(ch i) D. 凋零(di a o)瀑流(p u)喧豗(hu 1 ) 峥嵘;y o ng)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危乎高哉危:危险。 B. 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 C•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D. —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4.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 C.
但见悲鸟号古木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雄飞雌从绕林间
) )
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 愈可见路之难行。
B.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 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 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 的艰险;
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 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6〜9题。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 .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 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 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 .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 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 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 .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 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
B. 连峰去天不盈 尺 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8.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地崩山摧壮士死 B. 猿猱欲度愁攀援 C•以手抚膺坐长叹 D.所守或匪亲
)
9.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 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 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 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 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 尺”是夸饰山峰之高, “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 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
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
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0.有人说:一个“香”字用的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11.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题。
送友人入蜀 [ 唐] 李白 见说蚕丛路②,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
【注】 ①此诗作于天宝二年 ( 公元 743 年) ,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 排挤。②蚕丛:古蜀王名。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③君平:西汉时人,曾在 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
1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③
A. 首联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 B. 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进行具体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 C. 颈联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 D. 尾联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13.颔联中的“起”和“生”两个字均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 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日赴阙 ①题潼关驿楼
[ 唐 ]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赴阙:去京城。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中 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两山分处黄河南北。
14.中间两联对仗是这首五律的精华之所在。请用概括性的语言作简要分 析。
②
15.诗人以“犹自梦渔樵”作结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一感觉结 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志趣
四、语言表达
16.参照下面的例句,再仿写一个句子。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 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示例二: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峰、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 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17.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 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在唐代,古体诗 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的艺 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
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 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 峰并峙,将中国诗歌发展推向顶峰。
1【解析】 A项,“丛”应读co ng ;项,“雌”应读ci;D项,“嵘”应 读 r o ng。
【答案】 B
2【解析】 A项,危:高。 【答案】 A
3【解析】 B 项,古义:回环曲折;今义:按九成折算。 【答案】 B
4【解析】 A、B、D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5【解析】 D 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的诗中有 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答案】 D
6【解析】 C项,“砯”:这里作动词用,是冲击的意思。 【答案】 C
7【解析】 A项,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B项,都是副词,只是。C 项,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 问语气。
【答案】B
8【解析】 D项,匪通“非”。 【答案】 D
9【解析】 C项,“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 【答案】 C
10【答案】 “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 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 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11【答案】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对比的修 辞手法。
D项,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 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 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12【解析】 “客栈”应为“栈道”;上句写的是诗人入蜀途中栈道上的 景致,下句写的是春江环绕蜀城的风光。
【答案】 C
13【答案】 “起”字把本来是静态的岩崖写成动态,凸显山势的迂回、峭 拔;“生”字既写出云雾之飘动,又见栈道之高危。这两个字用得极富动感,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奇伟。
14【解析】 中间两联都是写景,首先要分清诗人写的是大景还是小景, 再结合这首诗的风格,就能做出完整的回答。
【答案】 景物描写,气象壮阔,雄浑苍茫,笔力雄劲,有高屋建瓴之势; 且富有动感,富有变化,富有气势,富有非同寻常的境界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15【解析】 苏轼的《赤壁赋》中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 鹿”,运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回答这一问题,也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答案】 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京城在望,明日就到,可诗人却不想升 迁,反而想到要去过一种“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作者喜爱自然的志趣。
16【解析】 例句从内容上看:选取某位古代诗人,先写他的风格特点, 再抓住他诗歌中的四个典型意象,最后以他的诗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从句式 看:采用“某某……,在……他的诗是……”的格式。从修辞看:用的是比喻 手法。
【答案】 示例一: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心系 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17【答案】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那么,盛唐诗是这座高 峰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