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在现代都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王振兴 吴静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环境设施及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以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以现代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為研究重点,分析无障碍设计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环境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了现存的相关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现代都市;公共环境;实用和审美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7年度基金项目“基于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研究”(项目编号:BJ2017071)。         一、无障碍设计的含义
残疾人和老年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群体,这些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获得相应的支持,才能获得正常平等的权利。通过合理的无障碍设计,可保持残疾人、老年人自由出行和生活,确保他们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无障碍设计主要体现在公共建筑、公共环境、城市道路等方面,将其应用在现代都市公共环境中,可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原则
(一)实用性结合审美功能的原则
无障碍设计是现代化都市公共环境的主要内容,依据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作为基本原则,公共环境设施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使用价值,既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障碍人士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又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审美的需求,给城市居民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环境。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的个体,也是城市公共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无障碍设计主题及结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比如:盲道路面铺设和周围设施的外墙要充分体现一体化,促使无障碍设计既要体现使用功能,也要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进而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
(二)严格遵循适用性原则
无障碍设计是衡量一座现代化都市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虽然我国很多城市都建设了无障碍设备设施,但从目前使用情况而言,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比如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很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共享单车,占据了城市城市道路。在公共空间残疾人专用道路上,并没有设置醒目的标志等。因此,无障碍设计在现代化都市公共环境中应用时,要以保证残障人士出行安全为主要目的,进而提升无障碍设备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专用、优用。         (三)易识别原则
易识别是无障碍设计在现代化都市公共环境中应用的主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醒目原则。无障碍设施是服务于城市残障人士的主要设备设施,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醒目性,包括无障碍设备设施的尺寸、颜色、位置等。其中尺寸需要根据无障碍设备设施的造型、环境等合理设置。不同残障设施在不同公共环境下的要求各不相同,切忌千篇一律。
(2)系统性原则。无障碍设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现代化都市公共环境中应用时,不能仅仅公共环境的入口位置、坡道位置、电梯位置、卫生间位置等。而是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应用,尽量做到全面无障碍,从而最大限度上实现全面、全环境设计,保证行动不便居民可平等地享受社会的文明成果和物质环境。
(3)亲切性原则。无障碍设计在现代化都市公共环境时,不能仅仅体现狭义上的含义,而是要无障碍设计作为公共环境的形象来抚慰人心,从而最大限度上体现无障碍设计的亲切感和亲和力。
三、影响无障碍设计在现代化都市公共环境中应用的因素         (一)各区域相差明显,无障碍设计不够均衡
通过调查河北地区的主要代表性城市中的公共交通环境设施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城市无障碍设计和建设上,起步比较晚,无论是应用范围还是数量上,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比如唐山市无障碍设计在公共环境中应用的覆盖率还比较低,改善难度比较大。石家庄市的无障碍设计规模、质量、功能、安全性等方面都比较合理,初具规模,其他城市则比较欠缺;就目前应用和发展现状而言,此种差距还在进一步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无障碍设计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         (二)无障碍设计的应用缺乏规范合理的指导
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河北省各城市每年都增加了无障碍设计的投资力度,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具体应用中频繁发生定位不明确或者实用标准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在公共环境中应用障碍物设计时,过于追求规模化、美观性,注重表面效果,忽略了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很多公共环境普遍比较重视盲道的应用,出现了无障碍空间不连贯、不实用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其二,缺乏整体的规划指导,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没有考虑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三)监管和管理力度不到位
在公共环境中应用无障碍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才能保证应用效果,更好地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就目前河北省各大城市公共环境中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效果而言,存在很多无障碍设施和设备被占用及破坏等问题。         四、无障碍设计在现代都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         (一)电梯的应用
电梯是无障碍设计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公共环境中使用频繁的无障碍设备设施,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垂直型通行工具,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上下公共环境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使用电梯可快速达到每个楼层。而在无障碍设计中,对电梯设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电梯门的宽度设计、电梯内部空间、扶手安装、选层按钮的布置、无障碍设计标识等需要根据要求合理布置,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广泛使用。         (二)盲道的应用
盲道对视觉障碍患者而言,是一种仅次于盲杖的辅助性行走工具,因此,在公共环境需要合理布置盲道。不同视觉障碍患者对盲道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盲道设计前,需要对周围视觉障碍患者的要求进行调研,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设置和铺设符合实际需求的盲道。比如可采用黄色的盲道地砖进行铺设。视觉障碍人员中,部分也存在色盲和色弱者,因此,在进行盲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盲道地砖和周围地面材料的亮度及颜色的搭配,从而提升盲道的设计效果。         (三)扶手的应用
扶手是保证肢体残障人士在前进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輔助无障碍设计,因此,在公共环境中应用时要充分考虑扶手安装的高度、安装的实际位置以及扶手材料的选择,以便最大程度提升使用人员的使用效果。通过合理设置扶手,不但可以辅助拄拐人、座轮椅的人员、盲人等顺利通过,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保证残障人员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也可以为老人、孕妇、儿童等出行提供更加安全的条件。因此,在公共环境通道、陡坡台阶、楼梯等位置
都要合理安装扶手,此外,还要在扶手的两侧安装盲文标志,为视觉障碍患者显示所在的位置和楼层的信息。         (四)卫生间的应用
在公共环境设置卫生间是必不可少的,也需要设置专门的无障碍设施,需要为残障人士设置专业启动门、专用的洁具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无障碍卫生间设置门的宽度不能低于800mm,确保轮椅能顺利出入,内部空间要大于1.5m×1.5m,方便轮椅转向。并在卫生间中配置专业的安全扶手,坐便器扶手距离地面的高度要控制在0.6~0.8m之间,并配置专业的紧急呼叫系统,距离地面的高度要控制在0.45~0.5m之间。
(五)无障碍标志的应用
无障碍标志是引导残障人士主要识别和利用无障碍设施的主要符号,确保他们可以安全、快速地达到目的地。因此,在无障碍标志牌设计时,需要对安装的尺寸、图形、距离、位置等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充分发挥无障碍标识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通常情况下,无障碍标识的规格要控制在0.1m×0.1m~0.4m×0.4m之间,公共空间具体的需求可在标志的下方或者旁边配置说明或者指示。
(六)立足城市规划,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布置方案
针对目前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计发展现状和布置情况,如果进行大范围的改善和处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控制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我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城市残障人士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和生活条件,必须采用分区域、分轻重的应用原则。即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尽量以关注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在满足残障人士、弱势群体的基础需求,然后逐步优化提升,通过以点带面、分布落实、逐步实现的方法,确保无障碍设计的作用和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环境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实际需求和特点,积极应用无障碍设计,高度关注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并在设计和应用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和程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佩,谢如娇.社区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调查研究——以常州地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93-195.
[2]蔡菊琴,王翠英.绍兴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研究的意义[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206.
[3]刘铁生.益阳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探析[J].居舍,2018(2):100.
作者简介:王振兴(1984-)男,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通用化设计;吴静(1986-),女,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文创设计。