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3期 江西社会科学 angxi Social Sciences 行为与市场秩序混乱相关分析 口任太增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我国目前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的集中表现是经济行为的非市场化倾向,这种倾向根源干计划 经济的惯性导致的的非市场化行为。因此,要整顿市场磺序首先要规范鹂府暂为,要规范武府暂为首先 要确立市场经济秩序观。 [关键词]破府行为;市场秩序;琨乱 一、市场秩序混乱的两种表现 明,在对待经济秩序上.许多人还没有把计划经济秩序当 作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甚至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想的 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已有的研究成果 基本上把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概括为市场经营主体的混 经济秩序还是计划经济秩序。因此,面对市场秩序混乱, 许多人的第一反映不是如何规范的行为  乱 市场客体进人的混乱、市场行为的混乱等几个方面, 并从多方面分析了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我们认为, 我国目前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的集中表现是经济行为的 的行为,而是如何强化的行为。殊不知,强化行 为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市场秩序的改善,而是计划经济秩 序的恢复。 尽管目前没人承认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经济秩序是计 非市场化倾向,而这种惯向根源于计划经济的惯性导致 的的非市场化行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根据行 为与市场秩序混乱的相关程度,把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 划经济秩序,但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熏陶及思维的惯性. 面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乱状况,一些人很自然的把经 济秩序混乱的原因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把解决经济秩 序混乱的希望寄托于的行政力量,他们认为.市场本 身没有能力形成和维持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的经济秩 序.第三种力量(道德约束)也没有这种能力,那就只有依 靠的力量了(曾等.1999)。有了这种认识,人们 自然希望通过的努力来达到规范市场秩序的目的, 于是,不仅社会上许多人把规范市场秩序的希望寄托于 归为两类,一类是由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带来的混乱,比 如翩假贩假、走私贩私、虚假广告、乱涨价、乱收费、行贿 受贿等.这种混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要靠 执法部门和市场管理机构如工商局和质量检验检疫局打 击这种混乱:另一类是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由的行 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比如资源配置中的非市场化倾向、 违反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定、地方保护主义、行政性垄 断、强买强卖等。在实际中,这两类混乱有时是交织在一 起的,第一类混乱常常依附于第二类混乱,因此,在我国 的行政行为.自身也理所当然地认为通过自己 的努力能够克服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我们毫不怀疑政 府意愿之善良,也承认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 但我们更多的是怀疑和担忧.我们担忧的是.在通过 行政的力量使市场秩序得到暂时改善的情况F.我们离 市场经济的目标是靠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我们怀疑的 是,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在那些方面克服市场秩序之 混乱。 目前存在的绝大部分市场秩序混乱中,都能看到的 影子。 由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带来的市场秩序混乱已经{! 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市场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正在全力 打击这种违法行为:但由行为导致的市场秩序混乱 还蹬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许多人对行为带来的 市场秩序混乱熟视无睹,在治理市场秩序混乱时,其强调 打击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而忽视了的许多 我们的担忧和怀疑源于我们对行为的认识。在 我国,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 违反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危害。这说 【作者简介]任太增(1964一),男,河南廷津^。经济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手Ⅱ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项日<转型期市场规划构建与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研)99CJJ05003 1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的惯性,而转轨时期出现的 市场秩序混乱又成为一个重要的借口,可能使干预 经济生活的权力得到加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因 为从计划经济中走过来的,天然的具有违反市场经 济规则的内在冲动,他们在干预经济生活时,虽口口声声 宣称按市场规则办事.但在缺乏必要监督和约束条件下 具有强烈行政性和功利性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浓 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行为的计划经济色彩必然导致 经济运行的非市场化特征,从而市场行为被扭曲,导致经 济效率低下、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二、行为与市场经济混乱的相关分析 在我国,由行为导致的市场秩序混乱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违反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规定大行其 道。