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教学目标:
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
2、知道北京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气候特点;
3、理解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教育中心等城市职能; 4、理解北京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都市的实力; 5、通过读图,能够描述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
6、能够初步分析北京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的解决措施; 7、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8、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初步树立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特点; 3、知道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1、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2、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教学用具:
课本插图、地图册
课时安排:1课时
1
教学过程:
导入: 2008年8月8日的首都北京,绚丽的烟火辉映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绿色、科技、人文理念,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大国的非凡魅力。如今,鸟巢、水立方、电视台新办公大楼、国家大剧院等建筑物已成为了北京最亮丽的风景。这些风景反映了北京怎样的城市职能?你对我国首都北京了解多少呢?
第一节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读地图册P20—21复习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一、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与河北、天津相连。其自然环境雄伟壮丽,依山带海,地势险要,被称为“天府”、“神京”。 2、地形:(读图2----1)
北部、西部多山,平原分布在东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2/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
温带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特征----炎热,阵雨集中;冬春多寒潮和沙尘暴) 二、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1、全国的政治中心:
(1)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中南海:党和所在地;
(3)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2、全国的文化、科研和教育中心:
2
(1)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2)高等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3)文化场所: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
2003年底,北京市列入世界人类遗产清单的有: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天坛周口加故宫,十三颐和明长城) 3、交通中心:
(1)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 (2)重要的航空中心;
(3)有多条首都放射线公路通向全国。 4、经济中心:
近年来,以信息、电子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迅速发展,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中国的“硅谷”)是我国高科技术产业的龙头。 5、全国的对外交往中心:
北京市有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100多个外国大使馆。 三、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问题:
(1)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北京市周边地区的制备遭破坏); (2)水资源匮乏(多年超负荷开采,工农业生产导致地下水污染); 2、人文环境问题: (1)交通拥挤;
(2)空气污染加剧;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急剧增长) (3)城市住房长期紧张。 四、措施:
3
1、增大城市绿化面积,在城郊继续营造防护林带,加大蒙古地区等防风固沙治理力度;
2、提倡市民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水价,发展耗能低、耗水少、污染小的产业;
3、适当控制外来人口数量,加大城市交通整治力度,适当增加城市动力,改造老城区,新增城市住房面积。
教学小结:
本节课从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城市职能、环境问题及治理环境采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来系统地了解了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市。
板 书 设 计
一、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三、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四、治理北京市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