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之我见
一、教师与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教师与幼儿之间伴随着大量的言语 谈话,信息交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叙述的话语多,幼儿 是忠实的听众, 或者附和一声“是”或“不是”。 即使在有计划、 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也往往会出现教师不断地提出“对不 对?”“好不好?”等问话,幼儿连声不断地附和回答 “对!”“好!”等,这是幼儿不假思索地“齐声合唱”。在这 里,教师成了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告知者”,而幼儿成了教师 的“应声虫”和“依赖者”。 久而久之, 幼儿就成为只会判断对 错的“机器人”, 该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 该自己表达的也不敢 表达了,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受到和损害。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互为平等的“对话”伙伴。 幼儿是 活动的主体, ?c 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 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 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 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 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 全告诉你; 在幼儿游戏时, 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子们一起嬉 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 没有了“大 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 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 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 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 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
话:
“这样行吗?” “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
毫不保留
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 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 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 孩子的天 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
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
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 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二、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 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 听、看、触、摸、尝、 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 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 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 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 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 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秋天来了,带 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 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 子” “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 “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
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冬天,下雪了,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 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 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 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
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 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 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 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 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三、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 直接影响幼儿 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 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 周而复始地学 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 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 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 巩固。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 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 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 例如: 在《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 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 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幼儿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 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 “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在《会爆炸的苹果》的故事 中,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
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 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
;狡猾的……。就是
这样日积月累, 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 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 到提高。
四、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 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 礼貌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 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教育要 从小抓起,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 使孩 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 子“语言美”, 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如通过诗歌“客人 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 客人来了, 小朋友要像主人一 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 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 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 言进行交往。 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风尚。 我们大家都应做孩子的 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 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 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让幼儿多 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