市场经济要求各市场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 从而形成 一个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是渣制经 济和开放经济.要求一个各市场主体都必颤遵守的符合 市场经济原则的统一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要 求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统一的、 平等的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市场规则是形成良好的 市场秩序的前提,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往往在 发展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治理经济秩序等方面.制定出 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违反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规定. 这种实施的结果 不仅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导 致市场秩序的混乱。许多地方在吸引外资、改善投资 环境的口号下,对外资企业制定了许多优惠,这种优 惠虽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对吸引外资起到了积 极作用,但这种的结果却使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 不平等地位,并直接导致假合资企业的流行;而朝令夕 改、随意性较强的地方性优惠在吸引一些小额的短 期外资的同时 很可能把长期的、大额的外资拒之门外、 因为.外商知道,本届领导能随意的制定优惠.下届 领导就能随意的收回,的不稳定性使长期投资望而 却步;更为严重的是,各级自行其事,不仅造成地区 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符,也必然导致各地区玫策上 的矛盾,最终出现经济上的诸侯割据局面,不要说与国际 惯例接轨,即使国内各地区之间无法对接。 第二,各级依然十分热衷于配置资源.资源配置 的非市场化倾向十分严重。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市场作 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形式能够带来有效率的结果 正园如 此,我们才能把经济改革的目标锁定为市场经济体 制,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市场而不是配置资源,【当然, 有些资源比如涉及的资源应由来配置,但 这些由配置的资源是少量的。)令人遗憾的是,不断 寻找各种借口干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现象还十分普 遍。这种违背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行为,极大地影响 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中心地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其结果是:(1)资源浪费。在配置资源时没有利益约 104・ 束,加之信息缺乏,出现决策失误的概率远高于市场配 置,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2)效率低下 资源在控制 下实际上是一种纵向配置,而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是横 向配置,插手其间,割断了艟向交易:f 3 产生 配置资源.就会产生权钱交易。 第三,行政性垄断的大量存在 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 要求的自由竞争原则,也造成消费者福利的丈量丧失。市 场经济配置资源是以利益为中心的,经济王体的利益通 过竞争机制而实现,没有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就实现不了 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所 ,市场经济具有 天生”的自由 竞争性和反垄断性。在我国,脒了自然垄断和技术垄断 外.还大量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经济学的常汉告诉最们. 垄断不仅导致生产上的低效率,还造成消费者福利的丧 失。更为严重的是,它们不是通过在竞争中击败对手.靠 自己的力量形成垄断地位,而是依靠在行业^口处 设置无限大的超经济壁垒.阻止他人进人的结果船日于 畦府权 使别人不能进人电信、民航等领域.造成一些部 门的垄断地位和垄断经营.其垄断造成的危害已尽^皆 知等等。 第四、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强买尤其是 强卖仍然盛行。在我国.管理部门利用行政力量甚至司法 力量干预市场流通是司空见员的事情,收费和罚款是管 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许多部门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与其收费、罚款额挂钩.于是,权力部门强行上路设卡、多 头收费现象比比皆是,诸如过桥费、洗车费、卫生费、场地 费、出港费、占道费、治安费等名目繁多,各种罚款更是随 意加码。在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的同时.强买 尤其是强卖又成为市场流通领域另一独特风景线.如有 些农村基层强行向农民出售种子、化肥、农药、耐苗: 水电部门 统一管理为名强迫消费者必须赡买某种牌号 的水表、电表:车管部门要求消费者必须到某修配站接受 服务或购买零配件并达到一定额度.车辆年检才能通过 等等。 第五.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发展地方经济,保护本地 的合法利益,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萃是应该提倡的事,但 在我国许多地方.这却成了地方违反市场经济规则 的借口。许多地方 发展本地经济为名,行地方保护 主义之实,他们通过行政力量搞地区封锁.形戍地区性垄 断。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凡是本地能生产的产品,本 地销售商不准销售外地同类商品:有的地方玫府对本地 出现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不闻不问 对本地 销往它处的伪劣产品不仅不加制止.甚至阻挠执法部门 的查处。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保护伞、 守护神。 三、规范行为.建立市场经济秩序 符台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行为是经济健康、有 序运行的前提条件,而行为的不规范正是我国市场 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因此,整顿市场秩序首先要规范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府行为,要规范行为首先要树立市场经济秩序观,使 的行为真正符台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必 须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根除对行政力量的崇 拜,树立市场的权威、法律的权威 计划经济思想的熏陶 不仅使对行政权力产生了强烈依赖,也造成了国^ 对的盲目信任和崇拜,面对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市 场秩序混乱状况,公窳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希望 解决市场秸序混乱的状况,计划经祷的惯性及其对运用 行政力量的热衷,使深藏于机构及工作人员心底的 对计划的偏爱、对市场的偏见很容易复活,再加上利益的 驱使,机构很乐意提负起治理市场秩序的重任。于 是,在我国,就出现 这样的现象, 方面,行为是醮 序混乱的根源,要克服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必须规范和 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打着整顿市场秩序的 旗帜,强化自己在市场上的力量,结果不是克服市场秩序 的混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计划经济的秩序。之所以 出现过种矛盾现象 关键在于人们在内心宁愿相信, 不愿相信市场,宁愿相信权力,不愿相信洼律 计划经济 的观念不彻底改变,的行为就摆睨不了计划经济的 色彩,统一、有亭、竞争、高效的市场经济秩序就难以确 立 要改变公众的观念,首先必须改变的观念,只有 从内心相信市场,相信市场比计划高明,才能在全社 告树立起市场的权威;只有从内心尊重法律,依珐办 事,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其次,应退出生产经营领域,生产经营机构也应 从机构退出。直接介^经济活动,就等于既是运 动员,又是裁判员,本来是维系经济秩序的,相当于 裁判员,当也摘经营活动时,它又作为运动员而存 在.这只能导致整个经济秩序的混乱。同时,注重的 是政绩.生产经营活动遵循的是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 原则 当这两个目标发生冲突时,具有生产经营权利的政 府自然选择玫绩,于是,在生产经营中违反市场经济原则 就不可避免:行玫眭 行业性垄断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固就 在于一些生产经营机构本身具有了机构的特征,或 者说,他们事实上就是机构,于是,这些机构自 然就告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自己领导的生产经营 单位谋取利益。要消除行业性、行政性垄断,就要切断行 业管理机构与所属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的关系。但令人遗 憾的是,只要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存在.它就很难在利益上 切断与其管理的企业之同的利益关系,通过行政手段雏 持行业垄断就成为必然,我国邮电、电信业的垄断即为明 证。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行政上撤消这些机 构,退出生产经营括动,也要求生产经营机构从 机构退出 第三,要重新界定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就经济方面 讲 机构只能是管理机构,包括宏观管理机构和市场 管理机构。在我国,宏观管理机构主要是央行、财政部和 计委,财政部和央行通过财政和货币调节宏观 经侪变量,它不对企业直接发布命令,其对市场的影响是 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整实现的。目前,我国需要重新 界定其聪能的宏观管理机构主要是汁委,在计划经挤条 件下,计委l实际上是,计委仅慢是作为的代表 而出现1通过指令胜计划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直接的 决定性身勺作用.随着改革的深^要求指令性计划逐渐变 为符台市场经济要求的指导性计划,但在实践中,计委或 常常强制性实施所谓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 构调整,从而在事实上还直接进行着资源的配置,只要计 委c)迁担负着直接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重任, 市场在资舔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就难以确立 因此.有必要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汁委的职能,使其仅仅成为一个 产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机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管理部门如工商局等,其主 要职责是保证市场规则妁实施。对于各种违反市场规则 抗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置 而不能自行制定规 则:市场管理、市场执法部门只能是规则的执行者,而 直是规则的制定者,否则的话,目前存在的市场规则的混 乱如乱收费等就无法克服。 第四,弱化和地方尤其是基层的宏观 管理功能 提出弱化和地方的宏观管理功能,不 仅因为地方尤其是基层,常常 宏观为借 口,以行政力量干预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市场秩序 混乱。更重要的是,地方尤其是基层根本不具备 宏观能力.它们获取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信息的能 力,不可能超过企业,而宏观成效如何,首先取决于 对经挤形势的判断,在缺乏信息优势(只有才具 有全国经济形势的信息优势J的条件下,地方根本没 有能力对经济实施宏观橱控。我们并不否认,在个别地 区,地方介^经挠生 确实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从全国范围看,成功的比倒是银低的,地方的宏观 管理总体上是虢乏效率的。 [参考文献】 【1]魏杰:青妨经济前沿问题【M],中善发展出版社 2o01年版。 [2]避银兴:转向市琦经济曲柱序【M1,江苏^ 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曾、李被波:形成和维持公平变易与公平竞 争的经济秩序【J],管理世界1999(2)。 』4]熊元斌、王林昌:{曾现阶段我国市场秩序 存在 的问题、成固与对策【J】武飒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3)。 【5】市场秩序状况调研课题组:当代中国市场毒}序存 在曲问题、成固及对荒[Jl,教学与研究1998(¨ [责任编辑:龚建文】 1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